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行業要完蛋了,喜劇小品要被人搞死了
喜劇的底線,就是別催情,別惹觀眾哭
01 喜劇的沒落
小品竟然死得這麼快,這是我無法預料到的。
有人會說,不對啊,近些年關於喜劇小品的綜藝很多啊,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出品的喜劇綜藝層出不窮,可謂百花齊放。
比如《歡樂喜劇人》《德雲鬥笑社》《金牌喜劇班》《喜劇人專場》《新春喜劇之夜》《喜劇總動員》《喜劇班的春天》等等,而《歡樂喜劇人》更是連續辦了六季,可見市場是多麼的大,你怎能說喜劇小品死了呢。
其實這只是假象的繁榮,這種假象的繁榮越多,喜劇小品死得越快。
因為這些綜藝節目裡的小品,調性基本都一個樣,就是不好笑,不僅不好笑,而且還故意惹人哭,簡稱套路式喜劇,或者應試喜劇,正是這種應試喜劇的出現霸屏,才導致喜劇死得更快了!
應試喜劇,這類喜劇小品很簡單,就是把大概的故事結構搭建好,直接往裡面塞段子,但結尾一定要讓觀眾共鳴。最常見的就是喜頭悲尾的喜劇,開頭和中間部分,不管你講什麼內容,不管你好不好笑,演員們都非常賣力的哈哈笑,再尷尬也得笑。
到結尾的時候,就是高潮來了,一定要來一把煽情,比如你媽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爸病重了你要對他說點啥,你媳婦這幾年不容易多多陪她等等。
總之,煽情的內容劈頭蓋臉的懟到觀眾臉上,就是在告訴觀眾,你給我感動!你給我哭!你給我共情!你給我哭死!不哭不是中國人,不感動就是你沒良心。
只有讓觀眾哭了,才是得到觀眾青睞喜歡的表現,只有把評委感動了,評委才會給作品打高分。只有讓觀眾哭了,這小品才叫好!
創作這種應試喜劇作品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絲毫不覺得慚愧,他們還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牛逼,看看,我們的作品牛掰吧,作品有高度吧,作品有價值吧,看看觀眾都被感動哭了,他們還厚顏無恥的把這種道德綁架叫做上價值,就是給整個作品託個底兒。
其實,說好聽是上價值,說難聽點就是偷懶,就是投機取巧,就是透過煽情和道德綁架,掩蓋創作上的偷懶,應試喜劇,創作成本低,就是套路+段子。
在我看來,如果喜劇有等級,那麼應試喜劇就是最低階的那種,誰會創作這種型別的喜劇呢,只有那些創作能力不足的人,才會選擇走這條路線;之於那些江郎才盡的人,才會走這種省事的路子;只有那些缺乏創作靈感的人,才會道德綁架賺取觀眾的共情和淚水。
02 沒落的根源
其實,這種爛俗的應試喜劇作品,對喜劇行業傷害性極大,擾亂了整個行業的市場秩序,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終逼得純粹的喜劇沒有應有的曝光和市場,導致純粹的喜劇沒有了活路。
那麼,究竟誰該為喜劇道歉?是誰導致了應試喜劇的出現?又是誰該為喜劇的沒落擔責?我覺得新世紀以來的央視春晚是罪魁禍首,也是始作俑者,是央視春晚開創了這個應試喜劇型別。
比如23年的《初見照相館》、22年的《父與子》、21年的《陽臺》、20年的《風雪餃子情》、19年的《站臺》、18年《為您服務》等等,標準化的公式,要麼是主旋律,要麼是親情,也不管好不好笑,一鍋情緒大雜燴塞給觀眾,讓觀眾感動讓觀眾哭。
這也是為什麼小品越來越難看了,難看的本質是教育意義大於娛樂性,只要一個小品想著怎麼教育人,必然走向套路化模式。
央視的這種應試喜劇,影響了很多喜劇創作者,以及正準備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導致很多年輕人放棄了靈感創作,紛紛效仿這種應試喜劇,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近兩年大火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其中,《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直是專為應試喜劇準備的,相比於第一季真的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第一季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真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融合了漫才、默劇、音樂劇、物件劇、獨角戲等多種形式,出來的經典作品真的是數不勝數,真的是各具特色,有的讓人捧腹大笑,有人讓人眼前一亮,有的讓人心生讚歎。
像三狗直播間、三毛保衛戰、這個殺手不大冷、水煮“三結義”、叢林法則、高鐵戰士2021、父親的葬禮、浪漫洩漏等等,個個都是經典佳作。
但是第二季呢,在第二季作品上極少看到純粹喜劇的影子,除了少爺和我、胖達人2等幾個組合是真正的搞純粹的喜劇外,其他大部分演員都是在搞應試喜劇,搞那些動不動就上價值讓人哭的爛俗橋段。
關鍵讓人悲哀的是,搞應試喜劇的組合,還得了年度冠軍,真的太不可思議。純粹的喜劇在這個舞臺上,已經乏善可陳如鳳毛麟角了,第二季應該叫《一年一度悲劇大賽》。
03 不哭也不包餃子
為什麼都願意搞應試喜劇,因為創作簡單,只要讓人感動讓人哭就行。
而真正的喜劇,純粹的喜劇,創作難度極高,作品的構思精巧,每個包袱都恰到好處,上世紀出了太多的經典喜劇小品,比如《吃麵條》《誰是主角》《打工奇遇》《如此包裝》《昨天今天明天》《虎口遐想》《宇宙牌香菸》等等。
雖然上面說的這些小品,有的也帶有一些批判性和教育性,但是融合得很巧妙,再者它的出發點並不是刻意的去教育,而是去娛樂大眾,所以它們還是算純粹的喜劇。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特別認可:能帶給別人快樂的,是最高貴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老一輩藝術家的純粹喜劇小品做到了,而當前的應試喜劇恰恰拉低了真正的喜劇,也尷尬了大眾。
在今天,應試喜劇大行其道,導致整個喜劇行業走向衰亡,嗚呼哀哉!
真心希望,在2024年的春晚舞臺上,不要再讓我們看到一起包餃子的小品了,不要再讓我們看到教育大眾的小品了,更不要讓我們看到故意惹大眾哭的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