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恐怕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之一,因為中美之間的關係是可以切實影響到全球各國的。
簡單而言,如果中美可以加強交流與合作,那麼世界大機率會朝著更加和平繁榮的方向發展,而如果中美之間摩擦不斷乃至爆發了衝突,不僅中美之間不會有贏家,世界各國恐怕也無法承受這樣的後果。
不過,雖然現在中美關係幾乎是在冰點徘徊,爆發衝突的風險正在升高,但美國媒體還是認為,中美之間其實還沒有到必須一戰的地步,只是美國已經陷入了“自己挖的坑”裡。
遏制中國,就能維持霸權?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贏得了美蘇冷戰的勝利,主導了現在的國際秩序,但大家都能看出來,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領導力正在倒退。
埃及媒體一篇題為《美國領導力下降》的文章指出,在2023年,華盛頓不管是在巴以衝突、俄烏衝突、中國問題還是伊朗問題上,都沒有一個連貫的外交政策來幫助解決這些國際危機,反而可以說是在加重“人類的苦難”。
而且,這篇文章還表示,美國的這種趨勢在2024年可能還會變得更糟糕,無獨有偶,美國專家和媒體也有類似的想法。
此前,美國權威期刊《外交事務》釋出了一篇關於“中國陷阱”的文章。
文章作者白潔曦承認,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試圖繼續抬升自己的國際地位,但由於“用錯了方法”導致適得其反,還給美國社會環境帶來了持續性的惡化。
那麼,這篇文章認為,美國用錯了什麼方法呢?
作者認為,中美還沒惡化到必須一戰,但美國已陷入了“自己挖的坑”,但這個所謂的“中國陷阱”,其實是美國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文章指出,此前,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社會矛盾日益嚴重、國際影響力走下坡路與國內兩黨的鬥爭有很大關係。
但這篇文章認為,實際上是美國對中國的“過度關注”導致了美國的“衰落”。
文章指出,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覺得,遏制中國崛起是維持美國霸權地位的方法,因而兩黨都呼叫了太多資源來和中國進行“競爭”,導致留給美國國內的資源不足。
這樣一來,為了爭搶有限的資源,美國社會分裂出了許多尖銳對立的派別,相互傾軋。
而對於美國來說,更加可怕的是,現在兩黨完全被禁錮在“對華競爭”的“怪圈”裡,還互相堅持認為,對方的對華政策失效、沒能遏制中國崛起,是因為“不夠強硬”。
但實際上,兩黨過於關注中國,導致他們忽略了“支撐美國戰略的正面利益和價值觀”。
這不僅導致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爆發衝突的危險持續增加,還會破壞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降低美國社會和民主的活力。
簡而言之,兩黨專注於“與中國的競爭”,過度消耗了美國,那麼,具體而言美國到底消耗了一些什麼呢?
與中國對抗,美國損失了什麼?
