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選“關注”成為鐵粉,這樣能優先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你也可以選擇右上角的“聽”,免費了解財經熱點、品牌故事等快訊。
- 來源/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引言:曾有一家女裝品牌,敢在招股書上大肆宣稱自己“比LV還受歡迎”,雖然隨即遭到行業冷嘲熱諷,但那個年代它的確讓無數女生為之痴狂。
這家風靡廣東的浪漫公主風標杆,一度開出800多家店,銷售額高達億元級別。然而好景不長,如今這些店面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它也自閉式地選擇了“隱居”。
它到底出了什麼錯演變成“自戀”巨頭?是否還有機會重新煥發光彩,重拾少女們的心?這些問題牽扯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生死存亡,更是成千上萬“淑女”對美好公主夢想的守望。
01、靠少女情懷,一舉構建萬億級女裝帝國
1994年,淑女屋鎖定少女市場,推出了夢幻風格的服裝設計。蕾絲、裙襬、緞帶,無不滿足女孩對仙女和公主的所有想象。
這無疑觸動了很多女生的公主與仙女情結,她們迫不及待要擁有這樣夢幻的衣服。淑女屋準確抓住了女孩們的消費心理,在前期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開業頭兩年資料就證明這一點:首日銷量破萬元,首月更是轟出數十萬元的驚人業績。那段時間,一直是消費者最喜愛的女裝品牌之一,比肩迪奧、LV等大牌。
考慮到當時整個女裝行業普遍在100-200低價區間徘徊時,淑女屋輕輕鬆鬆推出300元以上“奢侈入門指標”單品,可謂是鶴立雞群。
以一件標價高達329元的淑女屋裙子為例,它能輕鬆兌換當時的5套普通女裝。而那個年代,剛工作的廣東90後女生,月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儘管日常開支捉襟見肘,她們還是情願攢錢購買淑女屋,只為擁有那個奢侈卻又必要的夢想象徵。
事實上,淑女屋並沒有單純透過商品本身獲利,而是更多透過提供“文化服務”,例如專屬雜誌、論壇社群、線下沙龍等,來營造一個商業化的浪漫公主文化圈層,透過這種文化簇擁來贏得少女群體的狂熱追捧。
比如其發行的《淑女志》雜誌,每一期都會選擇公主或王妃類題材刊登徵文,引導讀者像公主一樣生活;又比如舉辦了新書分享會、交友沙龍、才藝比拼等線下活動來增強粉絲黏性。
文娛專案的推出為商業增添了人文溫度的同時,也讓消費者主動為淑女屋代言、傳播,起到了極好的品牌塑造作用。
正是文化服務的結合運作,淑女屋成功實現了從賣衣服,到賣夢想,再到引爆情感化購買的轉化,打開了商業模式的聯動增值。如果光靠服裝產品單兵作戰,恐怕很難取得如此業績。這種文娛融合的運營策略,為後來的很多女性品牌啟發,也讓淑女屋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當然,光有文化還遠遠不夠。最終讓淑女屋在市場上稱王的,是與之匹配的真金白銀的商業體量:上市前最高年銷售額接近6億元,門店數超過800家,遍佈各地。這就是一次成功的商業化公主情懷運動,少女的信仰被直接轉化為了企業的金錢收益。
02、比LV、迪奧更受歡迎?網友紛紛吐槽
事實上,當淑女屋決定上市時,它商業擴張的野心已經膨脹到了一個幾乎“病態”的地步。創始人自比的物件,居然從業內同行,變成了國際奢侈品巨頭迪奧和LV。
淑女屋創始人匡子在招股書中完全沒有資料支撐,就做出這番震驚四座的結論,看上去就像是憑空捏造出來博眼球。
一時間,各類嘲諷接踵而至:“這也比的起來?”“這是自high吧?”
甚至有業內人士痛批道,如果簡單靠諮詢機構的調查資料來證明知名度,完全沒有說服力,存在過度包裝的嫌疑。的確,在世界奢侈品行業,淑女屋的知名度國際化還差的很遠,和LV根本沒法比。
訊息傳開後,連專門出具報告的調研機構都不得不道歉。他們稱當時的分析人員處在實習階段,也就是半路出家,因此眼界和認知水平有限,才會把淑女屋與LV這種品牌並列在一起比較。
這次事件無疑成了業界的大笑話,但它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過面子問題。過分自信的結論破壞了淑女屋在公眾和投資人心中的商業信譽,也使其後續的融資之路變得困難重重。
IPO失敗曝出的不僅僅是創始人匡子的自大妄想,更嚴重的危機其實早已埋藏在這家女裝品牌骨子裡的“不自信”。
公開記錄顯示,存貨餘額高達2.7億元。實際情況或許更加嚴峻,因為部分不能變現的積壓,同樣也在消耗運營現金。這部分庫存要是轉移到淘寶賣,摺合下來大概能為上百萬名使用者提供一整年的免費女裝。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它們只能在倉庫失去價值。
如此驚人數額的資金被迫停滯,嚴重擠佔企業運營現金。倉儲、人工、額外廣告等各項日常開支受到嚴重影響,只能勉強維持。
簡單計算一下,以80元單價換算,這批積壓貨品足以為27萬名女性使用者免費提供一整套服裝配飾。問題是,使用者們卻對淑女屋產生了牴觸情緒,幾乎沒有人會要這些免費衣服。與此同時,ZARA這樣快時尚品牌開始快速崛起,蠶食市場份額。
本可以透過新融資重振元氣。但“自戀”的代價是投資人信心全無。上市後本可以透過資本運作扭轉局面,變成了無奈的放棄。
錯失品牌轉型和融資拓展的雙重機遇,無疑讓本已是強弩之末的淑女屋雪上加霜。它在行業中的輝煌地位,也由此一去不復返。
03、淑女屋靠什麼,能把醜衣服賣出天價?
