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物知識局
我們在清宮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後宮女子無論等級位份大小都是帶著護甲的,有的珠寶鑲嵌,有的琺琅滿目,所以這也導致許多人對於護甲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清朝才有!
其實蓄甲之風,指套流行早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了,不過那時的護甲相對來說比較簡約。
古代妃嬪對於護甲的在意是非常高的,主要的因素有幾點,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指甲,還有保命的作用,並且皇帝對此也非常喜歡,你知道護甲有什麼能方便皇帝的作用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在古代通常都是孝字為大,女子在未出嫁或者未被選進宮門之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意損毀,應當十分珍惜,才是對父母孝順尊敬的一種體現,所以指甲從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備受珍愛的東西。
而蓄甲也並不是宮廷女子才有的專利,一些地方的達官富貴們家的子女都會蓄甲,只有一些窮人家裡需要勞作的女子不用。
而且蓄甲也能展示自己的家庭地位,在古時候貧富差距較為明顯,許多富商家的女子為了凸顯自己的不同,就會用展現蓄甲的方式來進行。
而且古人對於女子的審美一直都是有著纖細的手指加上長長的指甲,手和指甲愛護得越好,相對來說提親的人家都要多一些,看來從古代就已經流行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了,清宮的妃嬪就更是如此了。
因為蓄甲的原因指甲過長,但是白白的並不是很好看,但那時指甲上塗顏色也並不是十分流行,且很難更改指甲顏色,因此就開始流行護甲套。
漢朝時期,就有專門售賣護甲套的攤鋪了,最初的護甲套樣式比較單一,不過隨著朝代的發展,護甲套也開始多樣化。
首先在工藝上,護甲套就採用了雕刻、焊接、拉絲、鑲嵌等不同的工藝,材料運用也是多種多樣,不過最常用的還是金銀玉、琺琅、玳瑁、銅製等等。
護甲套上面的花紋也是非常複雜的,有古錢紋、竹葉紋、梅花紋等等,可以說是精妙絕倫。
到了清朝時期護甲套就逐漸變成了一種裝飾品,製作工藝和材料也更加精進,紋飾也越來越精緻繁多。
在歷史當中還有記載,護甲套的用法也有許多不同,右手應當用金護甲,長大約在三寸,左手有兩指應當用玉護甲,長也是三寸。
護甲套的作用
許多人好奇護甲套的作用究竟是什麼,真的只是為了好看嗎?
其實不是!護甲套顧名思義,主要還是為了保護指甲,留過長指甲的都知道,指甲太長一不注意就會斷裂,在古代指甲斷裂是個不太好的現象,因此就需要護甲套來進行保護。
護甲套的材質都是非常堅硬的,因此可以在某些時候保護女子的指甲不斷裂,並且還可以約束女子的行為,使其更加柔美。
護甲的長度一般比自己的指甲長很多,戴在手上就可以讓自己的手指顯得更加修長。
另外護甲套對妃嬪來說也有私心,古代的妃嬪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銀子,去打造獨特又精美的護甲套,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得到君王的寵愛。
侍奉或偶遇君王時,護甲精美,皇帝也會多看兩眼,如此一來就有可能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而在宮廷之中,護甲也是一種方便皇帝的產物,眾所周知,皇帝后宮嬪妃眾多,有的位份較低的可能很久才見一次。
並且即使見到也不確定她叫什麼,也不知道她的位份如何,因此在宮廷當中護甲套也成為了皇帝辨別嬪妃身份的便捷方法。
護甲在宮廷中也是妃嬪地位的象徵,位份越高,月銀就更高,能夠得到珠寶獎賞的次數,也就更多。
因此位份越高的妃嬪佩戴的護甲也就更加名貴和絢麗,而位份地的就相對簡單樸實一些可,如此一來,皇帝即便不知道妃嬪的名字,看護甲就能知道她的位份。
除了能夠方便皇帝分辨等級位份之外,護甲套還有一個令人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保命!
