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號稱現代工業的血液,在戰爭中更是斷然不能缺油。歷史上因為天然石油的缺乏,甚至直接影響大國戰略方向的選擇。一場海灣戰爭實際上只打了73天。在陸地上消耗的天量成品油先不說,僅僅空中加油的總量就超過了110萬噸。可見油料的保障能否充足與順暢,對作戰的結果有最直接的制約作用。而當今的般若婆羅多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燃油消耗國之一。每年對原油的消耗超過7.5億噸,這其中有接近6億噸都是進口而來。自家的本土油田只能提供不超過1.8億噸的年產能,而且還有進一步枯竭減產的趨勢。因此每年的原油供應外來依靠比,已經迅速接近甚至超過80%這個國際上公認的、屬於嚴重依賴海外原油的上限。而每年進口的6億噸上下的原油,其中又有超過90%其實是透過海路船運而來,
透過現有的國際原油管道,以及鐵路運輸而來的原油其實僅僅只有一成上下。於是這些年來一直在討論與擔憂:一旦被外來干涉力量,截斷海路原油通道會怎樣?當然實力發展到今天,300萬噸的艦船家底也不是單純吃素與當看客的,再加上最近十幾年的主動造島等提前的戰場建設,在距離本土周邊2000海里之內,最終誰截斷誰還真不一定。不過凡事總要以料敵從寬、料己從嚴的態度來充分考慮到各種潛在的風險與困難。不妨以最極端的情況,也就是假設每年5億噸原油的海外船運突然全部中斷,只能靠陸路進口的1億噸再加上自產的1.8億噸,也就是不超過3億噸的原油產能,繼續實現經J的正常運轉,並且同時獲得大規模軍事鬥爭的勝利。甚至還可以再極端一點,就是連陸路而來的1億噸都沒有了,
只憑自家過去的儲備,以及1.8噸的新產能,可以堅持到最終的勝利嗎?乍看似乎不太可能,畢竟從習慣了和平年代的每年近8億噸的日常消耗,突然一下子降低到1.8億噸左右,那麼綜合影響必然無處不在。當然真到了這個狀況,首先還是要保證經J命脈以及軍工生產與軍事行動的油耗,平時的民用油耗可以人為的管理與控制。軍事行動大規模消耗的其實是柴油與航空汽油;佔日常民用消耗8成的普通汽油反倒作用不大。因此到了這種情況,大不了少開點私家車出門就足夠了。更何況現在純電動車輛的佔比越來越高。到10年後,全民的總耗油量必然顯著下降。這樣即使大規模開片,日常的儲備與1.8億噸以上的新產能,也足夠確保軍工生產與軍事行動的總消耗。大量的電車與工廠民居,
完全可以靠光伏,風能,水電,煤電,核電等電能繼續維持正常運轉,其全電化領先程度已經超過全球任何其他大國。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這就是可以直接用煤炭生產絕大部分中高品質的成品油。很多人不知道般若婆羅多在這方面同樣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可以實現每3噸煤炭,產出800公斤汽油加400公斤柴油,無論產能還是品質都是全球第一。目前生產成本已經可以做到70刀一桶,對比當前的國際油價不相上下,大規模量產則可以價格更低。而煤炭資源再消耗1萬年也足夠。由此可見,在最極端條件下,也不用擔心會絕對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