還記得小時候淑女屋的設計嗎?層層褶皺的裙子,蕾絲花邊,配上清新可人的淡妝。我姑娘你明明就是群芳的苗子,怎麼就莫名其妙被說成滿地爬的雜草了呢?
原來,幾十年風雨兼程的淑女屋在經歷低谷期後,為了捕捉年輕人的眼球,它家的設計師們選擇性“中二”發作,開始在衣服上亂新增東西。
比如說,一件最普通的格子裙,多加幾個菱形圖案,立馬土味就來了;再給裙子加上一圈著名的淑女屋蕾絲花邊,土味加厚;如果顏色選擇成古早熒光綠或者粉,那簡直是錦上添花,土味Max!
這些乍一看極其殺馬特的衣服放到抖音上,居然意外走紅,成為新晉網紅單品。評論區裡都是“太土了,我喜歡!”、“這個品牌也太有個性了吧,簡直就是反傳統的!”
原來,在這個視覺流量喜新厭舊的時代,“土”成了一種符碼,代表了年輕人對主流美學的反叛與戲謔,這種反差萌的審美正好被淑女屋抓住了。
簡單說,就是淑女屋厚積薄發,在保留自家經典元素的基礎上,故意撞了個爛大街,硬是拐了個土豪彎,一下子抓住了年輕人的眼球,成功翻紅!
當然,要真正持久地變現,僅僅依靠土味造型是不夠的。比如三福百貨擅長製造各種醜得離譜的玩偶娃娃。它透過抖音等平臺成功炒作了很多醜爆款。但是這些醜風商品的實際銷量和變現能力都比較有限,很難形成持續消費。
問題在於,三福的這些醜娃娃大多采用廉價面料和填充物製作,質感一般,不足以讓消費者產生二次購買慾望。它們的定價也偏低,更像是消費者的隨手一撈。
如果希望這類醜風商品真正持續變現,三福需要從產品力著手。提高面料質感,增添功能,最佳化價格匹配度等。只有當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的真實價值時,才可能形成品牌忠誠度。
單純依賴對醜的包裝炒作是不夠的。讓消費者成為回頭客,才是三福變現醜風經濟的關鍵。
而淑女屋不同,這還得益於它紮實的產品力基因。作為深圳地標性品牌,淑女屋對產品的工藝和麵料選擇一直很講究,這為它的醜衣服贏得了口碑。
比如,就算是再土的網紅款衣服,它的面料手感做工都不賴,這讓消費者有種“我不是在買醜,我是在消費文化”的優越感。
所以,產品力+文化力,才是淑女屋醜衣服真正持續變現的法寶。它得繼續從工藝和設計上下功夫,這樣才能讓衣服真正賣出天價,即使是醜的!
04、產品價效比才是王道,光靠流量是不行的
流量只是過客,產品才是根基。當下淑女屋急需反思的,是不斷膨脹的價格與人們的消費能力嚴重脫節。
要知道,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新銳品牌正蓄勢待發,像蝙蝠俠裡的小丑一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給像淑女屋這樣的老牌一個痛快。
作為老牌時尚巨頭,淑女屋需要正視的,不是流量紅利的褪去,而是自身產品的價格已然走在了消費升級的前端,與大眾的消費能力嚴重脫節。
除此之外,淑女屋的產品線需要進一步拓展,多元化發展和銷售渠道的轉變,在保持高階路線的同時,還要開發配套的中低端系列,形成金字塔型的產品結構。
這能最大限度地開啟市場份額,讓不同消費力的使用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比如 LV 旗下就同時經營高定製和大眾路線,正是這個策略幫它站穩了世界奢侈品第一品牌的寶座。
當然,消費者更關心的一點還有價效比。淑女屋的價格是否能被消費者買單,調整價格是否有必要,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或許,比起漲價,不如適當降價。畢竟對消費者來說,一個一兩千的價格差距可能會直接決定購買意願。
淑女屋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速設計迭代和供應鏈升級,透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如果價格能比其他輕奢品牌更親民一點,使用者也會更樂於接受。
老話說得好,質量才是立身之本。不管市場環境如何變化,淑女屋都要堅持質量至上的理念。正因為一貫的精良工藝,淑女屋才贏得了那麼多忠實顧客。只要繼續保質創新,讓消費者感受到物超所值,品牌就永遠不會過時。
05、結語
相信隨著國內經濟復甦和消費升級,只要淑女屋穩紮穩打做好每一件商品,它一定能讓老客戶迴歸,吸引新流量,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早在十年前它就差點成為深圳地標,更何況如今這個都是機遇的大好時代!
面對當下形勢,我們似乎找不到淑女屋再回巔峰時刻的影子。但只要它不放棄夢想,繼續為少女們的幸福設計,或許終究會在某一天迎來新的機遇。
我們也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屆時或許它會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圓少女們美好的公主夢!
你對淑女屋全面關停線下門店,主攻線上銷售怎麼看?你有買過淑女屋的裙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意見和看法。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點贊、評論、分享、收藏),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優先收到更多好文推送@首席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