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繁忙街頭,一輛普通的官車緩緩駛過。街道兩側,行人如潮,車流如織。在這座城市的喧囂中,車內卻籠罩著一股難以言說的緊張氣氛。車內坐著的是前湖南副省長鄭培民,他的手緊握著一份重要檔案,眉頭緊鎖。
司機緊握方向盤,眼神專注,時不時通過後視鏡關注著後座的情況。天色漸暗,鄭培民的臉色突然變得蒼白,他的呼吸急促起來,一隻手捂著胸口。司機立刻感受到了不對勁,他轉頭詢問,但鄭培民的目光變得迷離,聲音微弱。
司機心中一緊,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他知道必須立刻採取行動。車輛加速,穿梭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每一秒都顯得異常漫長。司機的眼前只有一個目標——儘快到達最近的醫院。但就在這時,前方的交通燈突然變為紅色。
1998年夏季的長江抗洪
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的天空彷彿被連綿不斷的暴雨撕裂,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就坐落在這場暴風雨的中心。江水猛烈地撞擊著河堤,彷彿下一秒就要將堤岸沖垮。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鄭培民,時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毫不猶豫地拋開了常規的後方指揮模式,親臨險境。
鄭培民的到來,像一股強心劑注入到了抗洪前線的每一個人心中。他身著簡單的雨衣,頭戴安全帽,臉上掛著決心與堅毅。儘管江水泥濘,但他的步伐堅定,直奔堤壩破損最嚴重的地段。
堤壩前,村民們正在緊張地填土、搬運石塊。鄭培民走到他們中間,親自抓起鐵鍬,和大家一起填土。他的動作不亞於任何一位在場的村民。
每當有人試圖上前幫助,他總是用堅定的眼神示意他們繼續自己的工作。鄭培民的行動激勵著每一個人,使得原本疲憊的群眾彷彿注入了新的力量,他們的動作更加迅速有力。
身先士卒的鄭培民
在那個被暴雨和洪水籠罩的艱難夏天,鄭培民的身影在安鄉縣的每一處防洪前線都能看到。雨水淋溼了他的衣服,江水浸溼了他的靴子,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與群眾並肩作戰,共同修堤抗洪。
太陽在烏雲的包圍下蒼白無力,但工作現場上的人們卻是精神抖擻。鄭培民手持鐵鍬,腳踩在泥濘不堪的河岸上,他與村民們一起,挖土、搬運沙包、填補堤壩上的每一個缺口。沉重的沙包在他們手中傳遞,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決心。
不時有工作人員上前,提醒鄭培民注意安全,希望他能回到指揮部休息。但鄭培民總是微微一笑,用實際行動回應。他知道,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他的位置不應該是在舒適的指揮部,而是應該在與群眾並肩作戰的第一線。
鄭培民的身影幾乎無時無刻不出現在堤壩上。他與抗洪人員一同搬運沙袋,加固堤壩,監督每一個環節確保萬無一失。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極限的挑戰,但鄭培民似乎從未有過停下的念頭。
黎明時分,鄭培民帶著工作人員檢查堤壩的每一段,確保每一處都牢固可靠。他親自參與到加固工作中,不時彎腰調整沙袋的位置,確保它們能更有效地抵禦洪水的衝擊。每當有人提醒他休息時,他總是簡短地回應,然後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炎熱的氣溫讓人幾乎難以站立,但鄭培民和抗洪人員們依然頂著驕陽,繼續他們的工作。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龐流下,溼透了衣服,但這一切似乎都沒有減緩他們的速度。
鄭培民在檢查沙袋的時候,注意到一位年長的村民臉色蒼白,他立即上前扶住對方,並迅速指示旁邊的工作人員,將這位村民送到安全區域休息。
正午時分,陽光如火如荼,河水在不停地湧動。鄭培民站在河堤上,目光堅定地盯著前方。他的手裡拿著通訊器,與後方的救援隊伍保持著密切的聯絡。每一條資訊,每一個指令都被他準確地傳達,確保了抗洪工作的有序進行。
下午,暴雨再次來襲,天空變得昏暗,大風捲起江面的水花,打在人們的臉上,如同針刺一般。鄭培民卻像一座岩石般穩固地站在堤壩上。他指揮著抗洪人員在風雨中加固堤壩,每當完成一段工作,他總是第一個上前檢查,確保每一處都堅固無誤。
夜幕降臨,黑暗中只能看到手電筒的光芒在移動。鄭培民和抗洪人員們依然在河堤上忙碌。他們的身影在閃爍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辛勤。深夜,當大多數人都疲憊不堪時,鄭培民還在和工作人員一起,討論第二天的抗洪計劃。
經過連日的奮戰,常德市安鄉縣的堤壩在鄭培民和眾多抗洪人員的努力下,變得更加堅固。洪水雖然猛烈,但卻始終沒能沖垮這道由堅定意志和不懈努力構建的防線。鄭培民和他的團隊,用他們的堅持和付出,守護了數十萬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生命的盡頭,依然堅守
