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當今年三十不放假的訊息出爐之後,大家對這個年終盛典就更是少了很多期待。六點下班,七點到家,八點春晚開始,年夜飯吃啥?吃外賣嗎?不知道大家的年三十怎麼安排,反正小編家裡目前還是沒著沒落的。曾經的年味兒都去哪了?
說起來這件事也挺諷刺,畢竟農曆春節都已經成為世界級節日了。結果外國人反而能安逸享受年三十,倒是中國社畜們還得堅守工作崗位。更別說還有不少人在外地工作,就等著大年夜一家團聚呢,結果呢,居然還得上班!
當然也有人說,國家可是給了建議了,讓各個單位都按照實際情況來安排。萬一碰到個心軟的老闆,說不定就提前放假了呢?醒醒吧各位,啥叫建議,建議的意思就是你可以提,公司可以不聽。別說多放一天假了,到現在有多少私企連正常週末雙休都不能保證。但凡休假,就讓老闆像被割肉一樣,還想奢求多一天假,腳趾頭想想就知道沒戲。
也正是因為這些奇葩安排,讓不少上班族們已經腦補出了一場中式恐怖大戲: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冷冰冰的家;開啟電視,裡面是歡聲笑語的春晚現場,自己桌子卻只有殘羹冷炙;面對家人在電話那頭親切的問候,還要假裝自己過的很好。這樣的場面,僅僅是想象一下,就讓人覺得後脊背發涼。
如果僅僅是少一天假期也就罷了,最重要的是現在的新年真是沒年味兒了。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們,為啥喜歡過年嗎?因為有好東西吃,還有新衣服穿,走親訪友能領到壓歲錢。
然而等長大之後,才發現一切都變了樣子。有多少家庭現在還會自己架油鍋,炸豆腐、油果子和肉丸子呢?恐怕不多了吧,年輕人既沒有這個手藝,更沒有這個時間。老年人呢,不是身體不好,就是忙著帶孫子,哪有這個閒情逸致?
別說自己炸年貨了,許多硬菜甚至都買半成品的。小編曾經問過一個廣東朋友,是不是家家戶戶在過年的時候,都要吃佛跳牆。朋友回答,吃是要吃的,不過年輕人都不太會做了。有錢的家庭會找本地保姆,他們或許有這個手藝;普通家庭的話,都是在網上買預製菜啦,圖個方便。
還有北方人愛吃的大肘子、扣肉,一般都是買半成品,或者是在附近的酒樓裡預定。哪像小時候,一過了小年,整個居民區就瀰漫著迷人的香氣,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為新年美食作準備。這樣的感覺,恐怕只停留在了大家的回憶裡。
至於穿新衣,那也是小孩子的特權了,大人們最多買一個外套就草草了事。從錢包的角度來看,每個家庭成員都買全新的一身衣服,實在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而且在疫情之後,不少人都經歷了消費降級。看看商場裡動輒四位數的羽絨服,恐怕很多人都會望而卻步。
對於大家族來說,給晚輩發壓歲錢則是過年最大的一筆花銷。不管是侄子還是外甥,至少一百起步,少了自己都拿不出手。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整個莊子裡都沾親帶故。但凡出門一趟,就要發出去七八個紅包。一個春節過完,光壓歲錢這一項開支,就出去了一個月的工資。如果自己家裡也有小孩,那還好一些,大家互相換換錢而已。如果是單身狗呢,就只能主打一個光出不進,確實有些慘。
當然對於未婚未育的群體而言,發壓歲錢還不是最慘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言論,誰能受得了?小編曾經有一個女性朋友,雖然出生於小城市,卻早早在上海站穩了腳。經過幾年的打拼,不僅在老家給父母買了新房,自己也買了一輛不錯的車。沒想到去年過年,在家只呆了兩天就連夜跑路。一問才知道,因為沒有物件,全家人從年三十開始對她狂轟亂炸,初一中午甚至差點掀了桌。
而事件的導火索,僅僅是因為她不願意去見二姨介紹的相親物件!說起來,這個姑娘也是名校畢業,外企上班,年薪二三十萬。沒想到親戚介紹的居然是中專畢業,在廠裡上班的大齡剩男。聽了對方的基本盤之後,姑娘明確拒絕。然而在親朋的眼中,這種態度就是自視甚高,不忠不孝。為了不和親朋翻臉,姑娘只能連夜跑回上海,在租的房子裡過完了整個新年假期。
咱就是說,這樣的親戚和飯局,在過年時除了給人添堵之外,還有啥用處?難怪現在許多年輕人一聽過年就如臨大敵,畢竟只要上了飯桌,再喝上二兩小酒,自己就會變成眾矢之的。在老家人的心目中,不婚不育就是原罪,而且女生比男生的罪過更大。
既沒有好吃的,又要錢包出血,還要聽長輩嘮叨。恕小編直言,這樣的新年,確實是一點味道都沒有。更過分的是,就連大家最喜歡的過年專案,也都被明令禁止了,這樣的春節,還有什麼熱鬧可言?
