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編輯:夏有喃風
近兩年來,預製菜這個概念“熱得燙手”,眾多企業資本對此趨之若鶩,彷彿成了新的風口。
根據相關資料,我國預製菜市場在2022年時規模為4196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成長到萬億規模,這就讓很多大佬坐不住了。
“核酸大王”張核子成立了核子農業科技,加入預製菜賽道,馬雲同樣斥資千萬創立了“馬家廚房”,也想要分一杯羹。
然而如今很多消費者都是聞預製菜而色變,若是哪家餐館飯店被實錘出菜品是預製菜,那肯定得遭到食客們的唾棄。
去年就因為“預製菜進校園”這件事,家長們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央廣網也出來力挺說“孩子們的飯菜不能一熱了事”。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有的商家直接對預製菜一刀切,還能以“現做現炒”為噱頭攬客,有的則是偷偷用,既不刻意宣傳菜品是否現做,也不主動承認使用預製菜。
但有家餐飲品牌卻敢直接“明牌”,光明正大地告訴消費者他家用的就是預製菜,它就是米村拌飯。
有網友拍到,米村拌飯某門店的員工一箱一箱地往店裡搬預製菜,絲毫不帶掩飾,甚至在食客就餐時,服務員直接把預製的拌飯醬料包剪開倒進顧客碗裡,主打的就是一個“真誠”。
不過即便如此,米村拌飯卻沒有因此收穫罵名,生意還是依舊紅火,甚至在去年趕在年關之前全國門店突破了1000家。
餐飲同行們是既不解又羨慕,自己家用預製菜得偷偷地來,生怕顧客發現後再也不來了,怎麼米村拌飯光明正大地用,生意還越來越好呢?
擴張快,關店少,這家店羨煞同行
2023年12月10日,有“東北麥當勞”之稱的米村拌飯全國門店數量正式突破1000家。
在中式連鎖快餐品牌中,從1到1000,老鄉雞用了18年,鄉村基用了24年,而米村拌飯只用了不到十年。
這家店曾多次登上央影片道,還曾被評選為“延邊美食名片”,在2019年是還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他們打出來的招牌就是“朝鮮族非遺美食”。
很難令人相信,一家光明正大用預製菜的拌飯店居然能夠征服愛吃麵的北方人,而且還是把貨真價實四個字看的很重的東北老鐵。
木村拌飯的門店大多聚集於北方的省份,光是東三省的門店數量加起來就超過了400家。
當然,開店多不算本事,開了之後能不倒閉那才是真的厲害。
去年第三季度米村拌飯總共新開門店91家,而倒閉的門店數量卻是0,這可把那些“開一家倒一家”的連鎖餐飲同行給羨慕壞了。
如此壯舉,米村拌飯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它都有哪些底牌呢?
米村拌飯的第一張底牌就是實惠,這也可以說是餐飲行業最常用的一張牌,但人人都能用,卻不代表人人都能用好。
石鍋拌飯、金槍魚拌飯22元一份,安格斯肥牛拌飯24元一份,米飯3元一份無限續,海帶湯小菜免費任吃。
仔細看看其實也不算便宜,但凡事都是比出來的。
米村拌飯選擇開店的地方都是在一線城市的大商圈裡面,周圍開店的餐廳人均起碼在60+,甚至能上三位數。
在這些同行面前,米村拌飯才人均30+,可不得說上一句實惠嘛,只能說全靠同行襯托的好。
而且除了實惠之外,還主打一個“貼心+實心”。
國人吃飯講究“趁熱吃”,而米村拌飯的大部分菜品都是滾燙出爐的,再加上底下的鐵鍋容器,菜剛端上來的時候還能聽見滋滋響的聲音。
同時在菜品外圍,服務員還好套上一圈紙板,防止顧客被燙傷或是濺到油。
另外,有別於大多數連鎖餐飲品牌都採用的招加盟商方式,米村拌飯用的是以城市合夥人佔股20%走自營路線。
招加盟商雖然能加快門店擴張的速度,有利於品牌加快佔領市場,但也容易出現品牌與門店之間“各自為政,管理複雜”的窘況。
米村拌飯的合夥自營模式就比較好統一化管理,同時還把將品牌和供應鏈牢牢抓在手裡,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米村拌飯的發展也不是一直都順風順水的,它早期剛剛開始做品牌的時候,也因為找不清楚定位,菜品多而雜亂導致一度無人問津。
後來米村拌飯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三次劃選單,將店裡的單品從原來的30多個刪減到了十多個。
然後找準品牌定位,以“拌飯類”為主,從中挖掘爆款,一通操作下來,木村拌飯的營業額不降反增,門店數量也從2017年的60多家狂飆到如今的上千家。
至於最為人詬病的預製菜問題,也被米村拌飯用一種“我是用預製菜,但我的菜好吃又衛生”的態度給解釋過去了。
其實很多消費者也知道,餐飲連鎖品牌要保證門店菜品標準化,模式化,最終都避免不了要走上預製菜的道路,人們討厭的是你明明是預製菜,但偏說自己是現做的,價格還死貴。
而米村拌飯則是直接明牌起手,大大方方告訴顧客,從而將預製菜對品牌的影響降到最低,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
除了在菜品質量上做好把控外,米村拌飯對於自家品牌的營銷也是不遺餘力,一招“蹭熱度”用的爐火純青。
去年魏大勳休息期間去木村拌飯吃了次飯,被網友“抓到”,米村拌飯官方立馬發博,一條“魏大勳來吃俺啦”直接火出圈,吸引眾多網友去打卡吃“孟宴臣同款”。
前段時間哈爾濱旅遊大火,木村拌飯也不忘蹭一波熱度,米村官博每天啥事不幹,就專門在微博到處點贊跟自己相關的帖子,活脫脫一個“網路街溜子”。
所以,無論是在營銷上也好,菜品上也好,木村拌飯的目標都很明確地將客戶群體對準了年輕職場打工人。
這個群體平時工作忙,吃飯追求效率的同時又想吃好點,對於預製菜沒有那麼深的牴觸,他們連一份自熱米飯都吃的香,更何況是米村一碗熱騰騰又好吃的拌飯呢?