在經歷了連日不懈的抗洪工作後,鄭培民的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他的臉色蒼白,步履踉蹌,每一個動作都顯得異常沉重。他的高血壓和糖尿病在長時間的高強度勞累下變得更加嚴重,每一次心跳都像是在用盡全身的力量。
即使如此,鄭培民依然堅持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他的身影出現在河堤上,檢查堤壩的加固情況,出現在救災物資分配點,確保每一位受災群眾都能得到救助。無數次的日夜顛倒,無數次的風雨中堅守,他的身體雖然疲憊,但他的精神卻異常堅定。
終於,在一次夜間巡視中,鄭培民的身體不堪重負,突然昏厥過去。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周圍是潔白的牆壁和忙碌的醫護人員。儘管他極力想要起身繼續他的工作,但他的身體卻不再聽從他的指揮。
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都被鄭培民的精神所感動。他們盡最大努力為他治療,同時也深深地感嘆,眼前這位不顧個人安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乾部實在難得。在病床上,鄭培民的手還緊握著工作檔案,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對抗洪救災工作的關切。
醫院裡,鄭培民接受了嚴格的治療。他的身體狀況時好時壞,但每當有關抗洪救災的報告送到他的手中時,他總是盡力振作起來,詳細閱讀每一個字,時不時詢問醫護人員的意見。他的身體雖然受限於病床,但他的心依然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
夜晚,醫院的走廊格外安靜。鄭培民躺在病床上,靜靜地看著窗外的星空。雖然他不能親自站在抗洪救災的最前線,但他知道,他的同事們、他的人民們都在繼續戰鬥。他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隊伍,而他,即使在病床上,也是這支隊伍中堅定不移的一員。
以法律為準繩,直至生命終結
2002年3月11日,北京的天空陰沉,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息。鄭培民坐在車裡,臉上雖無表情,但他的目光堅定,手中緊握著一份緊急檔案。這份檔案關乎國家的重大利益,需要他儘快送達指定地點。
車輛在繁忙的街道上緩慢前行,周圍是絡繹不絕的行人和車流。突然,鄭培民的臉色劇變,他捂住胸口,呼吸急促。司機察覺到情況不妥,立即轉頭詢問。但鄭培民只是搖了搖頭,示意司機繼續行駛。
司機焦急萬分,他清楚地意識到,鄭培民的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送醫。他踩下油門,車速驟增。但就在這時,前方的交通燈突然轉變為紅色。本能地,司機準備闖過紅燈,因為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然而,鄭培民卻突然伸出手,用盡剩餘的力氣制止了司機的舉動。他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卻異常堅定:“不要闖紅燈!”這簡單的四個字,卻如重錘般敲打在每個人的心上。司機停下了車,無奈地看著計時器緩慢倒數,每一秒都像是過了一個世紀。
終於,紅燈變綠,車輛再次啟動,以最快的速度向最近的醫院駛去。醫院的急救室燈光明亮,醫生和護士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圍繞著鄭培民,展開了緊急救治。
在這緊要關頭,鄭培民的意識漸漸模糊,但他的手依然緊握著那份重要的檔案,就像他一生緊握著自己的信仰和原則。醫護人員的聲音、醫療裝置的聲響在他耳邊漸行漸遠,但他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時間就像凝固了,緊張而漫長。醫生和護士竭盡全力,但最終,他們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鄭培民,這位生命最後一刻仍堅持原則、堅守職責的幹部,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的去世,不僅是他家人的巨大損失,也是整個國家的巨大損失。醫院的走廊裡,哀傷的氣氛瀰漫。而在外面的街道上,行人和車輛依舊來來往往,彷彿什麼都沒發生。
但對於那些瞭解和敬仰鄭培民的人來說,這個世界在這一刻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英雄,一個始終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堅守原則和法律的英雄。
參考資料:
- 吳新平,高山.論鄭培民的“三觀”[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B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