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了內網和外網的無數個球迷論壇帖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剛剛和NBA續約到2030年的亞當·蕭華,在球迷群體裡很是不受待見。
點開美國最大的論壇Reddit,談到蕭華的帖子裡充滿了“Worst Commissioner in sports(體育界最爛總裁)”、“Full of bad ideas nobody wants(腦子裡充滿了沒人喜歡的點子)”、“Piece of fxxking shit(就是一坨)”這樣的評價。而在中國最大的籃球論壇虎撲上,“蕭華和NBA達成續約合同”這一條有7388人打分,評分是歷史級的低,有97.31%的球迷都投了1星。
很顯然,對於蕭華這個人,球迷們並不買賬。
但有趣的是,之後虎撲又提出了對“蕭華上任總裁十年舉措”的打分,舉出了他上任後對NBA的24項操作,其中網友們卻又對他的大部分操作——比如創立附加賽、加入季中賽、修改球隊獲得狀元籤機率等——打出了高分。這似乎和此前對他本人的評價產生了矛盾。如果你支援蕭華的策略,為何你要反對蕭華本人?在我的具體觀察中,忠誠不絕對等於絕對不忠誠的鐵則在這裡依然適用了。要讓球迷們喜歡你很難,你需要做對每一件事,要讓球迷們討厭你就很容易了,你只需要做錯一件事就行。
一個不停在做事的總裁當然會做錯一些事情,而最終應該作為他評判標準的是這些事情的嚴重程度。蕭華最受爭議的一項操作是他支援NBA球星們做政治發聲。體育迷和體育界人士往往對這件事的觀點分成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人相信體育界人士應該運用自己的知名度,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另一派人則希望把體育留在體育領域裡,不希望體育參與到政治中,也不希望體育受到任何社會問題的影響。而蕭華的態度一直是前者,在他的治下,NBA對球員的表達比NFL要寬容得多。NBA宣傳過“反槍支暴力”,弘揚過“Black Lives Matter”,支援過LGBTQ。
但這是一柄雙刃劍。NBA從業者有足夠的影響力,但他們沒有足以讓他們正確面對這些問題的知識儲備和知識架構。最後NBA必然得面對那些對政治事件一知半解的人不過腦子的發言造成的後果。2019年莫雷的推特就是其中造成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歐文對猶太人的評論也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很顯然,蕭華收拾這些爛攤子的方式並不高明。這也讓他在中國網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此外,就我觀察有很多球迷討厭蕭華是因為在他們眼中蕭華人為操控了比賽,讓他們的主隊輸球,或者讓他們討厭的球隊獲勝。無須諱言,自蕭華執政以來,NBA比賽裡出現了頻次更多、手法更拙劣的“人為操控”跡象。其中有些改變了單場比賽的結果,有些對系列賽的勝負產生了影響,有些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總冠軍的歸屬。
如果只討論結果,討論哪名球員得利了,哪支球隊受害了,這真的是非常片面的問題。對於鐵桿體育迷來說,競技體育最重要也最美好的就在於它的“真”。如果連“真”都沒有,那還不如多去看看五月天演唱會。而如今幾乎所有人都相信聯盟為了延長系列賽的懸念或者製造爆點而操控比賽程序,這對聯盟形象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但這裡我們就該聊到蕭華獨有的智慧了。球迷的體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些又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理想情況下,快樂的老闆和快樂的球迷是兩個能重疊起來的圓圈,但不幸的是,他們並不總能重疊。當球迷的需求和老闆的需求產生矛盾時,他堅定地站在了老闆們的那邊。
說到底,蕭華並不直接對球迷們負責。他的工作不是讓球迷開心,也不是改善聯盟的競爭,不是培養最好的美國球星,更不是提高比賽的質量、讓競技體育更加真實。這些事情有些只是他達成最終目的的手段,而非工作的目的,另一些甚至會干擾他達成最終目的。他真正的目的當然是作為這個聯盟的大管家幫助30支球隊的老闆掙錢——職業體育,不掙錢談什麼職業?
