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林草局釋出訊息稱,我國於2003年啟動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研究,先後將12只圈養大熊貓進行野化訓練後放歸自然,存活10只,建立了大熊貓野化培訓和放歸自然的技術體系,為解決大熊貓隔離種群面臨的近親繁殖問題、促進種群復壯,實現大熊貓種群整體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有效新途徑。
此項研究成果為推進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生態走廊建設、人工繁育種群可持續發展、種群安全、野化放歸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同時,開創性地啟動了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研究,透過野外引種成活12仔,實現了野生種群和圈養種群血緣的交換,進一步促進圈養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提高。
大熊貓野化放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
1. 挑選合適的大熊貓:科研人員會挑選身體健康、機靈、遺傳多樣性好的大熊貓,並確保它們來自不同的山系。
2. 進行野化培訓:在野化培訓基地,大熊貓會接受培訓,學習如何在野外尋找食物、水源和棲息地,以及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挑戰。培訓過程中,飼養員會模仿大熊貓的行為,幫助它們更好地適應野外生活。
3. 監測大熊貓的適應情況:在放歸前,科研人員會持續監測大熊貓的身體狀況和行為,以確保它們能夠適應野外環境。
4. 放歸自然:當大熊貓達到野化放歸的條件時,科研人員會將它們放歸自然保護區,讓它們自由地生活。
大熊貓野化放歸是一項重要的保護工作,它可以增加大熊貓種群的數量,提高它們的生存能力,並促進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