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在這裡提前祝大家春節快樂,萬事如意!如果大家春節不知道去哪裡玩比較好呢?那就來臨清看看吧。我們這裡雖然是個小縣城。卻有著好多好玩的、好吃的、有趣的,是一個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哦。歡迎大家來臨清做客。好客山東,臨清歡迎您!
臨清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臨清依靠運河漕運迅速崛起,成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明朝萬曆年間,臨清鈔關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繁榮昌盛的經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臨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先有唐代哲學家呂才,明代文學家謝榛,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學界泰斗季羨林,還有當代著名演員孫濤,都是臨清人。臨清還有好多文物古蹟如鰲頭磯、清真寺、舍利寶塔、五樣松還有剛剛提到的運河鈔關等,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昔日臨清繁華的見證。還有古老的臨清大運河。近年來建成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古黃河公園,博物館,宛園,東宛園等,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的詳細情況吧。
東宛園和宛園
來到臨清第一站,可以先去宛園逛一逛,臨清有東宛園和宛園。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園林景點。雖然名字相近,但它們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景觀設計和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東宛園比較大,2020年正式開放。地址在臨清市興臨路北首,緊鄰高速路口。景區佔地490餘畝,集山水園林,明清建築,主題文化體驗,網紅打卡,民俗展示於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東宛園這裡還有美食一條街,不僅有傳統美食、清真八大碗、運河十香面、燒麥等地方特色,近期還增加了好多網紅美食,在這裡還能夠看到多種多樣的老物件,節假日期間還會邀請眾多明星網紅們前來演出打卡等,還有各種各樣的節目表演,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在這裡你能夠感受到非常濃厚的運河文化氛圍,因此吸引了國內外的好多遊客前來。景點的獨特和多元化的活動,帶給遊客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宛園位於臨清新大橋南鄰,是一座以江南古建、水鄉風格,有著詩情畫意的蘇式園林。佔地面積100畝,園內佈局精巧,景色優美,有花鳥游魚相伴,還有博物館展覽,亭臺樓閣,名人書法等。這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這裡山石交錯,流水潺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其中的美好。
舍利寶塔
臨清舍利寶塔簡稱臨清塔,位於城北為運河東岸,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迄今400多年了,為方木結構樓格式磚塔。塔一共九層,高度53.44米。整個建築雄渾高俊,巍峨壯觀,人們沿著塔內旋轉青石階梯緩緩而上,到達頂層後,望向遠方,四面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如痴如醉,心曠神怡。臨清塔與通州燃燈塔、杭州六和塔、揚州文峰塔並稱為“運河四名塔”。它們一起見證了京杭大運河的歲月變遷。
臨清鈔關
臨清鈔關位於臨清市城區青年路西首南側,會通河南支西側,始建於1429年,佔地東西長130米,南北寬96米,現存兩進院落,前院為公署辦公區,後院為倉儲區,南部住宅區現大部分成為民居。主要古建築為儀門、南、北穿廳、科房、船料房等80餘間,面積六千餘平方米。建築大都為硬山建築,情色灰瓦屋面。運河鈔關為古代八大鈔關之一,是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研究中國明清兩代經濟生活、運河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及中國稅務發展的寶貴見證。也是全國僅存的一處運河鈔關。
鰲頭磯
鰲頭磯位於山東省臨清市汶河分叉處,始建於明代1417年,佔地1200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鰲頭磯是一座古建群,北殿李公祠、西殿呂祖堂、南為望河樓、東為觀音閣。整座建築群小巧玲瓏,錯落有致,佈局緊湊,且緊傍京杭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岸邊的標誌性建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臨清市歷史文化遺址。如今高高懸掛的“鰲頭磯”三字乃明代書法家方元煥所書。康熙皇帝南巡曾在此處登岸,為鰲頭磯閣樓親題“鰲頭磯”匾額,當年登岸處鐫刻的石碑至今還在。
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臨清市溫泉路中段的文化中心,佔地面積123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850平方米。該博物館不僅是臨清市重要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覽展示機構,也是激吻湖管理和博物館職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縣級博物館。館內的藏品豐富多樣,主要涵蓋了瓷器、字畫、錢幣、銅器等領域。此外,博物館還舉辦了許多情景再現和文化活動,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臨清豐富的歷史文化。博物館的一樓展示了多種文化古蹟,其中包括東漢時期的玉衣玉片、清代的鐵炮以及多件古代工藝品。二樓則有更多的展品,如清代的花碗、元寶石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了臨清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也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視覺享受和學習機會。臨清市博物館的開館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的上午9點至下午4點(週一閉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瞭解到臨清的歷史文化,還能感受到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
五樣松
臨清古樹五樣松位於山東臨清市城東2公里的陳家墳村北,是一棵具有五種形狀樹葉的古樹,據傳是明朝時期栽種的,因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五樣,故俗稱“五樣松”。距今已有600多年了,雖然經歷了多次火災仍能儲存下來。這棵樹見證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蹟,是臨清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
臨清清真寺也稱禮拜寺,阿拉伯語稱麥斯吉德,意思是禮拜的場地,是全國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建於明代,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寺內有毛主席手書的匾額“望月樓”,建築風格以中國傳統風格為主,佈局精巧,結構精美。臨清現儲存完整的就是北寺和東寺,清真寺主要建築有東西軸線排列。依此為甬道、牌坊門、望月樓、沐浴房、南北講經堂、北角樓、正殿、後殿,還有後門等殿堂樓閣86間。望月樓建的很雄偉氣派啊,這是院落的南側,有南講經房和沐浴室,院裡邊很清淨優雅。
除了以上名勝古蹟,臨清大眾公園,龍山公園,還有文體公園,體育場,臨清新廣場,臨清劇院等都可以去逛一逛。
在臨清吃也市一種習俗,一種文化,一下這十多種臨清特色,您也可以嘗一嘗哦!
