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百千萬工程”添光彩,攜手譜寫高質量發展篇章!省委機關刊《南方》雜誌新媒體平臺推出《漫話“百千萬工程”》欄目,以漫繪報道形式展現“百千萬工程”中的生動故事,及時呈現南粵各地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進展成效、思路舉措,推動“百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第五期推出《珠海斗門區:超百億價值!這條魚再“出圈”》。
近日,全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優秀縣鎮村名單揭曉,珠海斗門區在名單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全省中單個縣(區)入選數量最多的地區。
斗門之“鬥”很大很深,其成果豐碩、前景廣闊。
今年初,珠海市斗門區召開了新聞釋出會,主題為加快建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作為2024年斗門區的首場新聞釋出會,此次釋出會聚焦“百千萬工程”,做好“一條魚”文章。釋出會上,“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榮登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辦公室公佈的2023年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籌建名單。
按照三年的籌建目標,珠海斗門區計劃全面提升白蕉海鱸地理標誌的全產業鏈綜合效益。他們的目標是把白蕉海鱸打造成廣東乃至全國現代漁業中特色鮮明、規模宏大、競爭力強勁的產業品牌,為珠海斗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0多年發展,一條魚成了大氣候
在烹飪方面,白蕉海鱸能展現出豐富多變的菜餚風格,例如羊肚菌蒸釀白蕉海鱸(粵菜)、海鱸魚躍龍門(魯菜)、窖香白蕉海鱸(徽菜)以及湘式秘製海鱸等,都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餚。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珠海市餐飲協會的有關專家表示,白蕉海鱸的肉質肥厚且刺少,口感鮮美且營養豐富,可以製作出200多道菜餚,無論是酸甜苦辣鹹,都能在這道菜中得到完美的體現,為食客帶來與眾不同的味覺享受。
珠海斗門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白蕉海鱸的人工養殖。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斗門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蕉海鱸生產基地。目前,養殖面積已達3.98萬畝,總產值達到37.59億元,總產量達到15.98萬噸。斗門區的白蕉海鱸產量佔據了廣東省海鱸總產量的70%,全國總產量的50%。
斗門區先後評為中國海鱸之鄉、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並助力珠海市獲評“中國海鱸之都”“中國海鱸預製菜之都”稱號。白蕉海鱸獲得最具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國100個農產品品牌名單和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榮譽加身的背後是斗門主動謀劃品牌之路的探索和實踐。
“經過30多年間的培育,斗門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白蕉海鱸生產基地,綜合產值已超過百億元。”珠海市斗門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海華表示,下一步將建立《地理標誌產品白蕉海鱸》(DB4404/T2—2020)和《冰鮮海鱸魚流通規範》(T/CAWA001—2017)等團體標準和農業地方標準,開展白蕉海鱸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推進白蕉海鱸標準化建設,積極申報“斗門海鱸”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加強“白蕉海鱸”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監管,推動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誌和地方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
小魚兒助預製菜產業駛向新藍海
斗門區以白蕉海鱸產業為基石,大力推進預製菜產業的發展。預製菜產業園的建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該產業園位於斗門智慧製造經濟開發區,佔地面積達1250畝。透過這一產業佈局,斗門區旨在打造預製菜產業的標杆園區。
白蕉海鱸預製菜正在融入自動化、數字化轉型。
“白蕉海鱸產業已經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這一模式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並幫助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白蕉鎮副鎮長謝楊光在釋出會上表示,白蕉海鱸加工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熱銷,還出口至日本、韓國、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圍繞做好“一條魚”文章,斗門區正致力於整合各類資源,推進產業的現代化程序。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揮出白蕉海鱸產業的巨大潛力。
“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是廣東省自建省以來獲批籌建的第五個示範區。該示範區的籌建期為三年,期間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將進行中期評估、籌建驗收、動態調整和交流互鑑等工作。其中,具有示範效應的建設模式和改革舉措還將在全國範圍內得到複製和推廣。
隨著“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的獲批,珠海市斗門區在打造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方面獲得了重要的支撐。
按照三年的籌建目標,“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計劃在2026年6月底前實現總產量達到20萬噸,產值達到40億元的目標。此外,白蕉海鱸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者的數量將達到區域生產者總數的70%以上,使用白蕉海鱸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用標誌的企業產值將佔區域內相關產業值的70%以上。這一目標將輻射帶動全區2個鄉鎮周邊20多個村8萬多農民就業。
一條魚帶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漁民。
白蕉海鱸的成功案例表明,一條魚可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為當地漁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今,“白蕉海鱸”已經成為熱門的“網紅魚”,成為養殖戶的“致富魚”,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魚”。
本期文章:陳冰青
漫畫手繪:些芸兒
實習生:黃珏 班愛欣
供圖:珠海市斗門區委宣傳部
欄目統籌:陳冰青
責編:劉樹強 林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