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作為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殊產物,明朝以前被稱作宦官,是後宮中一個耳熟能詳又神秘的群體。
我們都知道,太監之所以被封建王朝需要,是因為要方便皇家服務:為了避免皇帝的嬪妃和其他男子有染,普通男子不得擅自進出後宮,太監必須經過淨身才能進宮當差。
紫禁城裡那麼多太監,每一個都淨身的徹底嗎?會不會有其他特殊情況?
1991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著作《宮女談往錄》,作者借宮女榮兒之口,道出了關於太監淨身的真相。
1、身體完整和皇家顏面孰輕孰重?
為了保證皇室血脈純正,皇帝后宮嬪妃的身邊除了宮女,只有淨身完的太監能夠近身服侍。
在一般人觀念中,保持身體完整是很重要的,古時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何況淨身時,需要割棄掉男子身上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那會不會有太監投機取巧,避免掉這個過程呢?
答案是在封建社會統治中,沒有人能夠挑戰皇家權威,幾乎沒有人能逃過淨身這一命運。
能夠靠運氣本事避免淨身的太監是極少的,歷史上有過記載的更是個例,但這種事情一一旦發生,對皇家聲譽、天子名望都有極為負面的影響。
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呂不韋為籠絡趙姬,先假裝定了嫪毐的罪,在買通行刑人,把沒有淨身過的嫪毐送到了趙姬身邊。
嫪毐並未真正淨身,有正常的生育功能,這導致他與帝太后趙姬私通,並育下二子。
藉著趙太后的寵愛,培養了自己的勢力,還在朝堂當中安插了自己的親信,還擔任著後宮事務的決策者,被封為長信侯,將河西的太原郡更名為“嫪毐國”,可謂榮寵一時。
最重要的是,嫪毐因身份優越,曾自稱是秦王“假父”,並與太后密謀,打算在秦王去世時讓他們的孩子繼位。
嬴政得知大怒,然而尚未親政,嫪毐趁嬴政不在咸陽時,盜取太后的御璽,調動人馬,搶先一步在秦王所居的蘄年宮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政變。
秦王嫪毐交戰咸陽,在秦王兵馬攻打下,嫪毐大敗,被判“車裂”之刑,他與趙太后的兩個孩子也被處死,連坐宗族。
雖然這件事最後未對秦王的統治造成動搖,但畢竟屬於皇室醜聞,對當時的統治者造成了負面影響,以至於後世評說始終未絕。
像嫪毐這樣以假淨身太監身份進入皇宮,還能讓後人留有印象的案例可謂少之又少。
但這樣宦官作亂後宮的典型例子,也給後世統治者留下了“前車之鑑”。
2、太監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這是關乎王朝統治血脈的問題,為了避免醜聞,封建統治者嚴格把控這一環節,不會讓淨身不徹底的太監混入其中。
古代統治者對假太監的懲罰措施非常嚴厲,一旦發現,不僅會對其本人施以重罰,甚至還會牽連到其家族成員。
到清朝的時候,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為了防止出現“假太監”,清朝皇家專門設立了內務府。
內務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對宮內的太監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確保所有太監都符合宮廷規定。
如果太監被內務府發現未完全淨身,會被立即採取措施,輕則重新進行閹割手術,重則處以極刑。
大多數能夠進入後宮的太監,都會經過宮外淨身師傅和宮內內務府的雙重檢查,真能做到投機取巧的人少之又少。
在古代,太監的選拔過程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過三道程式:一是選拔,二是淨身,到了第三步才能入宮。
因為淨身過程痛苦、入宮之後也再難與家人相見,因此在當時願意選擇這份職業的人,多數出生貧寒家庭,進宮當差是為了能夠活命。
不過不是所有願意進宮的人都能如願,首先第一步“選拔”就不是人人能透過的。
清朝時,想要進宮當太監的孩子,必須要先到淨身師父那裡去報名,經過身體檢查合格之後才能進行淨身手術。
畢竟是動刀割肉的動作,太監的淨身過程是一項風險很大的操作,如果是一般人家在家中操作,很有可能會因為操作不當讓孩子留下各種後遺問題,還有可能直接送命。
但這個過程會作為一門祖傳的手藝,在淨身師中代代相傳。
當時京城的淨身“圈子”中,天安門外方磚衚衕的小刀流和南長街會計司衚衕的畢五兩個世家,淨身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相當職業化、流水線作業的水平。
每年4個季度,這兩家都會給總管內務府送淨好身的孩子,淨身的”手續”則全由他們兩家包辦了。
