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選一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丨阿夜
編輯丨阿夜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與城鎮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各種矛盾也隨之出現,如讓人頭疼的“妻荒”問題。
然而,“妻荒”的問題還未解決,如今的農村又出現了更讓人頭疼的三大怪象,甚至基本覆蓋了全農村。
這三大怪象到底是什麼呢?為何會出現這些怪象?
無人種的田地
城鎮化的飛速發展,對農村來說利害參半。和過去相比,農村的大量勞動力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大家的收入也有了明顯的增長。
一個人在城裡打工賺錢了,就有十個人想要效仿,再到後來的百人、千人,甚至萬人效仿。大家都很清楚,留在農村,一年到頭就靠那點為數不多的耕地。
辛苦一年,一問糧價心拔涼,一家人的吃穿住行、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全都指望著地裡的莊稼。常言道:“穀貴餓農,穀賤傷農”,糧食的價格過高過低都不好。
和大部分物價的上漲速度相比,糧食價格的上漲速度可謂是蝸牛走路——慢騰騰。但這也沒有辦法,因為一旦糧食的價格暴走,必然會有很多人因為吃不起飯而餓死。
可糧食的價格漲幅過低,對於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收入和支出之間就顯得有些不成正比。想要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略有富裕,單靠種地根本無法實現。
這就意味著,想要賺更多的錢就只能另尋他路。對於大部分文化水平低,只有一身力氣的農村人來說,比起自己找門路做生意,進城打工無疑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隨著大批次的勞動力湧入城市,農忙時節田間再也看不到揮舞著鋤頭的壯丁,只有幾道瘦弱的身影,站在地頭等著收割機、播種機給自家幹活。
對於家裡的勞動力來說,忙碌一年的糧食收成,還沒有他們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高。比起留在家裡種地,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也能過得好點。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留在農村的老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以前還能幹點農活,配合著機械完成一年的種植和收割,如今實在是力不從心,連下地薅個草都難。
至於田間的土地,運氣好點被大戶承包,還能繼續養育各種作物。運氣不好的,只能日漸荒廢,好好的良田就這樣被閒置。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的荒置土地,累積已經超過3億畝,而且這個資料還在年復一年地繼續攀升,這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事。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以後都沒人種地了,距離發生暴亂也就不遠了。
無人教的孩子
說完了無人種的地,咱們再來說說另一怪象:無人教的孩子!
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拉開的差距不止有城鄉經濟,還有教育資源。說起農村的孩子,大多數的印象都是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頂著髒兮兮的臉蛋,往返于山間。
事實上,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很多農村的生活早已煥然一新。雖然說和城市生活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也不再是過去的破爛與髒舊。
然而,在我國貧困地區的農村,依然保持著過去的狀態。父母出去打工,半大不大的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長著什麼樣全靠自我發展。
村裡有學校的,還能勉勉強強上個學,願意讀書的孩子還有機會透過讀書走出農村。但要是不願意讀書的孩子,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只得同意他們早早輟學。
要是村裡沒有學校,孩子們就是想讀書都沒有機會。只能幫著爺爺奶奶乾點家務,等到年齡合適了便也跟父母一樣外出打工。
儘管國家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政策方面也在儘可能地給農村幫扶,但由於生活條件艱苦,願意下鄉的老師真的是少之又少。
還有老師滿懷信心地下鄉支教,最後因為受不了條件的艱苦,沒上幾節課便離開了。頻繁地更換老師,孩子們幾乎沒有完整的學習體系。
在很多貧困地區的學校,經常能夠見到多個年級的孩子在一個教室上課。也不管是不是自己年級的知識,反正老師講什麼他們就聽什麼。
如果說讀書能夠改變命運,他們還沒開始便輸在了起跑線。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農村孩子經常給人的感覺是憨笨的。
但同樣農村出身的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卻說:“農村的孩子一點都不笨,只是沒人教。”是啊,如果給農村孩子城市的教育條件,誰輸誰贏還真不一定。
在過去,人們的普遍認知是“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但如今,教育資源之間的差距讓寒門再難出貴子,工人的孩子也大都難以脫離工人的命運。
無人陪的老人
說完孩子,咱們再來說說老人。
前面我們提到過,為了賺錢養家,年輕勞動力都進城打工,所以留在家裡的不是老人便是孩子。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老人便成了空巢老人。
如果年輕人沒有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和老人之間還能互相做個伴,至少沒有那麼孤單。可要是到了上學的年紀,一旦年輕人將孩子接到城裡讀書,老人便連個伴也沒有了。
尤其是老伴已經去世的老人,兒子孫子都不在家,只有自己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房子。有些年輕人擔心老人一個人出事,便將老人接到城裡生活。
可早已習慣農村生活的老人,住到高高的樓房中,哪哪都不太適應,不敢下樓、不敢出門,就連家裡的電器也不知道怎麼用,只能站在窗邊望著陌生的城市。
孩子們一天到晚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除了早上和晚上,根本無暇顧及老人。看似享福的生活,如老人而言卻和囚牢沒什麼區別。
高高的大樓是困住他們的枷鎖,大大的落地窗是阻攔他們的牢窗。於是在城市住了一段時間後,老人便央著孩子送他們回家。
雖然家裡空蕩蕩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和雞鴨的叫聲,但至少他們是自由的。實在無聊,他們也能到街頭巷尾和老朋友們嘮上兩句。
這樣的生活雖然自在,但也存在著極大的隱患。一旦空巢老人病了,很難及時被人發現,往往被發現時老人已經在孤獨中離開。
近年來,空巢老人在家中病逝的新聞屢見不鮮。尤其是我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空巢老人的數量迅速增加,這樣的事故必然還會經常發生。
如何避免空巢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在過去幾年,許多人大代表注意到了空巢老人的問題,紛紛發言為他們呼喊。
但解決問題也並非一朝一夕,我們期待未來國家能出臺相關政策,讓這些曾為祖國獻出青春的老人,能夠安享晚年!
結語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城市化程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農村出現的諸如“妻荒”“地荒”“人荒”等現象,是城市化程序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如何在城鎮化穩步發展的同時,照顧好鄉村的發展,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關於這些問題,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咱們不妨一起來討論一下。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改。
參考資料:
[1]光明網《實現總體穩定 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
[2]《社科院報告: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嚴峻 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
[3]新華融媒看點《農民寧願閒置荒廢自家土地也不種,老農這樣解釋,真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