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8時55分,美軍EP-3偵察機在未經中國准許的情況下,悍然闖入中國領空,中國海軍飛行員王偉駕駛殲-8戰鬥機升空攔截。
不幸的是,雙方戰機在空中發生碰撞,成功守衛中國領空安全的王偉,與戰機一起墜毀於南海海域。
事發後,我國第一時間出動十萬人奔赴南海搜救,只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救回王偉,甚至沒能找到英雄的遺體,此事成為橫亙在無數國人心中的一根刺、一個疑慮。
直到20年後,隨著中國海空技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出動10萬人也沒能找到王偉遺體的真相總算被揭開...
海空救援
2001年4月1日上午,震驚世界的中美戰機空中碰撞事件發生了。
一架美軍EP-3偵察機闖入我國南海上空,並悍然撞向我軍奉命跟蹤監視的戰鬥機。
在戰機損毀、即將墜落的情況下,飛行員王偉跳傘落海。
一時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同一片海域,一場空中、海上、地面三位一體的聯合大搜救,在南海地區展開。
4月1日上午9時10分,即王偉跳傘的3分鐘後,正在執行任務的海軍航空兵某團接到命令,緊急調轉航向飛往事發海域。
與此同時,正在陵水執行任務的海航運輸機團、海航某直升機團,也紛紛奉命奔赴南海海域。
一天緊急搜尋未果,正在陵水機場參訓的某轟炸機團,懇求加入搜尋王偉的任務中。
轟炸機團副團長趙勳懇切的表示:“我們的飛機裝置先進,機組人員技術過硬,參加過國慶50週年大閱兵,請求參與對王偉同志的搜救!”
趙勳的請求通過後,轟炸機團連續出動,每天起飛搜救達八九個小時。
4月的海南,已經是烈日炎炎的天氣,白天氣溫高達三十多攝氏度,機場跑道溫度更是高達四十多度。
可飛行員們毫無怨言,他們載著滿腔的焦慮和希望,不斷離地、升空,在茫茫碧海上來回搜尋。
另一邊,正在某海域進行訓練的南海艦隊也接到命令。
艦隊副司令親自率領艦艇編隊前往事發海域,參與搜救行動。
烈日炙烤著的海面上,一艘艘導彈艇、驅逐艦、護衛艦編隊而行,在遼闊無垠的海面上劃出一道道航跡。
艦艇上的官兵們動用了所有搜救手段,雷達、聲納、望遠鏡、肉眼觀測。
一些艦艇為了第一時間觀測到目標,甚至還臨時增設了搜尋瞭望哨。
到了晚上,所有艦艇把燈光開啟,對一切可能漂浮著王偉的海面進行掃描、照射,生怕漏掉任何一個角落。
14天裡,海軍官兵們頭頂烈日、腳踏風浪,個個恪盡職守。
很多戰士為了找到王偉,日夜站在顛簸起伏的甲板上觀測,吃飯都不願回到艙室內。
在這場長達14天的大搜救中,海軍共計出動13艘次艦艇。
海南、港澳臺、廣州等沿海地區,出動漁船1000多艘次,參與搜尋的人員多達11萬人次。
另一邊,軍民在南海沿岸和各大島礁上的搜救,也在同一時間進行。
地面搜救
從4月2日開始,三亞市全市民兵和大批民眾或自發駕船出海,或沿岸尋找王偉的蹤影。
王偉事發海域海岸線長達197.2公里,周圍有大小島嶼19個。
4月份的海南,已經早早的迎來酷暑期。
此時沙灘上的溫度高達50餘度,走上幾步汗水就會劈頭蓋臉的流下來,辣的眼睛生疼。
陽光下的海水反射出炫目的光線,盯著看兩分鐘就會發暈。
但參與搜救的軍民沒有一人後退,他們高聲呼喊著王偉的名字,沿著海岸線一寸寸向前推進。
搜救隊伍中,有的是兄弟並肩前行,有的是父子攜手,有的是母女參戰,有的甚至全家出動。
漁民們放棄了出海打漁,商鋪店家沒了開門賺錢的念想,村民們也暫時扔下鋤頭,各行各業的民眾都秉持著一個信念:“王偉是為了保家衛國才衝向天空,只要是箇中國人,就要為尋找他出力!”
從4月1日起,南海沿岸村莊紛紛設立瞭望哨,村民們24小時不間斷觀察海面。
某天中午,有村民報告附近的石洲島還沒去過,當地村民立刻組織人員前往。
臨行前,一位中年婦女給船員們遞上一個保溫瓶,裡面裝著滿滿的冰塊。
她眼含熱淚的說道:“這已經是第十天了,找到王偉把冰塊給他,好好給他降降溫...”