一個觀點認為,儘管美國不斷否認,聲稱美方不想和中國打“新冷戰”,但其實美國確實是想借所謂的“新冷戰”來恢復冷戰時期美國社會及其盟友的“團結力量”。
但美方恐怕沒有想到,中國並沒有如美國所願,成為“第二個蘇聯”,也沒有陷入和美國“競爭”的陷阱裡。
白潔曦認為,中國不是用零和思想來看待中美關係的,中國認為他們可以透過與美國的“鬥爭”來“說服”美國和一個強大的中國共存。
這導致美國對付蘇聯的那一套失效了,他們所想出來的、遏制中國的方法不僅沒能成功遏制中國崛起,反而對自身造成了損失。
一個顯而易見的影響,就是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正在下降。
美國試圖透過遏制中國來保住自己在全球的領導力,但是這種努力的失敗導致適得其反。
我們經常說,美國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即美國憑藉著自己在戰後取得的全球霸權,主導了國際秩序,他希望全球各國都能在這樣的國際秩序下行事——除了美國自己。
在美國稱霸全球時,各國“敢怒不敢言”,但當中國崛起事情就不一樣了。
在美國指責我們的“人權問題”時,我們不僅拿出證據來證明這些都是美國的汙衊,還向全球展示了美國的人權問題更加嚴重的事實。
這極大地損害了美國的形象,也消耗了美國的國際領導力。
簡單而言,美國這民主的燈塔,不怎麼亮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裁判員”的身份一度是對抗我國的絕佳武器,但美國的“例外”需要建立在其絕對的軍事霸權之上。
隨著我國軍事實力的崛起,美國已經失去了絕對壓制我國的能力,這也就導致了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開始崩塌。
其實,只要有一個國家帶頭“反抗”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那些想要得到更多利益、建立新的秩序的國家自然會“跟進”,加之我國還進一步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更加速了現有國際秩序的崩塌,美國的國際領導力也因此不斷降低。
而在經濟方面的情況也是類似。在新冠疫情之後,全球許多國家都陷入了經濟衰退之中。
美國也不例外,國內物價高企、民怨沸騰,美聯儲多輪加息也沒能遏制住通脹的水平,連美元霸權的活躍勢頭也開始走低。
無奈之下,美國政府其實一度考慮停止與中國的“貿易戰”,緩和中美關係,讓中國幫助其渡過難關。
但在美國國內的“政治正確”之下,美國無法徹底放棄“對華競爭”。
這樣一來,美國就不可能透過“開源節流”來拯救美國,反而會在“對華競爭”的壓力下,不斷在全球各地“砸錢”,以“對抗”中國的影響力。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為了“對抗”我國“一帶一路”計劃,拜登政府要和歐洲一起進行一項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的對外投資計劃。
只是這明顯是拿本來就可以“救美國”的資源去“對抗中國”,對於美國社會並沒有什麼好處。
最後,由於美國兩黨都想“對抗”“懲罰”中國,中國也被迫做出了“對抗性”的反應,這將會最終導致中美關係走向災難性的未來。
中美並非必須一戰
中美之間最為糟糕的結果,當然就是爆發熱戰,這不僅會給中美兩國造成重大損失,對於全球各國也是一場災難。
因為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也都是有核國家,中美之間的熱戰隨時都可能升級為新一輪的世界大戰,造成全球的經濟衰退、民生凋敝。
但一個好訊息是,其實中美關係並沒有惡化到“必須一戰”的地步。
畢竟,由於現在世界已經高度全球化,不管是資訊、技術還是人員的互流互通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讓中美徹底脫鉤、爆發熱戰的可能性迅速降低。
而且,儘管自從特朗普時代以來,中美關係就一直在冰點徘徊,但美國知名學者約瑟夫·奈指出,中美關係正在趨於平穩。
自從中美兩國首腦在舊金山會晤之後,中美之間就已經在恢復溝通的過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最近幾年來中美關係的進步和“轉折點”。
儘管中美關係距離回到最初的“蜜月期”還很遠,甚至也沒有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經濟接觸期”,但現在兩國之間的關係確實比前幾年要好,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也是中美並非必須一戰的重要訊號。
因而,兩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繼續加強溝通和合作,避免兩國的競爭失控,或者出現誤判,導致中美爆發衝突。
而這種溝通合作不應該僅僅限於高層之間,應該有各個層級的官員之間的溝通、軍方的溝通以及更多的社會和民間交流,只有充分的溝通,才能避免誤判和兩國關係的意外。
現在的問題在於,正如同美國一些專家和學者所認為的,美國兩黨過於關注與中國的競爭,忽視了美方完全可以與中國合作,這導致中美關係偏離了正常軌道。
而雖然我們不可能“說服”美國徹底放棄與我們競爭,但只要美國兩黨能夠意識到,中美之間完全可以保持一種“競合”關係——競爭合作關係——那麼,雙方的關係就能夠更加穩定,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退一步而言,美方應該認識到,當今全球面臨著許多挑戰,不管是氣候變化、經濟發展、恐怖主義還是疾病的大流行都需要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方更應該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全球議題面前,美方不可能獨善其身、不受影響。
參考資料:
《外交事務》刊文:對華競爭消耗美外交政策 中國評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