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華為拒絕比亞迪,而比亞迪又與大疆合作的訊息引發了業內的熱議。
此前據36氪報道,近期大疆車載已經收到比亞迪和一汽集團的明確投資意向,比亞迪除了在推進大疆車載的投資流程,也曾有意接觸華為車BU,但後者認為雙方合作空間不大,進行了婉拒,雙方未進入實質性投資流程。
在這則訊息中,業內更多把注意力投向了後者,華為為何拒絕比亞迪,引發了很多猜測。據業內透露,華為車BU與長安汽車率先合作,之後邀請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賓士、奧迪、一汽等車企參與合資公司的融資,也並未向巨頭比亞迪丟擲合作意向。那麼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華為拒絕比亞迪背後,保護其合作伙伴的競爭力?
如果我們從行業競爭方向來猜測,就會發現比亞迪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契合度不高,首先兩者是競爭對手,且都是技術玩家,比亞迪是行業龍頭,而華為是潛在頭部玩家。華為未來要面臨的對手很可能就是比亞迪。
因為在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決戰賽場就是智慧化。比亞迪三電最強,但業內普遍認為比亞迪在智駕領域是其薄弱項,但在智駕能力上,華為被公認為最強的選手。
華為車BU提供智慧駕駛、智慧座艙、數字平臺、智慧車雲、AR-HUD與智慧車燈等業務,其智慧駕駛依賴於鐳射雷達,此前問界、阿維塔上搭載的華為ADS 2.0高階智慧駕駛系統使用了華為192線鐳射雷達。
因此,如果比亞迪與華為車BU有接觸,那麼或許想借助華為量產低成本智駕方案,強化科技與成本優勢。
但從目前來看,華為拒絕了比亞迪,比亞迪則敲定了與大疆車載的合作。大疆車載智駕目前主打“價效比”路線,已推出新一代智駕方案“成行平臺”,不依賴高精地圖和鐳射雷達實現城區 NOA,即將量產搭載。大疆表示,得益於“成行平臺”極限壓榨硬體潛力的特點,在有限的資源和功耗約束下同樣實現高階智慧駕駛功能。
行業認為,除了華為車BU外,大疆車載是目前唯一能拿出量產低成本智駕方案並供應第三方的國產公司。其他企業,例如小鵬的智駕方案僅限於自有品牌汽車使用。
但比亞迪在智駕上也在大力投資,比亞迪還投資了地平線,並與Momenta聯合成立了迪派智行。
因此,在這裡就清晰了。三電是比亞迪的招牌,智駕是華為的大殺器。如果比亞迪擁有三電強項+最強智駕能力,那麼比亞迪就是無敵的存在,其將對華為系賽力斯、長安汽車的合作伙伴車企造成壓制。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拒絕比亞迪,或許是為了保護其現有合作伙伴,確保它們手裡的競爭優勢。
如果比亞迪也同時使用華為高階智駕方案,那麼比亞迪的壓制力與銷量或許還將再上一個臺階,進一步削弱其他車企的競爭力。
因此,在這裡我們就清晰了,華為拒絕比亞迪背後,原因或在於比亞迪太強了,華為的定位是為車企賦能,但事實上,華為的能力更多用於那些競爭力尚有不足的車企,像比亞迪這種超級頭部,強者為強者賦能,本質是進一步壓制了其合作伙伴陣營的其他玩家。
比亞迪與華為的基因相似,兩者的智駕路線之爭打響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比亞迪與華為在基因上其實很像。兩者都是技術流派玩家。
從華為來看,據華為2022年年報,到2022年底,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累計投入30億美元,同年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營收為20.77億元。
但經歷了2023年的這一波增長,華為車BU的人數規模或許已經進一步擴大了。
