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世界裡,科技似乎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科技沒有國界。
近日,以色列軍方要求谷歌和蘋果關閉以色列和加沙的實時交通狀況,暴露出西方科技巨頭面對政治和經濟壓力時的妥協態度。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西方科技巨頭谷歌和蘋果在政治壓力下所做出的行為。
以色列軍方要求他們關閉實時交通狀況的顯示,這一要求的真實意圖無疑是擔心這些資訊會暴露以色列軍方的活動軌跡。
對此,谷歌和蘋果公司也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並表示,他們將關閉以色列和加沙地區的實時交通訊息顯示。但實際上,這無疑是在政府的壓力下做出的妥協。
當我們回頭看看過去,谷歌在其創業初期就將“不作惡”的原則牢記心中,聲稱將對客戶體驗負責,對競爭對手公平對待,並在利益面前保持道德底線。
同樣,蘋果也一直堅持使用者隱私至上的原則,承諾鄭重其事地保護使用者的隱私。
然而,當他們面臨政治和經濟的考驗時,這些原則似乎都顯得無力。
而在中國市場,谷歌的行為也引發了爭議。中國政府發現谷歌地圖存在大量的違法測繪行為,甚至在南京這個小城市,就查處了超過兩萬件違法地圖產品。
發現這一問題後,中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關閉了谷歌地圖,這也讓我們認識到了資訊保安以及自主GPS的重要性。
而回到科技與戰爭的問題上,美軍在海灣戰爭和阿富汗大空襲中的行為也充分展示了科技對戰爭的影響。
憑藉精準的GPS定位系統,美軍能夠精準打擊目標,甚至達到90%的命中率。
這樣的案例也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特別是GPS,在軍事中的重要作用。
面對這樣的情況,《軸心國的戰鬥力》,我們應該警醒。科技並不是無國界的,而是在國際競爭中起著決定性的角色。
因此,我們要儘可能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提升我們自己的創新力。這也正是我們中國政府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執著於自主研發北斗的原因。
科技可以賦予我們力量,幫助我們在國際舞臺上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果我們希望在未來世界的競爭中更有優勢,那麼,科技創新的道路是我們必須堅持走下去的。那麼問題來了,科技到底是戰爭的燃料,還是和平的使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