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018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歷史總是充滿了神秘和傳奇,留給我們的是一段段激動人心的故事。而當我們提到瓦崗起義軍時,腦海中浮現出的多是如蓮居士的小說《說唐》、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以及單田芳的評書《隋唐演義》中的瓦崗群雄形象。但是,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起義軍卻並非如此。
在這篇文章中,老達子將探尋真相,看看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軍以及瓦崗起義軍中僅有的一個真英雄~
瓦崗軍的歷史背景
隋朝末期,隋煬帝放縱奢靡、妄自尊大,採取殘暴的統治手段,導致各地軍閥割據,基層官員對百姓橫行霸道,徵收苛稅,修建大運河和宮殿樓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生活十分艱難,凍餓而死的人數不在少數。
人民生存無著,於是隋朝末年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起義隊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與高句麗的戰爭中雙方都受傷之後,隋煬帝不得不面對殘酷的事實:沒有強大的武力,也無法消滅不斷湧現的農民起義。
據統計,隋朝末年有百餘支農民起義軍,其中最強大的有三支: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和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而其中最強大的則是瓦崗軍。
瓦崗軍:獨特的雙重領導局面,卻埋下了失敗的隱患
瓦崗軍的起源十分奇特。它由東郡韋城人翟讓發起,聚集了東郡的饑民和強盜,成為一支獨立的農民起義軍。
瓦崗至今仍保留著古名,現在位於河南省滑縣瓦崗寨鄉。該地地勢平坦,海拔100米,一片遼闊的平原。通常農民起義都發生在山區、密林或邊境等官軍難以到達的地方。
在公元611年,翟讓因救人於危難而放走了一名被指控的“罪犯”,結果被指控併入獄等待處決。然而,奇蹟般地有人將他解救出獄,並勸說他率領起義軍。
翟讓隨後與其兄翟弘、侄子翟摩侯以及朋友王儒信一起逃至瓦崗,聚集眾人發起起義,從而展開了長達八年的浴血奮戰。
山東和河南等地的義軍首領,如翟讓,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沒有遠大的志向。他們起事反隋,只是為了擺脫死亡的危機,既沒有推翻隋朝的勇氣,也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由於目標過於狹小,他們的成就也有限。一個張須陀足以有效地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然而,李密的加入填補了農民起義軍在戰略和智力方面的空白。李密出身於顯赫的家族,擁有卓越的才學和軍事能力。
楊玄感發動叛亂時,李密曾參與其中,併為楊玄感提出攻取關中的三種策略,可惜未被採納。之後,李密流落江湖,最終來到了瓦崗軍。他向翟讓建議改變軍事策略,瓦崗軍依言進軍滎陽諸郡,收穫頗豐。
在張須陀追剿之時,翟讓打算逃避戰鬥,但李密主張擊敗敵人。他率領精銳騎兵埋伏在滎陽大海寺的密林中,讓瓦崗軍的前部先與張須陀交戰。
當翟讓稍微退卻時,李密率伏兵突然殺出,斬殺了張須陀。此後,瓦崗軍又在李密的帶領下攻陷了洛口倉,成為隋朝最大的官倉之一。
李密的才略徹底征服了翟讓,翟讓甘願讓出瓦崗之主的位置。李密被封為魏公,建立了自己的府邸,大力表彰功臣。附近的起義軍聞訊紛紛投降。
瓦崗軍進入了一個獨特的雙重領導局面,儘管李密是實際的領導者,但翟讓作為創始人仍被一些人視為瓦崗軍的靈魂人物。這埋下了瓦崗軍失敗的隱患。
瓦崗軍盛極一時
在李密的精心謀劃和軍事指揮下,瓦崗軍在短短一年內脫穎而出,成為當時所有農民起義軍中的佼佼者。隋朝皇帝派遣名將張須陀守城,卻被李密的計謀所擊敗。與此同時,楊廣則陷入了國內形勢無法控制的困境,自暴自棄,沉湎於享樂之中。
公元617年,瓦崗寨成為了隋朝末期群雄中最強大的勢力之一,他們奪取了東都洛陽東北部的糧倉,並向百姓開放糧食,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共鳴。作為瓦崗軍的一員,將有足夠的食物可食。
