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英愛的霸氣迴歸,在熱搜上掛了很多天。
上一次她的劇被大家討論,還是《大長今》。 如今52歲的她帶著新劇《大指揮家》歸來,顛覆了很多人對她的刻板印象。
那個溫婉大氣的李英愛,開始走“發瘋”路線了?
看了幾集下來,房君最深的一個感受就是:
果然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劇中說,這個世界上僅有5%的指揮家是女性。
李英愛在《大指揮家》裡飾演的是天才指揮家車世音,一頭利落短髮,一身中性西裝,一出場,就說明了她配得上這5%。
她把音樂當成自己人生的全部追求,不論遇到哪種刁難和困境,始終把事業排在首位。
也因此,貢獻了不少“人狠話不多”的場景。
面對樂團內部不服從管理私自鎖門練習,她直接拎起滅火器砸開玻璃,成功破門而入,奪回話語權;
對於上班摸魚的樂隊成員,她直接戳穿:把你的私人生活留在家裡,我不希望你用這些廢話浪費我的時間。
當霸道總裁買下她所在的樂團,逼迫她接受自己,不然就取消樂團所有演出時,一切以事業優先的她,直接撂狠話:“你可以破壞我的婚姻,但絕不能破壞我的管弦樂團”。
雖然這部劇依舊延續了韓劇的老套路,出軌、車禍、復仇一個不少,但李英愛的穩定輸出,還是給足了觀眾驚喜:很難相信,息影10年,已經52歲的她,還能保持這樣的戰鬥力。
原本導演最擔心的就是指揮表演的部分,但李英愛超常發揮。
早在開拍前,她就花了一年時間自學指揮和小提琴課程,保證基礎動作不出錯。
所以在拍攝現場,她的表現直接餵給了導演一顆定心丸——
“在李英愛拍攝的日子裡,不僅是我,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在拍攝時都很興奮。”
有的人自帶一種天賦,就算很久不營業,但只要一出現,就能以最好的狀態帶給人驚喜,李英愛就是這種。
她並非科班出生,但優秀的外在形象和這些年交出的成績單都非常耀眼。
大二那年,她和劉德華一起拍巧克力廣告,就得到了對方很高的評價:
“那時候她出道不是很有名,我一看到她,直覺這女生好像林青霞。”
“林青霞”這三個字的分量不言而喻吧,之後,李英愛便有了“韓國林青霞”之稱。
2000年,她與李炳憲、宋康昊合演電影《JSA安全地帶》,正式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
之後和韓國導演許秦豪合作,拍攝電影《春逝》,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神;
2003年,主演MBC電視臺長篇古裝電視劇《大長今》,該劇以47.8%的平均收視率獲2004年度韓國收視率冠軍。李英愛也憑藉此劇一夜爆紅。
兩年後,她又拍了電影《親切的金子》,並獲得第26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第38屆西班牙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等。
在這個女性意識逐漸覺醒的時代,一個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且搞出了不小成績的女人,總能輕易博得不少好感。
就算出道這些年,她也有一些負面新聞爆出,但只要作品一出來,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演技、實力和氣質。
直到有一天,這個搞事業的女人,突然宣佈隱退、迴歸家庭。
這一年,李英愛38歲。
她官宣和韓裔富商鄭豪泳結婚,兩年後,又生下了一對龍鳳胎。之後李英愛就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很多人惋惜:
這就是女人的宿命嗎?
