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源:1.于飛洋.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視覺形象研究及應用.《CNKI》,2008。
2.韓國英. 從傳統到當下:試論中國傳統春節的文化表述.《中央民族大學》,2008。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選一下“關注”,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您的支援是小編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丨上官顧玖
編輯丨上官顧玖
前言
新年新氣象,相信大家都度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
但反常的是,春節還沒結束,世界各國對待中國的態度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國的快速崛起,讓各國的媒體紛紛把目光投向我國,以前無人在意的春節,正在逐漸引領全球風向。
各國爭相送祝福
辭舊迎新,永珍更新,2024年,中國喜迎龍年,全國各地從大年初一起張燈結綵,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人們在大年三十團圓宴飲,其樂融融,大年初一則互相拜年,禮儀之邦處處洋溢節日氣氛。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各國領導人,紛紛發影片向中國人民拜年,表達節日祝福。
古特雷斯讚賞龍象徵活力、智慧與守護,並祝願新年身體健康、幸福美滿、事業興旺。拜登總統在推特上也寫道:“值此永珍更新之際,祝大家新年快樂,健康繁榮!”普京總統送上誠摯祝福,阿爾維總統更讚賞中國生肖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抖音平臺正席捲全球,美國總統拜登還專門開通賬號,釋出多條影片加入龍年狂歡。
比爾蓋茨、貝克漢姆、馬斯克等世界名流也在社交媒體上送上新年祝福,將中華文化推向更廣闊的領域。
如今,不僅中國遊子,外國民眾也開始慶祝農曆新年,西班牙、英國居民穿上喜慶紅衣,到處張燈結綵。與中國燈籠與紅燈籠為伴,歐洲街頭處處洋溢熱鬧年味。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從未如此頻繁融洽。在五千年燦爛文明長河裡,中華民族以包容的胸懷擁抱世界,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我們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新氣象。
展望未來,中國必將持續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讓中華文明的熠熠光芒照亮人類前進的道路。
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以海納百川、相容幷蓄著稱於世。從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到鄭和下西洋的海上探險,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馬可·波羅遊歷東方,中國的開放姿態始終如一。
如今,隨著全球化程序的加速,中國更是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促進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更加強了各國間的文化溝通與民心相通。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舉辦國際大型活動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再到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理念。
科技的發展也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使得資訊傳遞更為迅速便捷,而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也日益緊密。在全球科技創新的舞臺上,中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Dragon到Loong
2024年,不少細心的網友發現,中國的英文翻譯從Dragon變成Loong了,這一巨大改變令我國人民十分驚喜。
早在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的著作中,提到了中國的龍,用英語注音標註為“loong”,卻在後續解釋中使用了“dragon”這個詞。
這一細節折射出,東西方文化在理解中國龍這個文化符號時的差異。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遊記》中,根據中國建築上的龍在外形上與西方dragon有相似之處,也使用了這個詞。
這種誤解在馬禮遜編撰的第一部《華英詞典》中繼續沿用,將中國的龍譯為dragon。可以說,這部詞典奠定了dragon在翻譯龍的地位,影響深遠。
但中西方對龍的理解差異巨大,在中國文化裡,龍是善良和藹,幫助人類的動物,寓意祥瑞,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幾乎總是負面形象,是暴力殘忍的巨獸。
形象上的差異更加明顯,中國龍集多種動物於一體,魚鱗、蛇身、沒有翅膀,而西方dragon巨大有力,長著蝙蝠翅膀,還會噴火,這造成了對中國文化本質內涵的誤讀。
這一事件引起了公眾對於“譯龍問題”的廣泛關注,所謂“譯龍問題”,指的是中英兩種語言中“龍”這個詞所引發的誤解和文化差異。
針對這一問題,幾位西方學者提出了他們的看法,他們認為,為了避免文化誤讀和冒犯,在與中國人進行交流時,最好直接使用中文的“龍”一詞,而不是西方的“dragon”。
他們認為,透過直接使用“龍”,可以更好地傳達出這個詞語在中國文化中的正面含義,同時也有助於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
