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伴隨人類繁衍生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無法替代,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讀書識字就是孩子們成長進步的全部。
地球,構成宇宙物質體系的極小部分,生命物質是地球上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物質組合形態。人類,生命物質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按照自主生存意願、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自然生命物質具有代際延續性,子代的生理結構&性狀特徵從親代那裡繼承。桃核發芽,新的樹苗長大後依然會結桃子、辣椒種子,不會長成白菜、兔子的後代,不會長的跟大象一般強壯、老虎的幼崽,不會長成綿羊的樣子......現代人類社會文明智慧已探知,生理遺傳基因決定不同物種型別,並且不同種生命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然而,為了增強各生命物質適應自然環境的生存能力、充分調動生命個體的成長潛能,植物生命該如何成長、動物生命該如何捕食都不在生理遺傳基因序列之內。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財富之母,植物是動物食料之本,勞動是人類社會財富之父。耕地+播種植物種子+精心田間管理,農民辛勤勞作便能收穫植食、輔助其它動物繁殖+幫其它動物找尋草料+幫助其它動物預防疾病,牧民精心飼養其它動物可獲得肉+蛋+奶、勘探+開採+冶煉+鍛造,工人潛心製造便能得到可換到食物的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在自然物質基礎上,人類締造形成了體系相對完備的生活物資補給體系。當然,無論人類社群主動勞動創造能力有多強,所生育的孩子都不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任何主動勞動創造技能。
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任何人出生之後都必須透過模仿練習逐步掌握憑藉主動勞動創造維持生存的綜合技能,任何父母也必須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知曉的綜合社群生存技能傳授給孩子。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確,人類教育工作所涉及的文化學識源於生產勞動實踐,教育工作中使用的一切物資源於社會,教育工作培養的孩子們最終必然走上社會主動勞動創造崗位。是謂,理論來源於實踐,必須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
《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漫長的生活實踐過程中,人類將特定現實物質的形態+性狀+功用提煉彙集成抽象的符號+讀音+寓意,從而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抽象社會文明,人類社會文明形成的程式物質實體—>物質用途—>抽象字元【包括寓意+讀音】—>文明成果。因此,人類社群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親子相傳到易子而教、從貴族專享向平民普及的緩慢發展過程,職業化的學校教育在我國普及發展尚不過百年。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出生在原始叢林裡的人類祖先會辨識&採摘植物果實+捕獲獵物+防禦敵害、出生在農牧時代的人類先輩會耕種+畜牧+加工製作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們講漢語+寫方塊字+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飯&饅頭&麵條、出生在印度的孩子們講印地語+寫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吃手抓飯、出生在英國的孩子們講英語+寫ABC+使用刀叉吃麵包&醬汁......人類社會對孩子們的成長教育具有時代和民族差異性。然而,無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變化,父母在子女成長教育方面的核心地位始終未變。
債有主,冤有頭,任何事情的發生總有頭緒,總有人要為此承擔責任。懷孕、餵奶、餵飯、穿衣、清理排洩物......人類個體生命從父母身孕開始,任何人不具備獨立勞動生活能力之前的所有用度支出都由父母承擔,所有孩子在成長學習過程中犯錯之後的最終責任都由父母承擔。當然,隨著孩子獨立行動能力逐漸增強,他們逐漸會變成自己行為能力的真正主宰。所以說,家庭教育伴隨人類繁衍生息,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無法替代。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群鄰里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