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黃佳瑤
編輯|t
引言
太平軍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具有奇幻色彩的一支軍隊,無論是它作為農民武裝的軍隊底色,還是它在推翻清政府和抗擊列強上的貢獻,都讓人們津津樂道。
而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莫過於太平軍十四日攻克南京的壯舉。要知道作為六朝古都,南京的政治經濟地位可以說是僅在京城之下,這樣重要的一座雄城卻被太平軍十餘日攻克。
甚至守城的四千八旗勁旅無一倖免,太平軍究竟有什麼魔力?
一、站不滿城牆的八旗勁旅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的地位都毋庸置疑,尤其是對於清政府來說,南京還是前明曾經的首都,對於南京的控制慾更甚於其他朝代。
所以要說是清政府疏忽大意才讓太平軍鑽了空子,拿下南京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在安慶被太平軍攻克之後,咸豐帝就做出了預判:“勢必順流而下,直逼江寧。”
既然咸豐都已經知道了太平軍將要進攻南京,南京守軍更是應該早有防備才對,卻為何只守了十四天便城破人亡了呢?
南京城的易守難攻主要有兩點,一是地利,二是城高。
首先是地利,長江天險對於南京是第一層保障,只要長江不失,太平軍就很難對南京形成完整的包圍,清軍也可以隨時利用長江水師對太平軍的後勤線進行襲擾。
然而在一個月前的武穴會戰中,清軍的水師就已經被打得潰不成軍。整個長江天險都落到了太平軍手裡,沒了長江,南京的守軍就只能被圍在孤城中,再無半點還擊的餘地。
然後是城高,南京城周長九十六里,垛口一萬六千餘,城牆最高達二十六米,這樣一座雄城如果守衛得當,以太平軍的軍備水平想要速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前提是守衛得當。
然而此時風雨飄搖中的清政府兵力空虛、財政枯竭,又哪裡來的餘力派兵守衛南京城?因此南京城內除去招募的一萬五千餘民夫之外,只有四千名八旗勁旅外加一千二百的綠營兵。攏共五千二百人的正規軍,連一萬六的垛口都站不滿,這城防自然是四面漏風。
天險先失,城高難據,南京城被破好像是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雖然正規軍少,但如果能夠發動民眾齊心守城,再如何也不至於十四條破城,然而清軍的騷操作這才剛剛開始。
二、從九江到南京——滿清陸跑跑
首先是民心向背,不同於鴉片戰爭,太平軍並非異國侵略者,相反都是一些與南京城民眾同族同種的漢人,反而守城的八旗兵倒成了異類。
雖然在兩百多年的統治下,南京民眾不至於直接反叛。但江寧布政使祁宿藻,想依鴉片戰爭舊例籌款的念想,只能說是異想天開了。
而清軍的不得人心是自上而下的。
清軍並不是不知道“孤城不守”的道理,在太平軍合圍前,清軍在城外雨花臺部署了3000正規軍,和南京城成犄角之勢,相互呼應。
然而清軍前腳在雨花臺布兵,後腳為了守城直接將城門用土袋封死,城外的3000清軍可沒有為大清死社稷的想法,乾脆雨花臺也不守了,一齊回了南京城內。由此也可以見得清軍的軍紀鬆弛,公然違反軍令也是家常便飯。
可要指責雨花臺守軍棄守陣地也沒道理,因為他們的頂頭上司陸建瀛就是個帶頭跑路的陸跑跑。
陸建瀛被指派為欽差大臣督師九江,先是輕敵葬送兵力,然後又被太平軍嚇得一路從九江跑回南京,路過安慶,安慶巡撫邀他入城,陸建瀛卻停都不敢停,後來被祁宿藻“面責”也只是“大窘,稱疾謝客者三日”。
有這樣一個上司在,試問雨花臺守軍又哪裡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他手裡?
至此,太平軍還未攻城,南京城內已經是軍民相疑,上下異心,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佔,主持此戰的太平軍名將林鳳祥知道,南京城破,就在近日。
三、楊秀清:有擒得旗人者,賞銀五兩
雖然南京城內的清軍已經是紙老虎,但攻打這樣一座雄城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三月七日,先行趕到南京城下的李開芳,先是佔據南京城外高處搭設炮兵陣地,用以轟擊南京城的高牆,然後又讓手下兵卒幾十人為一隊輪番襲擾守城的清軍。
由於守軍大多是臨時招募的鄉勇,根本不聽號令,都沒有看到太平軍的人影,便濫射一通。除此之外,李開芳還讓手下給驢掛上燈籠,誆騙清軍讓其以為太平軍大軍已至,不敢出城交戰。
一番折騰下,南京城內人困馬乏,而攻城也隨之開始。
三月九日,太平軍開始向南京城進行威懾性炮擊,“砰礴之聲,一日不絕”,南京守軍本就惶惶,此刻更是被炮聲嚇得連忙開炮回擊,白白浪費彈藥和精力。
三月十日,整好以暇的太平軍出現在城下,做出攻城姿態,已經被炮聲侵擾一夜的清軍只能繼續炮擊,本就帶病的江寧布政使祁宿藻,強撐著上城門督戰,卻被炮聲、呼喊聲嚇得吐血昏厥,不久便一命嗚呼。
三月十一日,聚寶門城樓被太平軍炮擊,陸建瀛被嚇得坐立難安,不知他此刻是否又起了逃跑的心思,但此時再想逃已經是為時已晚。
三月十二日,太平軍水師順江而來,對南京城完成了包圍,南京城易主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此後的幾日裡,太平軍一邊挖掘地道準備爆破城牆,一邊派人安撫城內民眾,保證對家門口寫上“王”、“大”、“十”等字樣的絕不侵擾,同時也定下了決戰的時間——三月十九日。
三月十九日,準備就緒的太平軍引爆炸藥,儀鳳門處城牆應聲而倒,隨著城牆的倒下,守城的清軍再也沒了頑抗的心氣,雖然也抗住了幾波小攻勢,但也於事無補。
危難之際,城內滿漢之間的嫌隙愈發擴大,滿洲鑲紅旗江寧將軍祥厚下令,將四千八旗勁旅與滿人遷入滿城負隅頑抗。由於太平軍向來仇視滿人,滿城老幼擔心城破被屠,紛紛登上城牆抗擊太平軍的攻勢,一時之間氣勢如虹的太平軍竟被阻在了滿城之下。
楊秀清見手下士卒傷亡過大,決定“準滿人拜降”,放清軍一條生路,但祥厚卻一意孤行,仍舊不降。楊秀清一怒之下調來大炮轟擊滿城,滿城隨破,祥厚兵敗自刎,楊秀清隨之下令:有擒得旗人者,賞銀五兩!
至此,四千八旗盡皆覆沒,城內滿人也是死傷無算,南京城方歸太平軍所有。
從三月七日太平軍抵達南京城下,到十九日攻破滿城,南京易主只花了區區十四天,能如此速勝一部分是因為太平軍打得好,但更多的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軍民之間毫無信任,上下之間只知推諉,如此就算有山河之險、百丈高牆,也只是十四日城破和四十日城破的區別。
參考資料
微信讀書.崔之清.太平天國戰爭全史.[OL]
搜狗百科.祁宿藻.[OL].
百度百科.陸建瀛.[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