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半兩濁酒
編輯丨半兩濁酒
前言
在我國的新疆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伊犁河谷。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伊犁河谷歷經多次抗戰,最終失而復得成為我國領土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那麼新疆的伊犁河谷到底有多重要?
一、歷史悠久 歷史重地
伊犁,這片古老的土地自古以來便是多種文明的交匯之地,同時也是歷史上諸多政權的爭奪焦點。它見證了無數朝代的興衰更迭,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在先秦時期,伊犁地區曾是塞人生活的牧場。直至公元前60年,漢朝在這裡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標誌著伊犁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不僅鞏固了漢朝對西域的控制,也為後來絲綢之路的偉大繁盛奠定了最夯實的戰略基礎。
進入隋唐時期,伊犁地區經歷了多次民族遷徙與融合。這裡曾是西突厥及回鶻的地盤,隨後又成為蒙古諸王的封地。到了明末清初,伊犁變為準噶爾部的遊牧地,見證了蒙古族在這一地區的活躍。
清朝時期,伊犁的地位越來越明顯。1762年,清政府在此設立伊犁將軍,總管天山南北和巴爾喀什湖及帕米爾諸地,確立了伊犁在中國西部邊疆的核心地位。然而,眼看著隨著清朝一步步走到下坡路,一旁的虎視眈眈沙俄有了蠶食我國領土的想法,在1864年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一下子割佔了包括伊犁河在內的44萬平方公里領土。
面對國土一步步淪喪的危機,著名愛國將領左宗棠毅然決然地扛起收復祖國失土的重任。1875年,已經63歲高齡的左宗棠毅然決然抬棺出征,誓言拼命也要奪回新疆。經過一年的艱苦奮戰,他成功收復了除伊犁河外的新疆全境。然而,野心狡猾的沙俄仍拒不歸還伊犁河谷,企圖永久佔據吞併這塊寶藏的土地。
但是左宗棠並未放棄,他在1880年再度北上伊犁,準備與沙俄展開一場生死之戰。最終,在清軍的強大壓力下,沙俄放棄野心妥協了。1881年,雙方簽署了《中俄改訂條約》,中國得以收回部分伊犁河谷的領土。
在左宗棠新疆收復之後,於1884年設立新疆省,朝廷派劉錦棠出任首任甘肅新疆巡撫,駐迪化(如今的魯木齊)。從此以後,伊犁從新疆的中心轉變為邊防一線,身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二、物產豐饒寶藏伊犁
伊犁河流域,這片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角的寶藏土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從有歷史記錄以來就十分重要。它坐落在雄偉的天山北支科古琴山-婆羅科努山與中支哈爾克山-那拉提山之間,是我國天山水資源最為充沛的山段。
作為新疆徑流量最豐富的流域,伊犁河孕育了廣袤的灘地和佔地面積多達200,000公頃的淡水沼澤。憑藉著年徑流量達228億立方米的豐沛水量滋潤著這片土地。
因為河道密佈,伊犁河流域成為了一個天然的地理樞紐,連線著新疆和中亞的地區。這樣的地理態勢使得人們既可以沿著天山穿越巴里坤湖或輪臺山道進入玉門關或南疆,也能避開險峻的帕米爾高原,經由“兩河流域”(伊犁河、楚河)南下,直通中亞核心區域。
伊犁河谷的自然環境一樣得天獨厚。雖然深處內陸,但向西敞開的地形讓來自北大西洋的溼潤西風得以深入,在山地的迎風坡形成地形雨,使得伊犁河谷在西北乾旱地區中宛如一個“溼島”,成為動植物的水資源寶庫,為新疆的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自然支撐。
三、如今是共和國的重要戰略地
伊犁河谷,位於亞歐板塊的中央地帶,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其地理位置對於中國北疆和南疆來說尤為關鍵,不僅因為它是一個溝通兩地的橋樑。
加入一旦失去控制,新疆可能會因天山和沙漠戈壁的地理障礙而被割裂。幸運的是,今天,G219國道和獨庫公路一路貫穿伊犁河谷,這兩條道路極大地促進了南北疆之間的經濟往來與合作。
尤其是獨庫公路,這條歷經十年時間、數萬建設者奮鬥完成的天山公路,已成為一條真正的景觀大道,但是每年僅在6至10月期間開放,因為天山山區的冬季降雪和結冰等自然條件。
伊犁河谷本身就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寶地。這裡三面環山,周圍的山峰像守護神一般守護著這片土地。由於伊犁河谷地處內陸,遠離海岸線,使得那些海上軍事強國也對此束手無策。在歷史上,明清政府就已認識到這裡重要的戰略價值,在清朝乾隆年間在此設立了八座衛星城,總統稱為“伊犁九城”。
除了美麗的風景之外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伊犁河谷還擁有“西域溼鳥”、“塞上江南”的美稱。
在一年6月至10月,這裡便迎來了最氣候宜人的季節,也是旅遊黃金期。此時,薰衣草盛開,形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每年會舉辦盛大的薰衣草節。伊犁河谷整體氣候溼潤,是新疆最為溼潤的地區,擁有將近8000萬畝的草場,森林和耕地,為當地的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生產的新疆阿克蘇、葡萄、哈密瓜、薰衣草等農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駕遊是遊覽伊犁河谷,沿途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雖然地區偏遠加油站的密度不大,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這片人間仙境的熱愛和嚮往。夏天的伊犁河谷,如夢如幻,彷彿是天神的後花園,讓人沉醉其中,不願離去。
伊犁河谷的歷史同樣引人入勝,古絲綢之路上的夏特古道便是其中的代表。霍城、昭蘇、闊克蘇大峽谷、喀拉峻、巴音布魯克等地,每一處都充滿了迷人的色彩,滿足了人們對仙境的所有想象。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地大物博,擁有的美景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國家。
筆者認為
從漢朝時張騫出使西域;從唐高宗時期中國版圖的擴張,到唐玄宗時期因國力衰退失去西域控制,再到唐宣宗時期李繼遷成功收復失地;從明清時期蒙古和準噶爾部族的頻繁侵擾,到清康熙年間康安、張廣泗等將領浴血奮戰平定戰亂;從列強的覬覦到民國時期人民團結一心捍衛主權,直至曾紀澤在與沙俄的談判中據理力爭,最終收回伊犁河谷。這些歷史事件不僅見證了伊犁河流域的戰略重要性,也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抗爭的愛國情懷。
如今,伊犁河流域依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旅遊景點。隨著國內旅遊的爆火,祖國的大好河山也不必國外的景點遜色,希望螢幕前的讀者能夠有機會遊覽一下大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