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是“龍”的傳人,而不是“dragon”的傳人。這一表述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強調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多樣性和尊重文化差異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國家過春節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盛大的節日,它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盛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華傳統文化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春節的全球傳播和影響力日漸擴大,如今,不僅中國國內以多種形式熱烈慶祝這個節日,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也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歡度這個中國新年。
在美國,人們將春節稱為“Chinese New Year”,主要在像紐約、舊金山等聚集大量華人的城市舉辦大型的慶祝活動。
這些活動通常包括傳統的舞獅舞龍表演,五彩繽紛的中式燈籠,煙花與焰火,還有各類文藝演出、拜年祝福、中餐美食展銷等。
在英國倫敦的唐人街一帶也形成了春節的慶祝重鎮,那裡經常出現中國特色的雜技與民間藝術表演,打龍掛燈籠,到處洋溢著熱烈的節日氣氛。
在澳大利亞,春節慶典是華人社群,以及多元文化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慶祝活動主要集中在悉尼與墨爾本等主要城市舉行。
這些城市的街道上會裝飾著五彩斑斕的彩燈和橫幅,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悉尼的春節慶典通常以一場盛大的龍獅隊伍巡遊拉開序幕,舞者們身著傳統服飾,伴隨著激昂的鑼鼓聲,展示著精湛的舞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駐足觀看。
墨爾本也不甘落後,其春節慶典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市中心的聯邦廣場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表演和展覽,包括中國傳統音樂舞蹈匯演,讓市民和遊客能夠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此外,墨爾本還會舉行焰火晚會,璀璨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為人們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喜悅。
而在加拿大,中國城、溫哥華和多倫多的主要街道上,也同樣掛滿了象徵喜慶的紅燈籠,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息。
在這些城市中,大規模的遊行慶祝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行的隊伍中不僅有傳統的龍獅表演,還有穿著華麗戲服的戲曲演員,他們透過生動的表演向觀眾展示了京劇、越劇等地方戲劇的魅力。
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加拿大,這些春節慶典活動,都讓當地的居民和遊客,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氣息。
儘管春節起源於中國,並非德國的傳統,但近年來,一些德國的大城市裡也會有中國留學生及當地華人自發組織的小型春節聚會。
德國民眾可以在這樣的春節活動裡,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如舞獅舞龍,品嚐地道的中國美食,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和認同感。
可以看到,春節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已經成為一個跨國界的文化盛會。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體現和傳承。
春節期間,全球各地的中國城都會變得熱鬧非凡,紅燈籠、春聯、舞龍舞獅等富有中國特色的元素隨處可見。
這些傳統習俗不僅讓海外華人華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情,也讓當地居民得以窺見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春節這個原本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也逐漸被世界所接納和喜愛。
許多非華裔的家庭也開始慶祝春節,他們包餃子、貼窗花、放鞭炮,甚至學習說吉祥話,以此來表達對這一古老節日的尊重和喜愛。此外,不少國家還將春節列為法定假日,以示對這一重要節日的重視。
同時,春節也是一個增進各國之間交流與理解的重要契機,在這個期間,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和尊重。這種跨文化的交流不僅有助於消除誤解,還能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和社會影響力的擴大,中華傳統文化像春節這樣的象徵,也必將走向更加廣袤的國際舞臺。
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開始將春節作為重要的文化活動來舉辦,如聯合國等國際機構都會在春節期間舉行慶祝活動,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風采。
春節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佳節,已經超越了國界,成為了連線世界各地的橋樑。它不但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還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同,增強了全人類共有的文化紐帶。
結語
2024年中國的新年不僅僅是慶祝傳統佳節的時間,更是全球見證中國影響力的時刻。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經濟增長,都在展示中國的自信與進步。
我們也面臨著如何適應並推動這些變化的挑戰,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這是其在全球地位不斷提升的表現。然而,其中的價值觀是否會被接受和理解,仍存在爭議。未來中國將以何種方式繼續發展,是否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這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