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京八寶山是我國最高級別的公墓,能葬在這裡的都是領導人、烈士等卓越貢獻者。
然而,這個規矩在2003年似乎被打破了。
一位年僅24的女孩竟被安葬在了這裡。
不僅如此,在送別儀式上,北大博導曲三強親撰悼詞,央視名嘴撒貝南親自主持,北大校長更是哽咽致辭...無一不對她致以敬意。
這讓人十分不解,24歲的她為何被破例入葬最高級別公墓八寶山?她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北京日報客戶端】,2018年釋出,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突發惡疾 拒絕治療
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年僅24歲的張培祥被診斷出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被發現的時候早已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張培祥選擇了隱瞞。
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她的父母還是從湖南老家趕到了北京。
就在當時,即使張培祥飽受病痛的折磨,但她依舊堅持創作,她依舊堅持在論壇上釋出自己的作品。
當時,電視臺和出版社都想出錢幫張培祥治病。
但她自己知道再治下去,就是在浪費錢,所以拒絕了各方面的好意。
就這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展現出了常人沒有的從容。
因為她知道自己前20年走過的路有多苦,便想讓生命最後的時光輕鬆度過,在快樂中離開。
此話怎講?
姑姑恩情 沒齒難忘
張培祥出生在人跡罕至的山溝溝裡,農民家庭並不富裕,日子常常過得捉襟見肘。
父親因為常年下地幹活,落得一身病。
最可憐的是,母親也因為先天性疾病致殘,導致家裡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張培祥一個孩子身上。
所以,張培祥從小就要下地幹活,每天放學後除了完成作業,就是餵雞掃地做飯等等。
她深知這樣並不能改變現狀,唯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她功課格外認真,在學校常年穩居第一。
就當她天真的以為,靠自己的勤奮一定可以改變家族命運時,比她小几歲的弟弟也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
這讓本不富裕的家裡更是雪上加霜,父母實在是沒錢供兩個孩子一起上學。
懂事的張培祥只好回家替父母分擔經濟壓力,把自己唸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老師和同學們得知她輟學的訊息後,無一都感到非常的惋惜。
當姑姑知道自己這個小侄女退學後更是十分震驚,因為她知道這個女娃娃不僅熱愛學習,還很懂事聽話。
哥哥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她不忍心看著侄女的前程就這樣被斷送。
於是當即就表示,自己願意資助侄女上學。
張培祥得知這個訊息後高興的直接蹦了起來,這下終於可以繼續追夢了。
姑姑也並沒有看走眼,
幾年後,張培祥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醴陵一中。
這個結果令全家人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可面對高昂的學費,他們卻犯了難。
張培祥不願意再麻煩自己的姑姑,所以毅然決然的選擇去了中專。
就在這時,醴陵一中的羅定中校長疑惑不已,為何一個學習好苗子考了第一卻去上中專?
要是因為窮就放棄高中,那真是得不償失!!
羅校長得知他們的家庭情況後,沒有片刻猶豫,直接就說願意幫助她。
千里馬遇伯樂
羅定中校長非常看好張培祥,可以說是千里馬遇見了伯樂。
可好景不長,就在高二這年,張培祥家裡突生變故。
父母相繼做了手術,這讓本不富裕的家更加困苦了。
正好同鄉幾個年齡相仿的好朋友,打算一起去深圳務工,張培祥立刻就收拾行李要和他們一起去。
因為即使內心再不願意,但被現實壓迫的她沒有第二選擇。
當羅定中校長得知訊息後,覺得這樣一個好學生不該就此埋沒,著急的收拾行李趕到深圳去尋她。
深圳雖說不大,但是想找到一個人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在歷經了四個月的苦尋後,羅定中校長終於找到了在廠區打工的張培祥。
羅校長清楚,這麼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張培祥跟他回到了高中校園,得到了眾多愛心善款的資助。
她並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高考時超常發揮,直接中榜株洲文科狀元,以全省第五的身份,考進了北京大學法學院。
鄉親們也都知道她家裡的情況,但出一個北大高材生可是全村人的驕傲。
所以街坊鄰居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為她湊夠了學費路費和上學的行李。
就這樣,張培祥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來到北大 發光發熱
來到了北大後,張培祥不僅更加努力的學習,還在課餘時間去勤工儉學,還會往家裡寄些錢來補貼家用。
雖說北京的人才多到數不清,但在求學期間,她的才華並沒有被埋沒。
張培祥不僅在學習成績優異,還培養了很多興趣愛好,很多社團和課外活動中都有她的身影,還在文學領域中闖出了一片天。
而且在閒暇時間,她還做起了翻譯。
常常運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將一些優秀的國外著作翻譯成中文,併成功出版發行,為國內讀者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文學精品。
2003年,張培祥還協助湖南衛視策劃了《新青年》節目的前三期,效果十分不錯。
後來,從小就喜愛文學的她,更是在這段時間迷上了紅樓夢。
張培祥是未名bbs資深站友,她的網名是“flyingflower”所以大家都叫她“飛花”,就在當時“飛花”可以說是不亞於當紅明星。她精心創作的《大話紅樓》曾風靡全國高校bbs紅版。
她不僅出版了紅樓系列讀物,還出版了文章《賣米》。
這篇文章一經推出就引起了轟動,甚至被當時的作者評為“可入選語文教材的佳作”。
因為這是張培祥以自己小時候與母親一起上集市賣米為原型,創作的這部作品。
真實細膩的筆觸感動了人們的心,
讓讀者感同身受,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雖然沉迷於寫作,但張培祥並沒有荒廢自己的學業,一直都是獎學金的獲得者,也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
不僅如此,在校期間她還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因為她自己出身寒門,所以能深刻體會到他人的困苦,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她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感。
可意外說來就來。
不幸去世 被葬八寶山
2003年非典大爆發時,她不幸被查出了急性白血病。
但不想拖累家人的她選擇了隱瞞並拒絕治療,生命的最後時刻也在寫書中度過。
就這樣,同年8月27號,張培祥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北大為了紀念張培祥,便申請將她的骨灰一半葬在了八寶山,一半由他的父母帶回湖南老家。
還特意在八寶山的菊花廳為她舉辦了追悼會,這也算是北大校委會對這位24歲才女的最大的認可了。
追悼會上,不光她的老師同學都去送別,甚至追悼詞都是北大的博士生導師撰寫的。
法學系的黨委書記和北大校長也一同前來,送張培祥最後一程。
據說,張培祥的父母每年依然能收到她作品的稿費,彷彿她並沒有離開人間。
弟弟也受到了姐姐深刻的影響,成為了老家一座小學的校長,並繼續講述姐姐的故事。
小結
雖然張培祥已經離世了,但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現在雖然家家戶戶都小康,但我們也應該用灑脫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更應該有一份仁愛之心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參考資料:
[1]北京日報客戶端-北大才女《賣米》寫哭整個朋友圈,但你們知道她是怎樣一個人嗎?
[2]百度百科-張培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