託板豆腐:傍晚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著託板,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
武德魁肉餅:好吃不貴。以優質、價廉、實惠而譽滿全城。
徐家煎包:臨清徐家包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本地人招待外客,必不可少。
燒餅夾肉:臨清清真名吃,其燒餅厚且個大,烤好後夾上醬好的爛牛肉或羊肉,再回烤爐烤出油,咬一口,滿嘴流油,真是解饞。
臨清豆腐腦:早上一碗豆腐腦,兩個饅頭,吃完喝完,暖融融的感覺真好。
清真八大碗:清真八大碗包括燒肉、燉肉、圈巧閣、松花、清汆丸子、黃燜雞、黃燜肉、雜拌等八樣,這道獨具臨清特色的清真菜餚,是臨清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
臨清蒸碗:臨清蒸碗有粉蒸肉、花椒肉、辣子肉、雞蛋羹等,味道都是一絕,你吃了一定還想要。
濟美醬菜:濟美醬園是臨清傳統名吃。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家家必備不可少。
魯西北空心掛麵:食用非常方便,放入沸水後,開鍋即可出鍋。且出鍋後不粘不稠,配以香油、香萊、食醋、味精等輔料,柔軟滑爽,極易消化,麵條根根空心,因此而得名。
臨清十香面:什香面烹飪製作工藝講究,菜碼品種多,達十多樣。炒菜有:炒茄絲、炒西胡絲、炒綠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雞蛋花;小菜有:鮮黃瓜絲、醬瓜末、胡蘿蔔末、鹹疙瘩末、韭菜花末;調味料有:香醋、芝麻醬、蒜泥;還有兩個滷:即西紅柿雞蛋滷、肉滷。吃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吃完那叫一個爽。
臨清燒麥:臨清麵食行業的四大名吃之一,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的包餡麵食。一籠燒麥三十幾個,如蓮花瓣式排列,在外形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別於北京的“大麥穗”燒麥,也和天津的“荷葉皮”燒麥不同。現在大多以羊肉為餡,不腥不羶,吃時還可以蘸醋、香油哦。
臨清湯:在臨清,無湯不成席。飲過酒,或吃過油膩大的菜餚後,再食臨清湯可除油膩,清口提神,助消化。難怪到臨清的外地人都意味深長地說:“到了臨清不喝湯,枉自費力跑一趟。”
康莊燻鴿:俗話稱“一鴿勝九雞”。因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而且價廉物美,深受老百姓喜愛。
臨清饊子:細而脆的臨清饊子是臨清人心靈手巧的完美體現。又酥又脆,老人小孩尤其喜歡。
臨清酥魚:一條普通的草魚,透過秘門的刀工、油炸和調料,做出外香裡嫩、鮮酥可口、甜鹹兼有的酥魚,讓人拍手叫絕、欲罷不能!
劉垓子白仁:這既是一道下酒菜,又是一樣絕美的休閒小吃。
尹閣下凡肉:臨清劉垓子鎮有個尹家閣村,村裡有家百年老字號“聚隆號肉鋪”,四代人經營著豬下水肉,人稱“下凡肉”。因其風味獨特,物美價廉,在臨清極有名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客山東,臨清歡迎您!一起來感受臨清的人間煙火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