有一些傳統的過年習俗,已經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然而到了今天,這些傳統卻被迫“叫停”,因此讓不少人大呼“少了年味兒”!你知道小編說的是哪些習俗嗎?
在漢代以前,中國就已經造出了煙花爆竹。由於古代人認為,光亮和響聲能夠祛除邪祟,因此每到新年之時,每家每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然而時至今日,由於環保和安全等種種原因,這項傳統竟然被生生叫停了。
這也讓大家更加懷念童年的時光,畢竟放炮可是我們曾經最喜歡的“春節限定節目”。還記得小時候,一過完元旦,街口就會出現不少大紅帳篷,這裡都在售賣各種煙花爆竹。
而父母也會牽著我們的小手,在這裡盡情選購。什麼仙女棒、天女散花、火樹銀花、3000響,都是我們滿滿的童年回憶。小一點的孩子們更喜歡摔炮和擦炮,大孩子們就已經敢自己放禮花了。還有年三十的晚上和初一初五,幾乎大家都是被炮聲叫醒,雖然擾了清夢,但卻實實在在的有年味兒。
自從禁放了之後,這種場景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從三十兒到初五,大街上都是冷冷清清。除了小區門口掛的幾個紅燈籠,幾乎看不出要過年的樣子。雖然耳朵清淨了,但是心裡卻空落落的,總覺的少了很多韻味。
除了禁炮之外,一些農村地區的廟會活動也被迫喊停。什麼舞龍舞獅,高蹺雜耍,都已經從大家的記憶中逐漸淡去。還有爸媽口中的垃圾食品:糖人、臭豆腐、羊肉串。在春節期間都可以破例,也成為了孩子們的念想之一。
春節廟會,彷彿也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童年限定,隨著年紀的增長,再也沒有感受過這樣熱火朝天的場景。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快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不少地區都停止了春節廟會活動,為的是保證安全,減少人員聚集。突然很心疼現在的小孩子,他們再也感受不到上一代人的童年快樂了。
春節,既是一年的終點,也是來年的起點。過去365天的壓力和煩惱,都會在這個交界點上暫時歸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是一年裡唯一可以放肆一次的機會。雖說各種禁令是為了安全,但是卻讓年味兒蕩然無存,這樣的安靜與平淡,真是普羅大眾們期待的新年景象嗎?
“一萬五千塊,夠不夠一家人過個新年?”24年伊始,某乎上的這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爭論。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居然吸引了超過70萬人瀏覽。簡單一個問題,卻隱藏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新年之痛”。
其中的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新婚小夫妻在外地上班,回老家需要高鐵轉黑車,單程就得五六百塊;在外一年沒有盡孝道,因此年貨要多多的買,雙方父母加起來需要四千多塊。
壓歲錢統一100,親戚長輩統一200,還有走親戚需要買牛奶和水果。大家族沒辦法,十幾家等著走動,這些裡裡外外就得7000。當然,男方父母和女方父親,每個老人還有2000紅包,又是6000塊的開支。這樣算下來,幾乎要花掉近兩萬塊錢。
對於這樣的新年賬單,網友們很同情,但回覆也很心酸“上有老、下有小,唯獨沒有自己”。雖說直接了點,但卻實實在在是每個中年人的生活現狀。每到年關,孩子們要穿新衣服,長輩們要孝敬禮物,一大家子張羅下來,全部都要從自己口袋裡出錢。
作為掙錢的頂樑柱,也著實不敢在年關時露怯,父母問起在外好不好的時候,沒人敢將真實生活娓娓道來。雖說工資還能看,但是房貸車貸教育費,哪個不是壓在中年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大家不是不想過年,而是真的過不起年。
如今的新年,早已不是我們回憶中的模樣。鞭炮聲、祝福聲,一聲比一聲飄的更遠。紅包、壓歲錢,一項比一項開銷更大。再加上積累了一年的辛苦與疲憊,恐怕很難再感受到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了。大家覺得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