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剩快跑》最近火上了熱搜,不是僅僅因為這部劇太精彩了,更多原因是這部劇成了大學生們的內娛首秀。
網友們不由得感嘆道:這不就是前兩年比較火的大學生群演扮鬼子玩嗨了的那個劇嗎?
聽說本來是去大突圍劇組的,結果當時有三個抗日劇同時在拍,有大學生跑錯了,於是三部戲都是大學生群演的,反正大學生多。
又能玩有管飯有工資,還給開實習證明,上哪找這麼美的差事。
看了網友的評論區,笑得我肚子都是疼的:
“大學生:多少一天啊?
導演:80
大學生:行 在哪交錢?”
“大學生:這不就真人cf嗎多少錢玩一天?”
“學校看著實習證明上蓋著關東軍司令部幾個字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這部劇能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學生群演帶起來的。
我打賭《狗剩快跑》播放量肯定高,因為大學生們的親戚朋友都在逐幀的找他們。
最好笑的導演以為大學生群演們都會去搶八路軍的戲服,誰知道這幫傢伙們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不演正面人物,反而搶起了小八嘎的活。
為了搶小八嘎衣服鬧得雞飛狗跳,最後導演只能強行規定: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去演八路,一米八以下的演鬼子。
結果世界上終於有 179 的男生了。
於是導演也是頭一次聽見男的說“我沒一米八,我真的沒一米八”
日語專業大學生就業方向有了新選擇,有了他們的參演,抗日劇的日本角色終於不再是尷尬又蹩腳的中式大佐式日語了。
日語倒是標準了,就是身高高了一大截啊。
好久沒看到一部正兒八經的抗日輕喜劇了,就是擔心喜頭悲尾。
這個電視劇還是很不錯的,一個娛樂片,既有抗戰正能量,又有普通的風土人情,人物真實生動,有普通人的刁鑽世故,也有普通人的民族大義,既體現真實生活,又不失詼諧幽默,極具賀歲性。
《狗剩快跑》畫面有電影的質感,故事架構、劇情節奏都很線上,可以入坑,蔣龍、史策、蔣易、宋木子的加入也給這部戲增添了更加多元和年輕化的元素。
感嘆一句,蔣龍終於有了演員代表作了。
角色契合度很高,帶著莽勁的草根小鋼炮,渾然天成。與電影相比,拓展了敘事厚度,增加了柔情似水,很喜歡,追劇根本停不下來。
平時不咋看電視劇的我連看到16集,雖然有些地方是快進的,但是我覺得拍的還挺有意思,杏兒這個女演員選的太好了,真的太好看了,有種冷清的知性美,白月光!
狗剩快跑改編自電影《我不是王毛》。
電視劇和電影,性質不同,角度演繹也不同。
電影因為時長採用大量留白,中間轉程部分,楊三動機都沒有交代,只論述結果,過程讓觀眾自行想象,你解讀什麼就是什麼。
電影很優秀,但可惜的是核心部分沒有電視劇做的好,它表現的是那個時代的側影,是告誡後人,勿忘歷史。
電視劇則不是,因為不用侷限時長,可以充分演繹角色動機,豐富人物內涵,增加的角色也很好的填補了劇情的動線。
比如電影版參軍是王毛不幹,王毛爹動心眼求狗剩去,而電視版楊三操作失誤,事情沒辦法,狗剩主動代替。
第二次去是因為楊三作祟材料價格上漲錢不夠,主動去的,電影版錢不夠直接要求賣。
從截至到目前的劇情來看,現在有多甜,後面就有多刀,後續的劇情也有跡象表明不同於電影版的提醒你,勿忘歷史,更偏向告訴你,我們為什麼需要勿忘歷史。
《狗剩快跑》在創作難以把握尺度的戰爭劇上選擇了另闢蹊徑,詼諧不失嚴肅底色,從小人物身上窺見大時代下每一個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