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方列強趁著中國孱弱之際入侵中原,早已不是什麼秘聞,他們留在中華大地上的傷痛從近代以來始終不曾消逝。
老一輩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中國的新生,他們有的家喻戶曉,成為人人稱道的英雄,而有的,則始終籍籍無名,至死都不曾為世人知道。
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很多,隨便幾歲的幼童都能掰著手指頭數一大串,而後者,哪怕幾個代表人物也是很少被人提及。
氫彈之父,于敏,就是其一。
一、 勵志少年郎
于敏出生在建國之前,幼時曾親身感受國內的動盪不安和戰火硝煙,自那時起,他就勵志讓國人不再承受強大勢力的壓迫,中國人需要靠自己站起來。
成長在工人家庭,于敏按部就班接受教育,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是拔尖。然而當他努力考上北大工學院之後,父親失業難以供養他。
當面臨人生道路的艱難抉擇時,幸好于敏同學的父母站了出來,主動提出幫于敏支付學費,供養他讀大學。
于敏就這樣,在別人的幫助下,走上了科學家的道路。
在最初的時候,或許于敏本人也不知道他將會走上什麼樣的未來,他只懷有一腔報國志,從心底裡希望國家和同胞不再遭受壓迫,希望中國人憑藉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真正捍衛中國人和這片國土的尊嚴。
工科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于敏選擇了物理學,並積極選修深奧難懂的課程,主動迎難而上。
在同學都還憂慮掛科的時候,于敏已經能拿出滿分的好成績,一時之間成為學院的天才神話。
大學剛畢業,于敏就被選中,他被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專心從事物理學研究工作。
當時錢三強、彭桓武等人剛組織籌建了一個秘密小組,負責主導我國核彈研發工作。
二戰期間,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發射兩枚核彈,威力震驚全世界,幾乎在頃刻之間,龐大的城市變成廢墟,令全世界國家都震撼不安。
廣島和長崎的核彈,無疑是給世界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一旦有一個國家研發出核彈並投入使用,很難不進入一個惡性迴圈,其他國家或處於自衛或處於防禦目的,都要投身核彈研究,互相達到震懾對方的目的。
而中國在這一方面,是極度落後的。
二、 核彈轉氫彈
在嚴肅的國際環境下,于敏臨危受命,參與研發小組的研究工作。
其實相較於其他留學派來說,于敏接受的是非常純粹的國內教育,與國際科學前沿存在一定差距,很多知識都需要自學。
在核彈研究工作中,于敏從各種文獻典籍汲取知識,又不斷向老師、同事學習,為核彈研發工作積累了經驗,在實踐中摸索適合中國研發的條件。
事實證明,任何研發工作都不是偶然形成的,任何科學研究成果都不要數不盡的失敗作為沉沒成本。
在一群科學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核彈研發事業終於邁出了一大步。而此時,于敏面臨著另一個艱難的人生抉擇——他被安排去主導氫彈的研發工作。
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花了幾年時間,最終搞出來一個比核彈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
彼時,正值建國之初,我國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都比較落後,單單研究核彈就已經投入了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學術力量,留給氫彈的,只有不足百分之十的研發條件,以及非常嚴酷的緊張局勢。
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已經用沉痛的例子證明了落後就要捱打,從落後中站起來是非常艱難的,想要從落後的環境中謀求發展更是艱鉅的。
面對領導人的期盼,面對別國發展局勢的施壓,于敏再一次臨危受命,將先前所積累的關於核彈的一切技能都推翻,從零開始建立一套屬於氫彈的研發體系。
三、國士無雙
理工學的研究,都是要以大量精密的科學計算作為基礎的,而我國只有一臺超高速的計算機,且大部分時間都分配給核彈的計算工作使用,留給氫彈的只有區區百分之五。
先決條件不足,于敏親自創造條件,他帶領科研小組使用最原始的運作工具如筆、尺,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所能提供的極限,開展了一場在秘密研發工作領域聲勢浩大的氫彈研發工作。
在那個美國尚且要研究七八年的時代,我國僅僅兩年多,就實現了氫彈爆破成功。
這一成果甚至還領先西方發達國家如法國,給世界大國做了個提示:在遙遠的東方,還有另外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中國。
于敏作為核彈和氫彈的設計參與者,到後期才逐漸被公開姓名。
由於工作內容的保密性和工作內容的特殊性,于敏的前半生,都是做著不為人知的工作,哪怕妻子和孩子都不清楚他整天到底在忙什麼,真正做到了將畢生奉獻給了祖國。
于敏作為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科研工作者,用實踐證明了這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什麼種族優劣的區分,我們中國人單靠自己,也能讓祖國站起來。
一代科學先驅在數不清的摸索中,曾經一次又一次將自己置身於危難,他們顧不上自己身體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哪怕暈倒在實驗現場,也會在失去意識的上一秒關心資料結果。
于敏作為真正的國士,用一生經歷踐行了他的諾言:不允許任何人對中國動武。
在於敏的工作生涯中,他曾經數次暈倒休克,科研重壓帶來的病痛始終折磨著他的體驅,哪怕這樣,他晚年還是堅持作為顧問,參與到國家軍事研發工作中去。
2019年,這位兩彈一星元勳、氫彈之父,被授予代表國家最高榮譽的“共和國勳章”,越來越多人瞭解他,向他表達最深的敬意。
今天,于敏已經離開我們五週年了,但他作為中國科學先鋒,作為中國本土的守護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