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廣東一位老太太曾慎其讀了一份別人寄來的雜誌,頓時淚流滿面。
雜誌中一篇名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文章,講述了“黃總設計師”的光榮事蹟,老太太讀著讀著竟然發現,裡面講的好像就是自己那30年沒有回家的兒子。
她的三兒子黃旭華自從30年前離開家之後,就一直沒有回家,家裡人寫信問他在外面幹什麼他也從來不回答,就連父親和二哥去世他都沒有回來,讓親朋好友都對他無比失望。
而如今看到這份雜誌之後,身為母親的曾慎其才知道,她心心念唸的三兒子竟然是一位國家功臣……
突如其來的離別
1893年出生的曾慎其和丈夫一共有7個兒子和2個女兒,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這些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
她十分疼愛的三兒子黃旭華十分有出息,讀了國立交通大學的造船系,從事造船工作,妻子是俄語翻譯,兩人在上海結婚,新中國成立後在造船部門工作,生活幸福,工作充實。
曾慎其為三兒子的成就而感到十分驕傲,看著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她內心無比高興,然而1957年之後,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1957年三兒子黃旭華回家探望,帶著妻子李世英,祖孫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其樂融融。
然而就在這期間,黃旭華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說要他馬上動身到北京,有公事需要他辦。
黃旭華沒有多做猶豫,趕緊收拾了行李帶著妻女來到了北京,相關領導對他說的話讓他感到十分意外:
“國家需要進行核潛艇的研究,選中了你,這項工作是需要絕對保密的,不能向家人透露任何工作資訊,甚至連工作單位都不能對任何人說,你能不能做到?”
黃旭華想了想家中的母親,如果三十年不告訴母親自己在做什麼,甚至不回家,對於他來說是多麼煎熬的一件事情。
但同時他也知道,國家在核潛艇研究方面處於一窮二白,正是缺乏人才的時候,如果自己拒絕接受這個任務,豈不是對不起多年來學習的知識,對不起國家對自己的培養。
經過一番心裡掙扎之後,他做出了決定——接受這項任務。
從此以後他隱姓埋名,對親朋好友隱藏了自己的居住地址,工作地址也只有同單位的人知道,對親朋好友完全保密,如果家裡人有急事找他的話,就只能把信寄到一個對外公開的地方,然後再由這裡的人轉給他。
從此以後,黃旭華彷彿是人間蒸發了一般,家人想讓他回家看看的時候,從來沒有得到過回應,逢年過節也再也看不到他回來的身影。
另外父親母親生病、兄弟姐妹結婚這樣的事情,給他寫信他也很少回信,就算回信也只是“工作繁忙,無法回去”的簡短話語,家裡人問他在什麼單位工作竟然會如此繁忙,他也從來沒有回答過。
兄弟姐妹們抱怨:“三哥肯定是在外面過著好日子,把這個家給忘了,覺得不需要這個家了,所以再也不想回來了。”
身為母親的曾慎其常常安慰其他孩子:
“老三不回家肯定有他的苦衷,我不相信他會是這樣無情無義的人,更不相信他會在外面做什麼壞事。”
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曾慎其在心裡還是沒底,她不知道三兒子在外面究竟是工作繁忙還是遇到了什麼事,她反覆回憶三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禁懷疑自己,難道這個家有什麼讓對不住老三的地方嗎?