但還是有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惑,既然有這麼多人不喜歡預製菜,它怎麼又會成為連鎖餐飲行業的大趨勢呢?
預製菜正在佔領我們的餐桌?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追求速度似乎成了人們的常態,出行要快,做事要快,吃飯更是要快。
正是抓住了消費者追求效率方便的心理,預製菜應運而生並大行其道,逐漸佔領了人們的餐桌。
預製菜最早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由淨菜發展而來的,在80年代的時候慢慢在亞洲國家發展起來。
當時預製菜在日本發展地最快,很多日本女性不想只做個在家煮飯做家教的家庭主婦,紛紛出來工作,所以預製菜就隨著便利店的發展而在日本逐漸興起。
90年代後,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進入國內市場,建立起了淨菜配送加工廠,國內由此慢慢出現深加工預製菜,不過還只是餃子、肉丸等易標準化的品類。
預製菜能夠有現在五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還得益於其經歷了三個發展節點。
一是,2010年後國內人工成本增加,很多連鎖餐飲品牌為了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開始著手建立中央廚房。
二是,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的興起,帶動預製菜發展進入了高速階段,B端放量增加。
三則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線下餐館閉店,預製菜的C端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不少預製菜企業獲得了一筆又一筆的融資。
至於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預製菜,甚至遇到用預製菜的餐廳,就決定下次再也不來這家了,首先一個就是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的觀念也從“有吃就行”“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轉變成如今的“安全衛生”。
如今的很多成品預製菜都有著重油種鹽的特點,在人們看來這既不健康,又不衛生。
同時隨著“科技與狠活”這個詞的興起,很多消費者都對食品新增劑這種東西開始上心。
與以往現做現炒的菜式不同,預製菜是從工廠或中央廚房出品的,需要將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的新增劑全部寫在包裝上,一連串不明覺厲的名稱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同時很多預製菜的保質期能達到幾個月甚至一年之久,更讓不少人吐槽:“保質期這麼久,能新鮮嗎?”
另外一點就是,預製菜對於吃貨來說,是沒有靈魂的。
如今的人都追求一種匠氣,但凡聽到哪裡有什麼純手工的美食都會去打卡一番,一些老餮吃菜不只是吃味道,更是吃那門手藝。
而預製菜都是成品或半成品,很多隻需要拿出來放在微波爐里加熱一下就搞定了,這就讓食客們感覺自己這個錢花的虧了。
然而,預製菜如今似乎成了餐飲行業的一種趨勢。
餐飲品牌要做連鎖,那就得門店統一規劃,菜品統一標準,但即便是同樣的菜譜,不同人做出來的味道也不一樣,這就勢必要發展預製菜。
可顧客又不喜歡吃,一聽是預製菜就喊著以後再也不來了,屬實讓餐飲老闆們進退兩難。
不過要說預製菜正在“攻佔”人們的餐桌,那倒也不盡然。
雖然如今預製菜行業發展一片火熱,看似“萬物皆可預製菜”,但整個行業目前還處於一個沒完全成熟的狀態,領軍企業尚未出現,餐飲滲透率也不算高。
而且我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這也註定了預製菜很難在我們的餐桌上成為主流。
結語
米村拌飯手握實惠和品質兩張王牌,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連鎖市場奪下一席之地。
餐飲行業無論怎麼競爭,終究萬變不離其宗,讓顧客吃好、吃飽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