因此,瓦崗軍的人數迅速增加了20多萬,迅速控制了整個中原地區。此時的隋朝已經岌岌可危。
在這一時刻,瓦崗寨離得到稱王稱霸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攻佔洛陽,解決隋朝皇帝楊廣,奪取天下,登上王位將指日可待。
瓦崗軍內部變節和背叛
首先,我們提到了著名的秦瓊,即秦叔寶。他在隋朝時期是一名備受上級喜愛的將領,曾立下軍功。然而,在跟隨張須陀征討瓦崗時慘敗,因此他轉投裴仁基。
在裴仁基被李密招撫後,秦瓊選擇加入了瓦崗寨。在一次與宇文化及對戰時,秦叔寶甚至救下了受傷的李密。然而,隨後瓦崗寨開始分崩離析,正值此時,王世充突然襲擊,李密被打敗後匆忙逃離,而秦瓊則被俘並投降了王世充。
然而,秦瓊並不喜歡王世充的為人,因此決定投奔李淵。他在李世民府上任職,併成為唐朝的一名將領。然而,由於秦瓊經歷了多次易主和變節,他本身就不容易獲得信任。如果沒有李唐統一天下,恐怕秦叔寶再次變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次是徐世績,也就是李勣。李勣最初加入了瓦崗寨,並投效於李密,表現出對他的忠誠。然而,當李密殺害翟讓時,李勣差點喪命,如果不是王伯當及時阻止,他可能就成為刀下之鬼。隨後,李密投降李唐,李勣也隨之歸順。
然而,在一次戰鬥中,李勣被竇建德俘虜,被迫改變立場並效忠於竇建德。然而,不久後,李勣決定叛離竇建德,但計劃敗露,他只好帶領一些人再次投降唐朝。
還有單雄信,他在歷史上也是一位真實的變節者。在李密刺殺翟讓時,因為被視為人才而得以倖免。後來他選擇投降王世充,並在李世民攻打洛陽時與其正面交戰,最終也遭到處決。
僅有一個真英雄——王伯當
王伯當,本名王勇,是著名的瓦崗五虎中的一員。年少時,王伯當志向遠大,以勇敢著稱,人稱“勇三郎”。曾在淮陽郡與李密相遇,併成為了李密的學生。
師生情誼深厚,也改變了王伯當的命運。原本出身普通家庭的他,在跟隨李密後,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然而,李密因抱怨被人發現,悄然離去,與王伯當失去聯絡。
幾年後,天下大亂,王伯當率兵起義。意外的是,李密在前往投靠瓦崗寨翟讓的路上,再次遇見了王伯當。在李密的勸說下,王伯當決定再次投身瓦崗寨,將李密視為領袖。
王伯當始終忠心跟隨李密,可能是少年時期受老師教誨的影響,使他堅定站在李密一邊。王伯當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現,他率兵成功伏擊張須陀,也在攻打裴仁基時立下不少功勞。
儘管王伯當才華橫溢,但李密卻志得意滿。當翟讓打算退位讓賢時,李密想趁機除掉他,但王伯當勸他從大局出發,不要輕舉妄動。
然而,李密不聽勸,執意舉行鴻門宴殺害翟讓,導致瓦崗寨陷入分裂。在與王世充的對戰中,許多人選擇投靠王世充,李密屢遭重創,甚至多次有自殺念頭,都是王伯當泣血相勸,最終認清形勢,認定李淵才是正確的選擇。
李密詢問眾人是否願意投奔李淵,唯獨王伯當表示,李密知遇之恩重於天,願意一同效忠。於是,王伯當捨棄其他人,與李密投奔李淵。不久,李密被封為邢國公,王伯當則成為左武衛將軍。然而,李密的野心並未停止。
他不滿屈居他人之下,企圖圖謀反叛李淵。正當李密打算行動之際,李淵意外返回,李密誤以為自己已經曝露,決定徹底背叛。得知此事後,王伯當勸阻李密,但李密誤解為王伯當二心叵測。
面對此事,王伯當心如刀割,直言願意與李密同生共死。儘管知道背叛唐必死無疑,他仍選擇和李密同去,並誓死相隨。最終,他在逃亡途中被殺害,頭顱亦被砍下。
王伯當或許在生前是否後悔追隨李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始終忠誠於李密,這已足以令人敬佩。
老達子說
熟悉歷史的人會知道,李密的行徑常常將自己推向絕路。王伯當是否看穿其中,他所做的種種舉動足以回答。在赴死之前,他已預見了結局,卻依然毅然與李密同行。
在瓦崗寨起義軍的歷史長河中,唯有王伯當始終忠誠於一位領袖。正如他所說,李密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使他永不背叛。王伯當是整個瓦崗寨中最重情義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相比之下,其他英雄豪傑或多或少地經歷了主公更迭,這種現象與當時天下動盪的局勢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