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株索朗
清代對少數民族沿襲土司制度,又叫土官,就是給少數民族首領授予官職,管理轄區子民。
咸豐年間,四川有個大土司叫穆株索朗。此人勇武有膽氣,治下有幾萬戶,對百姓不甚體貼,征斂較重,富可敵國。
藍李之亂時(李永和、藍朝鼎起義),他協同官軍作戰榮獲戰功,被朝廷授予二品武官的虛職,賜官服一套。因此更加驕橫,轄區百姓非常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知州本是他的上級,為了獲得饋贈,每任都降階結交,與穆株索朗兄弟相稱。這年來了一個吳知州,照例與他交好,窺得穆家的鉅額財富非常眼紅,但沒有機會攫取。
穆株索朗家有個貴重的珠冠,他的小妾很美且善解人意,穆株索朗想把珠冠給小妾佩戴。這引起了正妻的不滿,夫妻二人發生了口角。
正妻憤慨,處心積慮想把小妾除去,某次去州里的時候,偷偷拜訪了知州。她對吳知州說:“如能設法替我除去小妾,當把珠冠贈送。”吳知州大喜,說道:“你告發穆株索朗謀反,我從中周旋,把罪責推到小妾身上,你全家平安無事,小妾就可以藉此除去。”
正妻不知道這件事的厲害,回去後就寫了誣告信,派人送到州里。吳知州把告密信上報,鍛造成鐵案,朝廷指派他全權平叛。
吳知州與李副將合計:“穆株索朗謀反,如果平叛成功,加官進爵指日可待。但是此人勇武,還需要將軍大力協助。”李副將知道是冤案,說道:“穆土司與我並肩殺敵,出生入死,雖然驕橫,對朝廷卻是忠心耿耿。殺良人冒功,這樣的事我做不出來。”
吳知州很生氣,派人監視李副將,轉而去找樊守備,加快行動。樊守備與他一拍即合,商定事成後吳知州取財,樊守備要穆株索朗小妾。
吳知州派人去請穆株索朗喝酒,穆不知是計,欣然前來。走出自己地界時遇到樊守備,樊攔住他說:“知州欲置兄於死地,不可前往。”穆株索朗不信,樊守備就領他登上小山眺望,果然看到山坳裡有伏兵。且回去的橋也被截斷。
樊對他說:“兄雖勇武,然寡不敵眾,如今只好暫時藏匿,等回到本土再做打算。”穆與樊守備也是多年朋友,認為他說得對,於是一起進入一個百姓家,躲到櫃子裡。樊守備鎖上櫃子,立刻召集人手對著櫃子攢刺,穆株索朗含冤而死。
吳知州帶兵抄家,夷民對穆株索朗早就不滿,無有反抗者。穆被抄家,只留下小妾一人,其餘一百多口全被拉到州里處死,財物拉了幾十馬車。
樊守備派人去接穆家小妾,小妾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在家祭奠丈夫三天,二是需樊守備親自迎接。
三天後,樊守備親自上門,小妾召集了族中勇者,把樊守備殺掉,然後自縊身亡。
吳知州升職,又誣陷李副將同情叛匪,平叛不利,李副將被撤職流放。吳知州讓妻弟把財物運回家鄉,妻弟裹財而逃,萬貫財富以及那頂珠冠都不知下落。後來有人在某權臣家看到一株白玉小樹兒,樹幹微紅,認出是穆株索朗的東西。
故事出自《虞初近志》,大概是真。吳,樊二人狠毒陰險,清政府對少數民族的管理也血腥殘酷,濫殺無辜不問真假。
再講一個《虞初近志》裡的故事。
山東女盜
清同治年間,山東多盜,旅人都嚴加提防。濟南官員張某押解幾萬兩銀子去往京城,途中住在一個村店。
店中有遊娼數人,其中一青衣女二十多歲,柔婉風致,卻又隱含一種傲然不馴的神色。眾女抱著琵琶敲門賣唱,張某知道此輩大多與強盜有關聯,因此萬分小心。他留下青衣女對飲聊天。
青衣女訴說自己如何家道凋落,輾轉做此賤業,張某一邊觀察,一邊跟著唏噓嘆息。後又勸說:“人生淪落何止汝輩,我等小官亦復如是,只是為了生活無法擺脫。”女子說:“官爺何出此言,您是貴人,錦衣玉食人上之人,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
張某真誠說道:“你只是看到官吏的表面,其實在上級面前奴顏婢膝,全力取悅,與娼女以色取媚有什麼區別?且上意不好揣摩,每天提心吊膽不知何時就會罷官,還沒你等活得自在。如今押解官銀進京,前途兇險,尚不知能否活著回來。”
張某又轉而提到自古以來的英雄豪客,說道:“我從小就嚮往虯髯客,紅拂女等俠客,可惜自身碌碌,也無緣一見俠客之面。”
二人聊了好久,最後張某說:“今日與君暢談,也算人生一件快事,我醉了,你回去吧!”女子愕然道:“您已經付了錢,為何讓我離開,我雖然淪落風塵,但也不能妄取。”張某微笑道:“我看你帶著一股清奇之氣,所以對飲清談,何敢唐突?”說著又拿起皮毛坎肩相贈,說道:“天氣寒冷,穿上這件衣服吧!”
青衣女擺手說:“君以誠相待,我不能不說實話。其實我是本地盜首,假扮遊娼打探虛實。”說著從袖間抽出一把匕首道:“此刃淬了劇毒,如有圖謀不軌者必喪命刀下。”
張某得知對方果然是強盜,不由戰慄說不出話來。女子笑吟吟說:“我見人多了,從來沒遇到像您一樣豪爽的官爺。既然把我當作知己,必當回報。”說完把賞錢放在桌子上,帶著那件坎肩離去。不一會兒,有個壯漢送來一面小旗子,囑咐張某插在車上。
天明啟程,一路上多次有人跟梢,看到小旗子就自動離去。到了天津地界,一個老叟前來迎接,把車隊領到一個村中,好酒招待。席間把旗子要去,感慨道:“好幾年沒接到此物了,您必是主人的至親。”張某嗯嗯敷衍。
他完成任務返回,又入住那家客棧,青衣女不見蹤影。店主也不知道那個女子的來歷。
故事也出自《虞初近志》,其他集子裡也曾選錄。文中張某與青衣女交談,所說的話雖然是為了自保旁敲側擊,但其中也有些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