他們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閹割裝置,做的最為專業,手藝精湛。
最重要的是,這裡操刀的師傅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成功率很高。
經過了淨身師父的身體檢查,這些孩子就可以進入到正式的淨身手術。
當時的醫療條件和現在無法相提並論,所以手術風險其實不小,手術過程中採用的止血、止疼的藥物也十分有限。
因此淨身師父在正是手術之前,都會讓淨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寫一份文書,表達一下“自願淨身,生死不論”的態度。
如果在正式下刀之前,被閹割者出現後悔行為,淨身師父都會給他鬆綁,這也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淨身的人手術前一天不能吃任何東西,保證腸道空空的,這樣手術後才不會因為排洩導致傷口汙染。
考慮到手術之後還有一段恢復期,淨身的季節常常選擇在春末夏初,這樣的氣溫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傷口發炎流膿,同時氣溫不至於太低,有利於傷者恢復。
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降低淨身者的恐懼心理,手術前受割的人通常會被蒙上眼睛,手腳被綁在床上,頭頸被抓牢,防止他因疼痛過度掙扎,失血而死。
3、割掉的完整人性
一切準備就緒,手術正式開始。
被淨身者會被灌上一大碗麻醉湯,操刀的師傅還會在淨身者嘴裡塞一個熟雞蛋,避免他因為過於疼痛大喊大叫。
手術用的刀呈鐮刀狀,由金銅合金製成,可有效避免術後感染,術前還會經火炙烤,高溫殺菌。
接著就需要淨身者自己配合,將小肚子往外鼓,身子要挺到極致,師傅才能操作。
宮裡招收太監,對閹割的尺寸是有規定的,這需要操刀的師傅需要要有極高的手藝。
割淺割深不僅會影響淨身者能否符合宮內標準,還關係到淨身者之後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刀口割深,傷口表面難以恢復平滑,痊癒後會形成一個“塌陷坑”,平時解手會有很多不方便。
身上留下氣味不說,還很容易弄髒衣褲,日後生活極不方便。
刀口割淺,脆骨會往外鼓出,繼續往外長,那就需要挨第二刀,痛苦程度翻倍。
動完刀,師傅再撒上爐灰消毒止血,將豬苦膽鋪在傷口,在患者傷處插入一根大麥杆。
這時承受過度疼痛的淨身者還必須被攙扶起來,在屋內來回行走三個小時左右,確定周身血脈還能流通,沒有突發情況,才能臥床休息。
當然,手術結束不意味著疼痛消失。
這種劇痛只靠麻醉湯是不管用的,通常被淨身的人剛結束完手術都會因為疼痛劇烈掙扎,即使術後數十日後都會因為微小的舉動痛的難以忍受。
這就需要一種特製的大床——製作成床的木板中間,平躺時的臀部位置要開一個可拆卸的口,做成活動的板子,方便被淨身的人從這裡排洩。
同時,為了保證淨身手術後的人不會因亂動扯到傷口,床的上中下位置都設定了套鎖,來固定手腳和大腿。
除此之外,還要在床下鋪上一層爐灰,以便術後排洩之用。
此外,為了避免尿液的排洩感染傷口,被淨身的人術後三天不能喝水,臥床忍受三天的乾渴和傷痛後,才能有飲食。
三天之後,麥秸稈被取下,能夠被淨身師傅確定手術成功的,就算是真正生理意義上的“太監”了。
他們會被挑選到宮中當差,自此踏上一輩子伺候別人的路。
被淨身後,割下的器官一般都是由淨身師拿回來,並用紅布包裹掛在高處,以象徵“紅布高升”。
在這之後,等到太監有錢會在再來高價贖回,和自己一起下葬入土,這一程式被稱為“贖蘭”。
4、封建統治下悲劇的一生
大多數太監進了宮,日日伺候皇家貴人,髒活粗活一天不停,還要面對自己身體殘缺的現實,其實日子過得也很清苦。
像東廠魏忠賢這樣權勢滔天、或者大太監安德海這樣受寵達的人很少。
等過了幾十年,能在宮裡當差到老平安出宮的太監,就會拿著自己多年攢下的一點積蓄,去淨身師傅那裡把離開自己多年的一點骨肉贖回,和自己一起認祖歸宗。
如果不幸殞命宮中,或者一生平庸沒有積蓄,老年太監無法高價“贖蘭”,他們只能在晚年時被趕出皇宮,流落街頭,無著無落。
勞碌一生,只為骨肉齊全平安入土,太監的生活是不可謂不是一場悲劇。
太監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和悲劇性,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特有產物,也是倫理、社會複雜條件下的悲劇角色。
他們的存在既是一種制度的反映,也是社會和歷史發展變遷的寫照。
歷史洪流滾滾,太多傳奇迷離的故事已經消失在長河中,但太監這一身份對於我們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以及對權力和社會制度的思考仍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