無論事業發展有多好,最終都要走上相夫教子的路。
於旁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理想破滅。一個事業型女人,明明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卻仍要落入俗套,圍著灶臺轉。
但生活從來就不是爽文,雖然我們期待女性獨立,要有自己的事業,但不意味著所有女人都必須且只有走這條路,才算把日子過好了。
能去選擇一條別人不看好的路,還能把它走得穩穩當當,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自由。
事實上,好的家庭關係,都是互相滋養。李英愛非常珍惜家庭生活,而拋開一切和家人相伴的這些年,也給她積蓄了不一樣的能量。
婚後,一家人搬到了距離首爾一個多小時車程的京畿道楊平郡,這裡的二層小樓是李英愛的父親在2009年花3億韓幣購入土地,又以5億韓元建造而成。
整棟房子面積約350㎡,背靠山林,四周鬱鬱蔥蔥,環境極好,妥妥的天然氧吧。
裝修花了10億韓幣,內部也絲毫不像我們以為的“明星豪宅”那般奢華,而是散發出簡潔靜謐的味道。
全屋通鋪木質地板,加上木質的傢俱,溫潤感十足。陳設也非常簡單,沒有特別大的傢俱,最大程度釋放空間,既通透,又給足了孩子們奔跑玩耍的地方。
灰色沙發、棕紅色茶几、米色餐桌,都是很常見的基礎款,相當接地氣。
雖說室內裝修不算奢華,但李英愛在這裡過的生活卻“很貴”。
因為擔心孩子們的飲食不夠健康,她便開闢了一片自己的小菜園,種滿了各種應季蔬菜,一日三餐,用的全是自家院子裡的食材。
她甚至為了讓孩子們用到最健康的洗護用品,研發了全套幼兒用品。
除了飲食和日用上無比用心,在陪伴和教育孩子上,李英愛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則。
每到收穫時節,她就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去園子裡摘蔬菜,讓他們充分體驗勞動的辛勞和快樂。
房子自帶一個很大的草坪,還有兒童滑梯、足球場地等,一家人能經常在這裡踢球、騎車、野餐,享受愉悅的親子時光。
在李英愛看來,孩子們不需要有多好的成績,不需要成龍成鳳,只要能快樂、善良、健康長大,已然足夠。
雖然當全職媽媽的這些年,一點都不比搞事業輕鬆,孩子上學後,她經常在家躺著什麼都不想幹。
但她從未後悔這樣的選擇。
她坦言:
“結婚前,我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演藝生涯。結婚後,我也想擁有一段無怨無悔的家庭的時光。就算因此錯過好作品,雖然覺得可惜,但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擁有現在的幸福。”
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李英愛終於可以從媽媽的角色裡適當退出,重新做回自己。
可復出的路沒那麼簡單,也沒那麼順利。她接連出演的幾部片子,都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但她不覺得這是“某種選擇過後的後遺症”。人不可能同時把兩條路都走好,先走好一條,才能坦然步入另一條。
而且,專心當妻子、當媽媽的這些年,她從家庭生活中汲取的精神養分,早已讓她能夠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從容地面對一切變化。
去年釜山電影節的時候,李英愛一席黑色長裙亮相,扎著馬尾的她,美到讓人驚豔。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剛剛復出的全職媽媽。
房君突然想到,之前有一個女演員提到的職業困境,說當了媽媽後,再接戲,都是一些媽媽的角色,很難再挑到其他。
但這種定律放到李英愛身上,好像不存在。她演過媽媽,也演過女偵探,在《大指揮家》裡,又演了為事業“發瘋”的女強人,不斷轉型,不斷突破。
從李英愛身上,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種希望。
這些年,只要一提到全職媽媽,就覺得這簡直是“人生最錯誤的選擇之一”,也有太多聲音告訴女性,絕對不要為了家庭自我犧牲。
口號嘛,喊起來總歸是輕鬆的,真正落到家庭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做出犧牲。掙錢養家的那個人不容易,操持家務的那個人也一樣。
李英愛的故事,可能對很多人來說,不夠接地氣,明星總是有很多選擇自由。但她的“放下與得到”,至少能讓我們相信:
真正可怕的不是當全職太太,而是退化成面目全非的賢內助,自我技能完全喪失。
生活的強者,也從來不是死抱著事業不敢撒手,而是每做一次選擇,沒走一條路,日後,都能將它們變成自己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