其樂融融的家庭
曾慎其和丈夫都是能夠識文斷字之人,曾慎其從小生活在農村,在母親的辛苦供養下讀了學堂,後來畢業於醫院婦產科,和醫生黃樹榖結為了夫妻。
夫婦倆在廣東汕尾田墘鎮開了一家診所,給鄉親們看病,給孕婦接生,他們把醫藥費和出診費定得非常低,讓鄉親們在他們這裡都能夠看得起病。
有時候遇到拿不出錢來的人,他們還會直接給人免掉費用,大家都對他們讚譽有加,窮苦人也都對他們非常感激,久而久之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來他們這裡看病,他們的日子也算過得富足而充實。
在當時的亂世之中,他們養活了家裡的9個孩子,與周圍大多數家庭相比算是一個奇蹟。
許多人說這得益於他們懸壺濟世,造福鄉鄰,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待人和善、對工作認真,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同樣充滿慈愛和關懷,因此才過得如此幸福美滿。
其中對於三兒子黃旭華的培養,夫婦倆更是花費了許多心思,從小就供他讀學堂,衣食住行無微不至。
後來抗戰爆發,黃旭華想要繼續讀書,不得不告別家人到外面,先後輾轉廣東、廣西、重慶,後來考上國立交通大學造船系,期間因為戰亂和家裡人有了十幾年的分別。
抗戰一勝利,黃旭華就趕緊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們終於得以相見,這時候身為母親的曾慎其才知道兒子在外面多年來都經歷了多麼艱苦的求學過程,並且為兒子能夠有如今的出息而感到高興。
後來黃旭華在1956年和同事李世英結婚,並在第二年帶著妻子回家探親,沒想到後來他這一走,就是三十年的分別。
30年的悲歡離合
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黃旭華幾乎過著隱姓埋名的日子,工作的地方有時候在實驗室,有時候在大海邊,有時候經歷著風吹日曬,有時候冒著生命危險為新研製的潛艇做試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他有時會在夜深人靜想起家裡人,但也僅僅是無奈地黯然神傷,默默思念著家中那慈愛的母親。
他知道家人可能會無法理解他表現出的疏遠,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把它走下去,他相信等未來一切公開之後,他一定能夠獲得家人的理解。
在此期間,黃旭華先是擔任了中國核潛艇研製專案的副總工程師,他帶領研究員們白手起家,透過蘇聯此前提供的零星的技術資料不斷摸索嘗試,把我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帶動了起來。
後來核潛艇進入水下試驗階段,他和研究員們一起遷居到葫蘆島,在簡陋的環境中忍受著風吹日曬,讓我國的核潛艇從無到有,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於1970年正式下水。
1986年黃旭華到深圳出差,思鄉心切的他向上級提出申請,想回家看看近30年沒見面的親人,經過上級的同意之後,他滿心激動地趕回了家。
回到家裡後發現,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父親和二哥已經去世,母親也已經滿頭白髮,失去了工作能力,而其他兄弟姐妹也都相繼有了自己的家庭。
雖然整個家再也不是以前的樣子,但是大家依然因為他的歸來而十分高興,紛紛聚在一起來看他,詢問他這些年來過得怎麼樣。
對於其他的各種問題,黃旭華還都能勉強回答,而只要一提到工作單位和工作內容,黃旭華就隻字不提,要麼沉默,要麼轉移話題,讓大家感到十分尷尬。
每當這時母親都會出來打圓場,讓大家不要再追問。
黃旭華這次在家只待了三天,這三天讓他感到老家的溫暖,但也使他十分煎熬,他多麼想告訴親人們自己在外面是為國家做事,但是他又不能這樣做。
3天后他離開了家鄉,再次回到工作崗位,家裡人依然不知道他做什麼,而直到一年後的一天,母親意外看到了一本雜誌,頓時明白了一切,淚流滿面。
這天93歲的曾慎其讀到了一本雜誌,上面有一篇名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文章,裡面講到一位設計核潛艇的“黃總設計師”,然後又看到了“老家廣東”、“妻子李世英”。
曾慎其逐漸激動起來,這些資訊怎麼和自己的三兒子黃旭華那麼吻合?她接著把整篇文章反反覆覆讀了許多遍,所有的資訊都和老三沒有什麼出入,曾慎其頓時晃過神來:原來老三就是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她馬上把其他的幾個孩子叫到身邊,告訴他們這一切:
“老三不是什麼忘恩負義的人,他是為國家做事的功臣,你們要理解他,尊重他,他在外面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們不能再傷了他的心。”
幾個孩子紛紛點頭答應。
此時的黃旭華的工作性質已經可以公開,他多麼想在這時候多抽出時間來在母親身邊盡孝,可惜子欲養而親不待,1995年母親曾慎其摔了一跤,從此臥床不起,不久之後就陷入病危,在意識模糊之中不斷念叨著黃旭華的名字。
黃旭華收到訊息後火速趕回老家,走進屋子時母親已經陷入昏迷,黃旭華拼命呼喊著母親,母親用盡最後一點力氣睜開眼睛,用力握著他的手,說完了最後一句話:“我讓他們別告訴你,知道你工作忙。”
說完便手中一軟,失去了意識,就此離開了人世。
結語
黃旭華知道自己這一生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到孝心,對母親有著許多的愧疚,而在他短暫在家的時候,母親曾經告訴他:“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但其實對國家盡忠就等同於對父母盡孝,因為只有建設好國家,才能保護好每一個小家。”
黃旭華知道這是母親對他的安慰,也是不想讓他工作的時候分心,如今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好好為國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不辜負母親幾十年來對他的理解和關心。
- 作者:魯道夫
- 編輯:魯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