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838年10月1日,為了爭奪被譽為“亞洲十字路口”的阿富汗,徹底阻斷沙皇俄國透過阿富汗向印度洋滲透的念想,英屬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簽署了《西姆拉宣言》。在這份決定阿富汗人命運近一個世紀的宣言中,英國人厚顏無恥的宣稱:英國人進入阿富汗不是為了征服,而是為了確保阿富汗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一旦完成這個任務,英軍將完全撤離阿富汗。到了1939年初在柯頓將軍的指揮下,一支超過2萬多人的部隊攜帶著大批的家屬和保障人員浩浩蕩蕩的從印度出發,開始了對阿富汗的第一次入侵,殊不知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戰爭正在阿富汗靜靜地等待著這些毫不知覺的入侵者。
1·初入喀布林
為了讓自己的侵略看起來更合理,英國人特意帶上了流亡印度的阿富汗前王朝傀儡皇帝舒賈沙·杜蘭尼,並打算以舒賈沙為基礎打造自己的傀儡政權。在一共20000多人的大軍中,只有3000多人是英國士兵,其餘全都是徵召的印度士兵,以及前朝傀儡皇帝舒賈沙在英國人的資助下組建的僱傭軍。
▲英國遠征軍
此外隨軍一起出徵的還有大約3.8萬的家屬、隨軍商販、服務人員等。自信的英國人在出徵阿富汗之前鼓勵士兵帶家屬前往,一來可以提振士氣,二來還可以為以後永久駐軍阿富汗做準備。除此之外大量的商人靠人背馬馱跟著軍隊,為軍隊提供食物、生活必需品以及修理各種裝備,只要不是作戰物資,都可以從這些小商小販手中買到。
▲英軍隊伍
而剩餘的隨軍管理人員則負責為軍隊安置帳篷、管理商販等。這一切也使的英軍隊伍更像是一座移動的城市,殊不知在隨後的作戰中,這些隨軍人員將嚴重拖慢部隊的行進速度,最終整支隊伍都會被餓狼般的阿富汗遊擊武裝襲擾、阻擊最終直至覆滅。1839年4月,浩浩蕩蕩的英國遠征軍從霍賈克山口進入了阿富汗,並在隨後的戰鬥中順利拿下了坎大哈,而當時阿富汗巴拉克扎伊王朝的軍隊只有1.5萬人,且裝備遠遠落後於英軍,所以沿途的阿富汗士兵根本無力抵抗,基本上只能組織小規模的襲擾。
▲一路攻城拔寨的英軍
拿下坎大哈後英國遠征軍參謀麥克諾頓迫不及待的為舒賈沙舉行了加冕儀式,宣佈英國擁立舒賈沙為新的阿富汗國王。聽此訊息的阿富汗話事人多斯特·穆罕默德當場就急了,在求助沙皇俄國被多次拒絕的情況下,多斯特·穆罕默德急忙向英軍求和,希望自己留在阿富汗當新國王舒賈沙的宰相。
▲傀儡皇帝的加冕儀式
毫無疑問英國人拒絕了這一提議,並表示除非多斯特·穆罕默德讓出一切權力,然後安心去印度養老。結果這一要求遭到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拒絕。談判破裂後在坎大哈休整數月的英國遠征軍開始進攻喀布林,最終在8月毫無任何阻力的攻佔了喀布林,多斯特·穆罕默德被迫逃亡布哈拉,謀求東山再起。就這樣英國人毫無壓力的進入了阿富汗,然而這一切僅僅只是個開始,佔領阿富汗容易,征服阿富汗可就難了。
2·佔領並不意味著征服
取得勝利後,英國人很快陶醉在享受中。在進入喀布林的入城儀式上英國參謀兼公使麥克諾頓故意走在了新皇舒賈沙的前面,向阿富汗眾人彰顯著自己太上皇的身份。然而英軍的到來使得一切都變了,一個與阿富汗民眾沒有任何感情,顯得格格不入的傀儡皇帝,一個到處壓榨阿富汗民眾的太上皇,再加上一群嚴重消耗本就不多資源的龐大軍隊,阿富汗民眾開始越來越牴觸這群外來者。
▲多斯特·穆罕默德向英軍投降
11月不甘心就這樣失敗的多斯特·穆罕默德開始捲土重來,沿途計程車兵看到自己的國王歸來紛紛選擇擁護,最終多斯特·穆罕默德在普爾汪達臘大敗了印度騎兵,但多斯特·穆罕默德深知自己根本無法擊敗英軍主力,於是取得勝利的多斯特·穆罕默德選擇體面的向英軍投降,就這樣多斯特·穆罕默德被送往印度軟禁。雖然這位國王的抵抗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其抵抗意志還是令阿富汗舉國震驚。
▲阿克巴汗
很快阿富汗民眾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最終形成了一股由多斯特·穆罕默德兒子阿克巴汗領導的起義軍。1840年英國為了改變這一局勢開始向阿富汗各大部族發放補助金,意圖用金錢收買這些部族。可是到了1841年9月英國人因為財政壓力停止了補助金的發放,這徹底引爆了阿富汗各大部族,阿富汗的局勢愈發危急,英國根本無力控制。