想要掙錢,首先得能平事兒。在蕭華的任下,NBA已經達成了兩次勞資協議,沒有一次造成聯盟停擺,最近的一次協議是去年簽署的,足以保障聯盟能正常運轉到他合同到期的2029-30賽季。儘管談判本身困難重重,但蕭華依然能同時在勞方和資方的心目中得到尊重,這種尊重一方面源於他能讓大家都掙著錢,另一方面當然也源於他平時精心維護的個人形象。
斯特恩是雄才大略的開拓者,他用鐵腕手段重塑了NBA的形象,讓NBA脫離了70年代的混亂,他是籃球史上最成功的銷售員,打開了全球化的市場,讓NBA走到了全世界每個人的面前,如今聯盟的紅火都有賴於他打下的基礎,但人們時常認為他“獨斷專行”或者“喜怒無常”,對下屬、老闆和球員們過分——正如他姓氏Stern的含義——“嚴厲”;蕭華是謹小慎微的守成之人,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溫和地對待球隊老闆、媒體、管理層和NBA球星,一直倡導“開放溝通”、“擁抱改革”,在平衡各方勢力的需求之餘,也和他們建立了更親密的夥伴關係。
沒人想要和斯特恩做對,但蕭華會巧妙地迴避和任何人作對——除了唐納德·斯特林和羅伯特·薩沃爾。他維護老闆的利益,為老闆們掙錢,但他也知道為了讓聯賽更成功,他需要同時為球星們站臺,下發給他們一些權力,支援他們的個人事業,打造他們的社會形象。
蕭華當然知道讓NBA球員去政治發聲總會百密一疏,但他明白這種方式能提升聯盟和籃球從業者的影響力,所以他不僅全力支援,還總在事後盡力幫助那些惹麻煩的球員擦屁股。蕭華當然也知道拙劣地操控比賽會被老球迷們發現並抱怨,但他有恃無恐,因為讓比賽“更有戲劇性”也是很大一部分球迷的需求。
蕭華也知道打造一個防守就很容易被吹犯規的聯盟不僅不利於培養新一代的年輕球星變得攻防一體,也會讓喜歡看防守的老球迷覺得索然無味,但接連不斷的高分能刺激票房、引爆社媒和短影片平臺,從而吸引部分更輕度、更富有轉化可能性的球迷。也許老球迷們最後會有一些抱怨,但蕭華並不在乎。因為他有恃無恐——對真正的籃球迷來說,NBA沒有競品。
是的,這就是蕭華的邏輯。球迷喜不喜歡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掙不掙錢。《復仇者聯盟》永遠不會在藝術成就上比肩《教父》或者《肖申克的救贖》,但那不是他們的目標,漫威只知道他們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了180億美元。當蕭華於1992年作為斯特恩的助理剛開始為NBA工作時,NBA球隊的平均估值是7000萬美元,如今,在他自己成為總裁十年後,《福布斯》將球隊的平均估值定為 38.5億美元,是當年的55倍。去年2月,馬特·伊什比亞買下菲尼克斯太陽就花了40億。而對於球員來說,蕭華上任時的2013-14賽季NBA每支球隊的工資帽不過5867萬美元,而下下個賽季字母哥就將領到一份起薪為6830萬刀的合同。
在過去的10年裡,在蕭華的努力下,聯盟裡的每個人都在變得越來越富有,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這正是他得到這份續約的原因。他已經61歲了,還將在聯盟總裁的位置上坐6年。他的下一次大考是如何給聯盟簽下一份新的、足以延伸到他卸任的大轉播合同,就現在看來,情況也都在朝著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
但我們也應當指出,他的執政也給NBA埋下了一些潛在的危機,比賽的競技性和聯賽的趣味性確實在下降,球星們的涉政發言有一天也可能再踩雷。也許未來這些問題會給NBA帶來大麻煩,但那時候很可能蕭華早就不在任上了?
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