在業內看來,比亞迪智慧化還需要補短板,事實上,比亞迪從電動化到智慧化都不弱。
根據業內透露的資料——比亞迪擁有25000名工程師的電動化天團;15000名工程師的智慧化天團;11000名工程師的電子研發天團;10000名工程師的汽車整合天團;10000名工程師的電池天團;7000名工程師的動力總成天團;5000名工程師的半導體天團;3000名工程師的新材料和基礎科學天團;3000名工程師的商用車天團;2000名工程師的軌道交通天團。
比亞迪有11個研究院、超9萬名工程師,這麼龐大的技術人才儲備,潛力非常大,也將幫助比亞迪在智慧化層面進一步突破。
前華為軟體部總裁王成錄曾公開表示,“華為眼裡看所有東西都是手機,車是帶四個輪子的手機”。華為的智慧化聚焦在軟體、演算法、螢幕、AR,它的競爭力聚焦在螢幕尺寸、晶片廠商,鐳射雷達,佔用網路、大模型等。
但是比亞迪的電很厲害,在這基礎之上的智慧化有自己的特色,在比亞迪看來,智慧不應該只是軟體、演算法、螢幕、AR,更應該是底盤、輪胎、轉向的深度智慧化,也就是比亞迪所說的整車智慧。
因此,華為與比亞迪的智慧化路線之爭打響。從今天來看,比亞迪又有了大疆這個合作伙伴的加持。大疆車載“成行”平臺使用雙目視覺感測器直接獲取路面物體深度資訊,類似人眼的功能,而不依賴於鐳射雷達提供的高精度深度資料,從而降低系統硬體成本。
從比亞迪的戰略來看,是既有鐳射雷達,也有雙目視覺感測器路線。大疆車載的智駕方案擁有雙目視覺、價效比等特性,還有自己的鐳射雷達以及產線,是業內為數不多同時兼具軟體硬體能力的智駕技術公司。
比亞迪一直以來的戰略思路都是科技為本,成本為王,主打價效比和錯位競爭,與大疆的智駕路線契合度頗高。
大疆會是華為另一個對手?
如今比亞迪在智慧化上有了大疆的加持,或將進一步降低了高階智慧化的硬體成本,大疆全套視覺感測器成本低至5000元相當於一顆鐳射雷達價格。
比亞迪一直主打“30萬以上車型標配,20萬車型選配”的戰略,也就是說,比亞迪可能會將原本在30萬~40萬以上的中高階車型才有的智駕技術下放到20萬到30萬區間。
以比亞迪的市場體量,也將間接推動大疆智駕能力的壯大與進階,而大疆同樣是技術玩家,尤其是我們看到,仰望U8已經搭載了車載無人機,包括智慧換電,停機坪自動託舉以及無人機自動收納等功能,也非常吸引眼球。
2023年12月,大疆車載與奇瑞合作推出量產車型iCAR 03,不同於華為等任何國內現有智駕車型,iCAR 03使用7V純視覺感測器方案,全車沒有一個毫米波雷達或超聲波雷達,這也意味著其是國內第一輛依靠純視覺感知硬體實現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車。
至此,智駕路線之爭有了三重分支,華為是鐳射雷達,特斯拉堅持純視覺路線,大疆車載使用雙目視覺感測器路線但也預留支援鐳射雷達。
因此,華為拒絕比亞迪之後,與大疆合作,以比亞迪的市場體量,很可能帶動大疆智駕的快速壯大,畢竟,王傳福此前表示,比亞迪將在2024年推出10餘款搭載鐳射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大疆目前已推出國內首套量產“真”純視覺L2+智駕,與華為一樣,大疆也是全球領先的鐳射雷達廠商。比亞迪在高階智駕車型的發力,將進一步利好大疆。
而大疆也在與華為爭奪客戶,據36氪報道,在餘承東喊話一汽投資華為車BU當天,一汽團隊就在大疆洽談合作,“公司樓下停滿了紅旗車隊”。
從目前的發展勢頭與潛力來看,大疆很可能將成為華為在智駕戰場的一個強勁的實力派對手,國內的技術流派也將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也在間接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總體綜合競爭力,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技術高階局之爭,還有的看。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