▲在阿富汗的英軍
1841年11月2日在阿克巴汗的號召下喀布林爆發了大起義,當時喀布林一共有4500多名英國駐軍,其中大部分都是印度士兵,根本無力抵抗不斷湧來的起義軍。11月10日阿克巴汗帶領大批阿富汗武裝進入了喀布林,麥克諾頓在送信救援無果的情況下,決定用金錢收買起義軍,從內部分化他們,然後趁機求援解圍。
▲麥克諾頓
於是麥克諾頓將目光放在了阿克巴汗的身上,並暗中給這位“阿富汗的幸福與光榮之星”送去了大量的金錢,同時許諾讓阿克巴汗成為宰相,每年都給他一筆年金。結果阿克巴汗表面上同意了麥克諾頓提出的協議,轉過頭就召集眾多部族首領將麥克諾頓的賄金全都拿了出來,至此麥克諾頓內部分化起義軍的計劃也徹底破產。
▲正準備撤離喀布林的英軍
而阿克巴汗則趁機在12月23號邀請麥克諾頓前來商議和談,結果信心滿滿的麥克諾頓一下馬就被當場斬殺,屍體還被分屍後遊街示眾。失去主心骨的英軍立即選擇了妥協,交出了大部分的彈藥和火炮後同意撤離喀布林。同時阿克巴汗還將所有已婚軍官的妻子留下來當人質,用來換取被軟禁在印度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就這樣4000多名英國遠征軍和1.2萬隨軍人員開始了地獄大撤離。
3·地獄大撤退
1842年1月6日,宛如喪家之犬的英軍開始了嚴寒中的大撤退,1.6萬人計劃從喀布林撤退到200多公里外的賈拉拉巴德。惡劣的地理環境、寒冷的天氣再加上缺衣少食,1.6萬人第一天只走了不到8公里,而且後衛部隊時不時的受到阿富汗部族武裝的襲擾,每次襲擊過後英國人總要留下幾具屍體。
▲被不斷襲擊的英軍
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與襲擊的部族根本沒有參加和英國人的談判,所以只要他們願意,完全可以跟在英軍後面進行獵殺。走了兩天兩夜後,沒有足夠彈藥、缺少食物藥品、大批人被凍死凍傷的英軍士氣完全落入了低谷。指揮官下令在經過短暫的休整後快速透過克胡爾德-喀布林峽谷,結果等待他們的則是漫天的子彈和石塊。
▲被截擊的英軍
阿富汗部族武裝在佔據絕對地理優勢的情況下瘋狂的向峽谷內傾瀉子彈,而英軍則選擇強行透過峽谷,結果就是英軍成批成批的倒下,一開始護衛部隊還能盡職盡責,掩護隨軍家屬透過峽谷,然而隨著傷亡不斷地增加,恐怖的氣息逐漸蔓延開來,於是戰鬥很快就演變為了一場毫無紀律的大潰敗,所有人都不顧一切的往前衝。輜重、彈藥、婦女、兒童,英軍幾乎遺棄了一切,此時除了性命外,他們什麼都顧不上了,最終在留下3000多具屍體後,英軍艱難的通過了峽谷。
▲手持武器的阿富汗戰士
眼看英軍即將全軍覆沒,指揮官埃爾芬斯頓再次返回喀布林,希望阿克巴汗遵守撤軍協議,結果卻被阿克巴汗扣為了人質。在英軍抵達賈格達拉克峽谷時,一路的獵殺、嚴寒、飢餓已經奪走了大部分人的生命,英軍作戰士兵只剩下了不到200多人,而在透過賈格達拉克峽谷時這一數字只剩不到50人。
▲英軍士兵的最後一戰
好不容易通過了峽谷,阿富汗部族武裝的騎兵又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衝鋒,直至將所有人全部消滅。最終1.6萬士兵和隨軍人員中只有一位名叫威廉·布萊頓的軍醫順利逃到了賈拉拉巴德。阿富汗人用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大勝將英國人趕出了首都喀布林,賈拉拉巴德、坎大哈等地的英軍聽說了這1.6萬人的經歷後無比驚恐,要麼趕走所有的阿富汗人固城堅守,要麼直接撤回了印度。
▲死裡逃生的威廉·布萊頓
而至於那位傀儡皇帝舒賈沙則被阿克巴汗的兄弟查曼汗殺死,雖然事後英軍再次發動攻擊佔領了喀布林,並在城內進行了三天三夜的燒傷搶掠,但阿富汗的反英情緒讓英軍晚上都不敢閉著眼睛睡覺。無奈在1842年10月12日英國人全部撤回了印度,沒過多久多斯特·穆罕默德也被放了回來重登王位。
▲多斯特·穆罕默德
就這樣阿富汗的第一次抗英戰爭以全勝落下了帷幕,阿克巴汗也成功用一場氣壯山河的自衛戰,贏得了“阿富汗的幸福與光榮之星”的美名,也為阿富汗爭取了36年的和平。而英國人得到的只有3萬多具冰冷的屍體,以及1.5億英鎊的戰爭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