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中性名政策近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局面。在新賽季到來之際,已有多達四支球隊更換了中性名,包括遼寧瀋陽城市更名為遼寧東北虎,大連智行更名為大連英博,東莞莞聯更名為佛山南獅,彬州輝龍更名為陝西聯合。此外,還有訊息稱四川九牛因搬遷至深圳,也將更換中性名。
原本,中性名政策的目的在於減少頻繁的隊名更換,以保持球隊文化和球迷積累的連續性。然而,現實情況卻與政策初衷大相徑庭。與一些長期未更名的企業冠名隊伍如河南建業、天津泰達、北京國安等形成鮮明對比,中性名反而成為了一個笑話。
繼去年大量球隊更換中性名後,今年又有四支球隊跟進。更甚者,一些球隊在新賽季更換新隊名之前,甚至在一年之內更換了三次隊名,如大連智行之前叫大連讀行,而彬州輝龍一度改名陝西長安聯合,這顯然與中性名政策的本意背道而馳。
大多數隊伍更換隊名的原因與球隊升降級、股權變更或地域變更有關。而未來在中性名的基礎上,非投資人的贊助商冠名將使得隊名變更更加頻繁。這種狀況對中國足球的品牌建設和文化積累造成了不利影響,隊名的不穩定性反而加劇了球迷對足球文化連續性的擔憂。
由此可見,中性名政策在中國足球的實際操作中遭遇了嚴重的挑戰。球隊頻繁更換隊名的現象不僅削弱了球隊文化的連續性,也給球迷的認同感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中國足球的長期健康發展,相關部門理應規定中性名更換的頻率要求,尋找更合理的解決方案,以確保球隊名稱的穩定性和足球文化的傳承。(老邱 中超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