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中社訊息,2024年1月19日,朝鮮國防省發言人發表了題為“絕不容許冒險的軍事對抗狂熱”的談話。發言人指責美國“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在韓國濟州島海域參與美日韓聯合軍演,並表示,作為反制措施,朝鮮在東海水域進行了正在研發的水下核武器系統的重要試驗。
這是朝鮮今年進行的第一次核武器載具試驗,本次試驗的“水下核武器”到底是什麼?和去年下水的“核潛艇”是否有關?
“低成本尖端化戰略”
朝鮮國防省發言人提到,本次試驗武器的代號為“海嘯-5-23”型。梳理朝中社此前報道可知,2012年,在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之初,朝鮮國防科學院就開始了“潛水式核戰略攻擊武器系統”的研發工作。約9年後的2021年1月,勞動黨八大正式將該“秘密兵器”命名為“核無人潛水攻擊艇‘海嘯’”。韓國軍方認為,這是一種搭載核彈頭的大型無人魚雷。
金正恩親自指導“海嘯”研發試驗工作。(圖:朝中社2023年3月發)
此後,“海嘯”的型號不斷增多。朝中社2023年首次披露,國防科學院是在2021年10月首次向勞動黨中央政治局秘密彙報了“海嘯”潛水艇,這可以視為“海嘯”基本研發完成的時間點。此後,“海嘯”進行了50多次“最終階段試驗”,其中金正恩親自指導的就達29次。從朝鮮目前公開的武器試驗報道來看,金正恩親臨“海嘯”試驗的頻率,可能僅次於親臨洲際彈道導彈試驗的頻率,這也反映出“海嘯”在朝鮮核武器戰略中的關鍵地位。
2023年3月,“海嘯”進行了59小時的水下80米至150米深度潛航,在目標水域爆炸。次月,“海嘯-2”型進行了71小時、1000公里的潛航試驗,亦成功爆炸。朝方稱,“海嘯”就此形成戰鬥力,“可在任何海岸、港口或用拖船投入作戰”。但自此之後,“海嘯”再未出現於朝鮮官方媒體的報道中,直到今年1月19日,國防省發言人口中的“海嘯”已經發展到第五代。
2023年3月,“海嘯”進行潛航攻擊試驗。(圖:朝中社)
2023年4月,“海嘯-2”進行潛航攻擊試驗。(圖:朝中社)
那麼,“海嘯”和2023年9月下水的朝鮮第一艘核攻擊潛艇“金君玉英雄”號又有什麼關係?
在“金君玉英雄”號下水現場,金正恩表示,將海軍現有中型潛艇改造成能夠搭載戰術核武器的攻擊型潛艇,“給我們的對手帶來不比我們成功建造新型核動力潛艇小的壓力”。從這些說法看,“金君玉英雄”號並非核動力潛艇,只是一種可以搭載核導彈的常規動力潛艇。
2014年,韓國國防部就披露,朝鮮正在基於其裝備的老式魚雷潛艇,研發改造可以發射彈道導彈的潛艇。2021年的勞動黨八大上,核潛艇設計研究和潛射彈道導彈研發被列為重要課題。2022年勞動黨八屆六中全會上,該專案進一步上升為尚待完成的“五大課題”之一。
“金君玉英雄”號下水後,金正恩進一步提出,除了“遠景計劃”的核動力潛艇研發任務外,朝鮮還要把“原有的中型潛艇都這樣改裝成搭載戰術核武器的攻擊潛艇”,並對所有潛艇進行“高新動力系統”改造。他將此稱為“低成本尖端化戰略”。
總的來說,朝鮮的遠景軍工發展目標,確實包括研發核動力潛艇,也即國際社會一般定義下的“核潛艇”。但限於技術發展水平和成本因素,過去十年來朝鮮嘗試了兩條不同的低成本替代路徑。一條路徑是為現有常規動力潛艇裝上導彈發射系統,使可以發射裝有核彈頭的導彈,其成果是去年下水的“金君玉英雄”號。另一條路徑是研發可以直接裝上核戰鬥部(核武器中起毀傷作用的部分)的大型無人操縱水雷,“海嘯”系列就是其代表。
2023年9月,金正恩出席朝鮮第一艘核攻擊潛艇下水典禮。圖/朝中社
“只是作為一種威懾”
在更大的圖景中,朝鮮自2019年半島和平程序陷入僵局以來,重啟核武器發展戰略,其重點一直放在增強核武器的生存能力上。韓美軍方認為,這是朝鮮為了避免美國“先發制人一次性打擊”摧毀其核能力。2023年以來朝鮮宣佈的較大的軍工科研成績,如固體燃料火箭、新型導彈發射車、“金君玉英雄”號和“海嘯”兩種不同的水下發射/攻擊平臺,都展現了朝鮮核打擊能力更加多元、更加隱蔽。這也意味著半島核對抗進入了“誰也沒有絕對優勢”的新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海嘯”型號雖然已經發展到第五代,但在朝鮮國防省發言人1月19日的談話中,依然是“正在研發的水下核武器系統”。這意味著該型武器尚未研發完成,也意味著朝鮮2021年開始的核武器研發週期仍在進行時,新的一年會繼續有新的核載具試驗發生。
2024年新年之際,紐約亞太和平研究所前所長馬克·巴里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對朝鮮半島新年的局勢預判指出,朝鮮將繼續不斷改進其現代化武器,“但只是作為一種威懾,而不是尋求和韓美髮生實際武裝衝突”。巴里認為,除非韓美能展示出一條新的應對路徑,否則半島局勢在新的一年只會繼續升級。
作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