因為護甲套的材質非常堅硬,並且為了體現修長護甲套的頂部都是非常尖銳和鋒利的,在萬不得已的時候鋒利的護甲可以用來劃傷他人,也能用來割開繩子一類的物品。
在古代,達官顯貴容易遭人嫉妒,家中的女子出行也就不太安全,所以護甲在這樣的環境因素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並且護甲的頂端還可以鑲嵌各類寶石,寶石中間還可以暗藏麻藥、毒物等,所以不少古代女子,外出的護甲和平日在家中、宮中的護甲都大不相同。
有麻藥和劇毒,一旦遭遇危機,就能劃傷山匪、歹人的皮膚,藥物透過皮膚傷口進入,就能讓歹人失去知覺甚至喪命,所以護甲不僅護的是指甲,還護得住性命。
在慈禧太后遺留下來的陪葬物品和史料當中記載的相關資料來看,她就有好幾副護甲套上暗藏了麻藥,並且款式也比其他的護甲更加尖銳,寶石鑲嵌得也更多,這也是為了避免歹人扔掉護甲,有珠寶玉石鑲嵌,圖財的歹人就捨不得扔掉,這樣一來就有了逃命的機會。
古時女子的別樣變美方式
古代的女子為了美麗可以說是花樣眾多,那時候沒有精華水、防曬霜,她們就會透過美白的方式來進行修護,而為了美白,一些令人想不到組合方式,都會被她們用作日常的維護。
首先就是雞蛋清搭配珍珠粉的使用,古代的珍珠粉裡新增的東西也是非常多的,除了用真正的珍珠碾碎成粉外還添加了滑石粉、鉛粉,甚至為了效果更好有的還會加入石膏。
不過這類搭配卻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就會有中毒的風險,因為裡面所含的重金屬鉛和汞都是有害物質。
為了能夠保證健康,平日裡的維護都是採用雞蛋清,將面部有皺紋的地方均勻抹上雞蛋清,在平躺在床上,等待大約40分鐘以後用清水將其洗淨,然後在抹上忍冬花露水。
這裡說的花露水可跟我們平日接觸的不同,它是由下人在清晨天矇矇亮時採摘忍冬花,而花上就會殘留露水。
古代女子認為朝露水用來養顏最好,因為吸收了一夜的精華,加上忍冬花的功效,製作成為塗面的露水在合適不過了。
而珍珠粉在日常服用時通常週期都是10天-15天不等,每次也僅僅只使用一小勺,但是幾十年都不能間斷,否則功效也不明顯。
在古代女子化妝時還會有專門塗面油和補妝油,塗面油一般都是用香油提取後,加入桂花、月季、芙蓉等花芯進去,碾碎拌勻。
每次使用的時候取出一點點,在手中加熱後再塗抹到臉上,為了防止粘黏頭髮,還會用米打成的粉末塗在臉上,這樣就不用擔心油會蹭到其他地方,外出時也不擔心油光滿面不好上裝了。
古代女子沒有固定妝容的東西,一般底妝都是香粉,雖然能夠增白但是卻不持久,因此古代不少胭脂鋪還研究出了補妝油。
這類油和塗面油不同,一般都是花芯佔主要成分,用非常多的花芯加入一點點動物油脂,使勁捶打出更多油膜,補妝時就抹在需要的部位,然後在抹上粉裝就能更加持久。
除了臉部,古代女子對於頭髮的愛護就與指甲一樣了,不會輕易修剪,平日裡也會多加保養,而古時保養頭髮相對就簡單許多了,一般都是用油浸泡,從而使頭髮有光澤且烏黑,一般用到的兩種油就是桂花油和蕙草浸油。
桂花油的製作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一定是要使用半開的桂花與麻油一起拌勻,香氣和效果才是最好的,拌勻後密封在陶罐中,再用大火煮開,將陶罐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十天,開啟後將桂花撈出,剩下的就是桂花油了。
而蕙草浸油和桂花油的製作方法類似,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蕙草採摘後需要先浸泡在水中一天一夜,讓她的氣味揮發出來,然後擦淨水分之後在放入麻油中浸泡,而所用到的麻油一定要是純正的芝麻油才可以。
頭髮的打理在古時一般都是五天一次,並且會先用熱水將頭髮打溼再取一盆花香水,用什麼花就看喜好了,用花香水浸泡十分鐘左右,在擦乾用油浸泡。
過程繁瑣,但是能用上這樣的護髮產品通常也都是有丫鬟伺候,不用自己親自動手。
古代的美是從頭到腳的,自然對於足部的護理也不會少,那時的女子都有晚上泡腳的習慣,一般都是用杭菊花湯、木瓜湯、檀香湯等等,這裡的湯就是指的熱水,用花香浸足,是古代女子十分鐘愛的東西。
當我們還在做發膜、足膜用身體乳的時候,早在千百年前的古代美人們都已經玩膩了,雖然那時的生活並不是那麼方便,但是對於美麗古代女子卻也絲毫不願意退步,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從頭到尾都要精緻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