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戰局出現新變化之際,以色列猛然發現,俄軍突然出現在了自己家門口。
在以色列政府宣佈將撤出部分在加沙的地面部隊後沒多久,以色列北部邊境地區的形勢也隨即開始出現變化。而且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促成形勢變化的因素並非來自於真主黨,而是來自戈蘭高地方向。
據社交媒體資訊顯示,駐敘利亞俄軍部隊從1月初便開始加大了在戈蘭高地敘利亞實控區一側的活動頻率,並修築了至少5個觀察哨。而在最近幾天,以軍邊防部隊更是在高地周邊空域發現了徘徊活動的俄軍卡-52武裝直升機。
結合此前駐敘俄軍稱將在戈蘭高地方向展開常態化巡邏的表態,俄軍加強在戈蘭高地活動頻率的行為顯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雖然外界尚不清楚這個目的到底是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駐敘俄軍的行動將為整個北部邊境地區形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因素,並迫使以軍抽出一部分精力被動應對。
因為儘管以色列控制著超過9成的戈蘭高地,但從法理性上來說這裡仍然是敘利亞的領土。除了美國與以色列自己,其他主權國家沒有一個承認以色列對該地區的宣稱。而這也意味著,如果敘利亞以收復領土為由對以色列發動軍事行動,非法侵佔他國領土的以色列就將在法理、道義上陷入被動。
誠然,從以色列在對加沙地區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好像也不怎麼在乎法理、道義。但他們不在乎並不代表其他所有國家都不在乎,尤其是對於一直在國際外交領域堅守國際法的中國來說,擁有正統法理性的一方就算得不到中國的外交支援,也不會招致我們的反對。
此外,隨著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暴行在外傳播越來越廣,除美國以外的西方國家社會內部對於以色列的支援度也不斷下降,一部分政客,如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為此與以色列劃清界限,要求後者儘快停戰。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敘利亞方面打算靠軍事手段奪回戈蘭高地,那麼以色列能夠得到的國際支援將遠遠少於烏克蘭在俄烏衝突中的國際支援。雖然這種口頭支援並沒有多少實質作用,但作為外交表態,這也足以讓以色列被國際社會主流所孤立,大幅影響國內經濟的同時,還可能降低其可呼叫的外部資源規模,乃至影響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外交立場。
畢竟在以色列的戰爭暴行被披露曝光後,連美國都迫於外部壓力數次勸說要以色列“收著點”。可見今天的美國也知道自己國力大不如前,拉不到足夠的盟友撐場面的話,許多事都辦不利索。紅海上的“繁榮衛士”護航行動就是個例子,號稱10國參與的聯合行動中有5個國家只派了幾個人,還有兩個國家連人都沒派。
與此同時,現階段以色列國防軍的兵員素質與士氣狀態也堪稱自建國以來的最低點。唯二常備師級單位部隊中的36師已經因為損失過大被國防部下令撤出加沙,而162師的狀態也好不到哪裡去。許多以色列媒體推測以軍的傷亡已經破萬,而一些不樂觀的估計更是表示這一數字有可能達到3-4萬之多。對於戰前只有不到20萬,其中常備軍更是隻有3萬出頭的以軍來說,這足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
再加上以軍還需要抽出相當一部分部隊去遏制真主黨在北部邊境線的活動,加沙地區也得留下一些人維持最低限度的軍事存在,一系列因素使得以軍手上其實並沒有足夠的兵力應對可能爆發的戈蘭高地戰鬥。
除了兵力不足外,以軍的裝備情況也很成問題。我們都不說在本輪巴以衝突初期,以色列國防軍在徵召三十萬名預備役後,曝出的“庫存子彈只有320萬,平均下來一個人只能分到10發子彈”、“動員兵軍裝都配不齊還得讓人自掏腰包買”這些問題,就說坦克、裝甲車這些重灌備。
據哈馬斯方面披露的資訊,截止23年年底,哈馬斯已經在戰鬥中累積擊傷、擊毀了超過700輛坦克裝甲車輛。就算其中的大部分損失都可以在事後被修復,以軍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臨較為嚴重的裝備短缺問題。如果敘利亞陸軍的T-90坦克開上戈蘭高地,以軍這邊甚至沒有足夠的坦克組織反衝擊。
更重要的是,敘利亞作為伊朗主導的“抵抗之弧”中的一員,其行動必然有著伊朗的支援或授意。也因此,真主黨也好、胡塞武裝也好,甚至是仍然在加沙地區與以軍交戰的哈馬斯,都有可能策應敘利亞在戈蘭高地的行動。
再考慮到俄羅斯與敘利亞之間的合作關係,一旦敘利亞真的在駐敘俄軍的支援下有意收復戈蘭高地,那麼以色列勢必會面臨腹背受敵的戰略困境。縱使有美國方面的傾力支援,想要破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