婦女發自肺腑的交代,感動了即將出海的船員們。
快艇迎著3米高的風浪,快速朝著石洲島駛去。
下午1時3刻,眾人登上這座荒無人煙、灌木叢生的島嶼。
一上島,大家便“王偉”“王偉”的喊開。
急切的聲音,迴盪在小島的每一個角落。
可惜的是,石洲島上並未發現王偉的身影...
1月13日深夜,幾乎已經絕望的軍民再度出動,數千人又一次對沿岸展開地毯式搜尋,為搜救王偉做著最後的努力。
搜救行動一致持續到次日下午18時,隨著停止搜救的聲音傳來,所有行動宣佈停止。
大家都很清楚,14天還找不到王偉的任何蹤影,這意味著他生還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再尋找下去也只是徒勞。
可當真正要放棄尋找的這一刻到來時,搜救人員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半個月裡,十幾萬民眾全力以赴,從天空、海洋、陸地三個方向對王偉展開救援。
參與搜救的人員當中,大多數是自發而來的普通民眾。
為了同一個目標,十幾萬人齊心協力,將有可能發現王偉的海域、地區翻了個底朝天。
遺憾的是,英雄終究還是魂歸南海,沒能凱旋歸來。
王偉的犧牲,固然令人感到心痛和不捨。
但與此同時,為何動用如此大規模的人力物力也沒能找到王偉,也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慮和執念...
20年後,疑惑解開
與王偉一同昇天攔截敵機的飛行員趙宇,親眼看到王偉跳傘落海。
如果王偉能安全降落到海面,他有極大的機率能獲救,因為趙宇已經在第一時間記錄下王偉墜機的座標,這能大大縮小後續的搜救範圍。
況且,伴隨飛行員彈射而出的不光有顯眼的降落傘,還有引人注目的染料。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降落傘和染料都是很明顯的目標。
按理說,王偉落海後只要不出意外,有極大等來救援的機會。
即便王偉因受傷或體力不支,在救援人員趕到前便失去了生命,那也不至於連屍體也找不到。
可結果就是,搜救人員只得到一個“死不見屍”的結果。
至於王偉為何葬身大海且屍骨無存,站在20年後的今天來推斷,大致有兩種可能。
首先是跳傘不成功。
如果王偉在跳傘時出現傘包未開啟的情況,那麼他極有可能被沉重的傘包墜入海中窒息而死,最終沉入海底。
但據趙宇描述,他清楚的看到了空中有傘包彈出。
如果趙宇所言為真,那還有一種可能:王偉從飛機上彈射出去後,出了問題。
他雖然從飛機中成功逃生,但沒能從座椅上彈出,或者在彈射過程中遇到了足以威脅其生命的情況。
彈射座椅的工作原理如下:飛行員按下彈射按鈕,飛機艙蓋首先彈飛,接著座椅將飛行員彈向空中。
中間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故障,都會要了王偉的性命。
因此有人提出猜想,座椅因戰機損傷,在彈射前飛機艙蓋沒有開啟,或是座椅的彈射速度高於艙蓋的彈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王偉與艙蓋相撞。
巨大的衝擊,會瞬間讓王偉的頸部和脊骨挫斷,或引發腦震盪、暈厥等情況。
而在茫茫大海中出現以上任何一種創傷,都相當於要了王偉的性命。
這種情況如果放到現在,聽起來根本不可能。
但若是二十年之前技術情況,再加上王偉已經受損的戰機,就無法排除這種問題的發生。
而如果王偉在彈射出去之後的一瞬間便已經失去意識,自然會跟傘包一起直接墜入茫茫深海,毫無蹤跡可尋。
再者,我國當時雖說出動了十幾萬人尋找王偉的下落。
但由於缺乏先進的搜尋與定位技術,導致我方的搜救效率無法做到最大化。
在沒有導航的茫茫南海展開搜救,這本就無異於大海撈針。
只可惜,直到20年後的今天,直到中國研發出自己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直到中國在戰鬥機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們才意識到當初的搜救行動有多無力。
當初之所以在動用十萬人員的情況下,仍舊搜尋王偉未果,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的技術還不夠先進。
結語
在14天的搜救行動中,十餘萬軍民不辭辛勞,將王偉有可能出現的地點翻了個底朝天。
奈何受限於缺乏先進的搜救技術與裝備,英雄的遺體終究還是沒能找到。
20年後的今天,中國終於富強起來、發展起來,無論是相關技術裝備,還是救援手段與程式。
相信日後如果再度出現類似情況,王偉的悲劇一定不會重演!
甚至於,崛起之後的中國,根本不會再出現敵機肆意闖入中國領土、引發我軍傷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