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麵包飛滿天
編輯|麵包飛滿天
自然界的動植物們千奇百怪、各有特點,有些生物的形象簡直深入人心,比如我們一提到“脖子長”,絕大部分人會瞬間聯想到“長頸鹿”。
長頸鹿的身體構造在自然界看來是如此的不合理,但卻又活生生的出現在自然界中,讓人不得不感嘆世界發展的神奇。
其實長頸鹿不僅長相奇特,它們身上的謎團也著實不少,為什麼它們脖子那麼長?繁衍時為何會“喝尿”?它們如何防禦天敵?
進化奇特的長頸鹿
長頸鹿不僅是世界上現存脖子最長的動物,還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哺乳動物,它修長的脖子和四條大長腿使它看起來十分高挑優雅。
可人們實在會忍不住疑惑,長頸鹿究竟為何會長成這個樣子呢?它的親戚是誰?
長頸鹿是反芻偶蹄目動物,它們的祖先和當時大多數偶蹄目動物一樣,都是短脖子短腿的食草動物。
當時它們生存的環境是泛大陸上如今非洲板塊的部分,那裡是遍佈灌木的大草原,食草動物可以方便地吃到低矮植被中的嫩葉。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灌木草原逐漸變成了稀樹草原,低矮的植被因為食草動物的增加而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喬木,葉子集中在樹冠頂端。
在這個變化歷程中,很多食草動物因為獲取不到足夠的食物而逐漸消亡,而長頸鹿祖先為了吃到更多食物,只能不斷伸長脖子取食高大樹木上的葉子,就這樣經過幾百萬年的自然選擇,才終於逐漸形成了如今這般高大優雅的體型。
現如今成年長頸鹿的身高可達4-6米,其中脖子長達2-2.4米,接近身高的一半。超長的脖子讓它們可以輕鬆探頭吃到樹頂的嫩葉。
但與其相對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長頸鹿需要極限地張開前後腿作劈叉狀,才能喝到低窪處的水源。
這種姿勢非常吃力,因此長頸鹿的會降低飲水次數,提高飲水量,每次飲水都會喝足兩到三天的飲水量,正是因為這種在非洲大陸乾旱氣候中儲存水的特性,它們拉丁學名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除了脖子,長頸鹿同樣擁有約45釐米長的特殊舌頭,它的舌頭前半段呈深紫色,可以抵抗乾燥天氣以及強烈的陽光暴曬。
舌頭後半段則呈正常的粉紅肉色,整根舌頭都十分靈活,充當了“手”的作用,長頸鹿可以一伸長舌就捲起大量嫩葉入口,直接吞入肚子,而不是像其他偶蹄目動物一樣一片一片吃。
長頸鹿巨大的食量也很驚人,別看它們的嘴小,但吃起來卻不含糊,成年長頸鹿每天需要吃掉35-60公斤的樹葉,一天裡近20個小時都是在進食狀態。
另外長頸鹿身上的斑駁皮膚也頗為特殊,這種迷彩皮膚可以幫助它隱藏在非洲的叢林中,避開捕食者的追擊。尤其對於還不能自我防衛的長頸鹿幼崽來說,皮膚的保護色尤為重要。
最後有一點最為有趣,長頸鹿也是反芻動物,跟牛、羊一樣有4個胃,這也就是為什麼它們每天能吃那麼多樹葉,消化不完的樹葉就會存在胃腔裡。
但長頸鹿脖子太長,如果反芻的話,食物很難重新回到嘴裡,因此在進化歷程中,長頸鹿雖然保留了反芻動物的多個胃特徵,卻放棄了反芻這種行為。
所幸長頸鹿的主要食物就是高大喬木頂端的嫩葉,十分好消化,並不需要像牛羊一樣,吃草根、莖葉難以消化,還要反芻到嘴裡幫助磨碎。
長頸鹿那古怪的外形下隱藏了許多生存的小智慧,是它透過長期適應非洲大草原的生存挑戰積累的結果,它那些看似怪異的器官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得長頸鹿成為這個奇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命奇蹟。
長頸鹿的奇特繁殖
長頸鹿的生殖方式十分特別,它們的孕期長達400-460天,大多數情況每胎只產一崽。
而幼年長頸鹿剛出生就有1.5米左右,身體各部分器官已經完全發育,所以哪怕是從兩三米高的母親身後摔落到地上,也不會受到太大傷害。
小長頸鹿由母親全權照顧,直到母親下次生育時才離開,雌性4歲性成熟,雄性5歲,但長頸鹿並沒有固定的發情期,繁殖行為一般由雄性主動發期,正常雄性一般7歲才會迎來第一次發情期。
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兇猛的食肉動物從來都是食物鏈的頂端,因此長頸鹿為了保障種族生存,對繁殖期進化出了十分有趣的特性。
雖然發情期並不固定,但基本上成群的長頸鹿湊在一起時,都會是一個短暫的交配季節,此時雄鹿為爭奪雌鹿,就會像其他動物一樣展開“資格爭奪”的打鬥。
它們體型高大,脖子很長,因此也會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雄鹿會先用脖子互相碰撞,然後將脖子用力摔起,把頭部當做一個“錘頭”,猛力甩打對方的身體,頭上看似毛茸茸的雙角其實也有堅硬的骨骼,雄鹿也會利用角頂撞。
在長頸鹿種族內部,強壯的雄鹿在爭鬥中獲勝,才有機會與雌鹿交配。
而雌鹿一旦看見有雄鹿發情打架,沒有意向的會快速離開,有意向的則開始在旁邊駐足觀看,最終的勝利者就能獲得雌鹿的傾心。
雄鹿判斷雌鹿是否發情的方式很特別,或者說用人類的角度看有些“噁心”,它會用頭或者角輕輕碰撞雌鹿的屁股,誘導雌鹿排尿,然後伸出舌頭“淺嘗即止”,其實是透過口中的特殊器官分析尿液,判斷雌鹿的生育能力和發情狀況。
這樣“噁心”的判斷方式其實是為了確認雌鹿是否排卵,這也是長頸鹿在漫長的進化生涯中形成的保證“命中率”的方式。
長頸鹿的交配時間非常短,雄鹿確認雌鹿發情後,迅速展開行動,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
隨後雄鹿快速離開,尋找下一個目標,而雌鹿為了確保懷孕,也會繼續等待其他雄鹿找上門,可以說長頸鹿種群崇尚的是“自由繁殖”的理念,並沒有夫妻的定義。
如果雌鹿懷孕,那之後就沒有雄鹿什麼事了,雌鹿會獨自承擔15個月的艱苦孕期,產仔時也會獨自尋找安全的地方。
野外的長頸鹿生產時也會時刻警惕周圍,因此是站立生產,新生兒就要從至少1.6米高的地方跌落,這是首道生死大考驗。
倖存的鹿仔在母親鼓勵下學會站立,但又面臨被食肉動物捕食的危險,因此幼鹿需要在20分鐘內站穩,半個小時後就能跑起來。
而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長頸鹿則不用警惕捕食者的騷擾,很多都會窩在地上生產,也不會催促幼鹿站立奔跑。
長頸鹿的強大與謹慎
從上文長頸鹿的奇特繁育方式我們就明顯看出,無論何時,野生長頸鹿似乎都保持著高度警覺的本能,時刻提防可能的攻擊。
事實也確實如此,長頸鹿主要生活在非洲大地的灌木叢林地、稀樹草原以及半沙漠地帶,哪裡的獅子、鬣狗等食肉動物都是極大的威脅。
長頸鹿會利用身高優勢,扭動超長的脖子360度掃視周邊,發現危險的第一時間就可以迅速逃離。
它們每天睡覺的時間非常短,一天20個小時進食,只有2個小時睡覺,還是分時段休息,而且即便是睡著,長頸鹿也會站得筆直,有時也會把頭靠在高大的樹杈上。
當然,長頸鹿站立睡覺除了要保持警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體構造的限制,長頸鹿的心臟跟其他動物一樣,都在脖子下的胸腔裡,而大腦卻被超長的脖子頂在高處,想要把血液和氧氣運送到大腦,就需要強大的心臟功能和足夠的血壓。
因此長頸鹿的血壓是人類的三倍還多,可以輕鬆把血液送上兩三米高的大腦,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負面影響,假如長頸鹿的頭長時間低於心臟的位置,輕則大腦缺氧頭暈眼花,重則血液倒流導致猝死,因此摔倒在地的長頸鹿是最脆弱的時候。
與外表給人溫順印象不同,長頸鹿具備強大的防禦和攻擊實力,它那雙長達30釐米、力道可達2000磅的後腿,一旦全力踢擊,足以讓猛獸退避三舍。
有記錄顯示,成年長頸鹿後踢力道之大,足以直接把獅子踢飛,長頸鹿奔跑起來更是快如閃電,時速可達70公里,讓追趕者難以下手。
這種驚人的速度與力量,使長頸鹿能夠在遭遇圍攻時全力反擊,對抗獵食者的狡猾進攻,長久以來,掠食者們也都知道長頸鹿不好惹,因此只有在食物極其匱乏的時候才會成群結隊的攻擊長頸鹿,或者趁著雌鹿產子的時候攻擊幼鹿。
長頸鹿時刻謹慎行事就是為了防禦這些危急時刻,它們從不輕易放鬆警惕,它只有在判斷環境非常安全的時候,才會稍事休息,即便小憩每次也絕不超過20分鐘。
這都是幾千萬年來血脈基因中刻下的生存手段,掠食者們也都不會傻傻的硬衝上來,就像鬣狗就非常喜歡成群結隊的尾隨在長頸鹿身後,一直追到它們筋疲力盡再下手。
而獅子們則會三五成群的猛撲到長頸鹿身上,把長頸鹿放到在地,利用長頸鹿天生的生理劣勢來削弱它們的力量。
筆者說
長頸鹿的奇特表現在方方面面,讓人類無時無刻不感嘆自然界的神奇。
可惜如此美麗的生靈也同樣受到人類的發展的影響,如今種群數量驟減,雖然各國尤其是南非國家正積極投入保護,但還是有專家發現,由於多個亞種的長頸鹿生存區域被人類分割,種族間難以交流,已經呈現不可逆的滅絕跡象。
雖然這種滅絕指的是野生種群的消亡,但還是讓人惋惜不已,希望人類可以重視起來,保護這些美麗奇特生靈的生存空間,維護自然生態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