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到小男孩在三亞某景區吃油潑面時,滿臉的失望和無奈的搖頭,我才明白,為什麼旅遊資源並不豐富的哈爾濱和淄博會爆火。
自打哈爾濱開了頭炮,2024年的旅遊熱潮正式打響,東北三省為了滿足遊客們看雪的願景,各自使出渾身解數攬客、留客、用更好的服務回饋各位慷慨解囊的“財神爺”,但就在這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時刻,被網友們調侃為“東北第四省”的傳統冬季旅遊大省海南,卻在如此關鍵的節點上翻了大車。
故事還得從一碗麵說起。
一位遊客帶孩子前往海南貓冬旅行,在遊玩間隙孩子餓了,該遊客便本著就近原則,在景區給孩子點了碗標價為50元的油潑面。按理說景區周邊物價高於市場價,已經基本成了一種共識,既然該遊客選擇掏錢點單,想必也是做好的思想準備,可面真端上來的時候,這位遊客還是破防了。
這面實在太少了!
從當事人拍攝的影片來看,這碗價值高達50的油潑面,裡面的麵條堪堪能填滿碗底,就給這麼點量,別說給個大人吃,就是自己年幼的孩子能不能吃飽,那也得打個問號。而且從影片裡的情形看,量這麼小,也沒看見什麼高階食材,就連成塊的肉都沒有。
想不通的遊客,把電話打到了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熱情接待了這位遊客舉報,但按照工作人員的說法,該景區劃分了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專人進行監管,所以關於遊客的訴求,需要轉給具體的管理人員處理。
相信隨著事件的不斷髮酵,這件事必然會引起重視,而這位過於不地道的店家,也終將為自己的行為,以及給海南文旅帶來的嚴重不良影響,付出應有的代價。
不過回過頭來看整件事,這碗麵跟以往出現的所謂“麗江不騎馬、桂林不指魚、雪鄉不報團”還不太一樣。
比如,雪鄉的無良野團,以及麗江騎馬事件中,宰客的方式都是在不告知旅客行程的前提下,突然壓縮正常行程,再加塞各種遠高於市場價的自費專案,遊客交錢上當,導遊也相對和顏悅色,萬一遊客不交錢,好,那咱就“撅著屁股等”。
這種呢,就屬於力大磚飛的“死勁兒”,主打一個黑導遊耗得起,而遊客耗不起,逼迫遊客掏錢買太平,遊客錢掏的心不甘情不願,還有非常重大的法律風險。
小凍梨在桂林被餐廳背刺,則是商家對每道菜都明碼標價,並且定價是市場監管單位的核查,但架不住店家使用“稀裡糊塗突然落錘計”,你前腳手指魚,他後腳就殺給你看,讓你不得不買。而根據後續跟小凍梨接洽的桂林當地工作人員的反饋看,人家定價沒毛病,而小凍梨在遭遇此種情況後選擇認了,自然無法一眼看清其中是否產生糾紛。
這種就有點四兩撥千斤的意思了,屬於“化勁兒”,法律風險大大降低,但架不住“海量個例”的靈魂拷問,最終還是要找倒黴的。
而此次涉事油潑面的操作,那就顯得過於“正規”了。
定價是公開的明碼標價,而且景區物價高於市場價已經被相當一部分人預設,甚至所有定價都有在當地市場管理單位備案。交易流程是客人點單、館子上菜,先交錢再服務,流程上也是合理合規的,不存在強買強賣的行為。
一切看似沒問題,但上來的那份勉強能稱作“一碗麵”的東西,就是怎麼看怎麼膈應人。
老話說窮家富路,不少遊客們在景區裡往往會比較捨得花錢,但有錢、捨得花錢,不代表遊客們就是冤大頭,50塊一碗的面也挺貴的,但把一碗麵裝滿和只鋪一個碗底,成本又能差多少呢?但對於遊客的感受,必然是天差地別。
作為對比,北京的故宮景區,曾經推出過高達88元一碗的牛肉麵,比海南的這碗油潑面還貴一半多,但故宮牛肉麵能被市場接受,油潑面就只會引來吐槽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者起碼把面給裝滿了,並且裡面有肉,並且味道也說得過去,加上預設的景區溢價、北京的平均市場價和故宮這塊金字招牌,算下來確實貴了,但綜合計算也不是特別過分。
海南的這款油潑面,那可真是價高、量少、看起來還挺素,一整個粗製濫造,只能說該店的老闆是懂什麼叫“降本增效”,什麼是宰客於潤物無聲的。
諸如本次事件中油潑面的操作,其實也是目前大量景區,尤其是景區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甭管是接待旅行團的團餐,還是接單散客的零售,大量駐紮在景區內部,或是景區周邊的餐館地毯,都是摸準了遊客對餐飲需求的迫切性,出售各種價格遠高於市場價,但質量遠低於市場平均值的東西,此前便被很多人吐槽。
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多網友的討論,一方面實在是該店面做的太火了,哪怕跟那些忽悠遊客的同行相比,這家店的操作也屬於讓人沒眼看的。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廣大遊客在被黑、被宰之後,對於這類商家控訴的集中爆發。
只能說,這家店面在全國各地旅遊業都在集中發力的當下,成了反面典型,而真正需要警惕,也亟需治理的,是背後整個行業的亂象,這裡也希望各地有關部門積極介入,不要讓這些無良的商家,掃了遊客們的興致,也壞了當地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口碑。
回看一下這些年文旅市場的發展,你會發現,如今遊客們對於旅遊的需求真的並不複雜,歸根結底無非兩條:特色和實誠。
以去年爆火的淄博燒烤為例,一個小小的燒烤,加上一些周邊的餐飲小吃,真的能撬動全國的遊客資源蜂擁向淄博嗎?其實不太能,畢竟燒烤哪裡都有,並且各地燒烤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如果真的去問那些“趕烤”的遊客便會發現,享受美味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享受當地賓至如歸的服務,以及在客流高峰時段,依舊相對平穩的價格。
遊客們發現,淄博人不把自己當外人,甚至為外地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而當地人也儘可能去為外地遊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那同樣是有一筆出行預算,同樣是出去消費打卡見世面,為什麼不優先選擇淄博呢?
同理,當下爆火的哈爾濱也是如此,長城以北有雪有山有雪山的地方多的是,而因為哈爾濱發展較早、城市化水平較高,論起自然風光甚至不算最有特色的,那為什麼大家扎堆前往哈爾濱呢?因為人家實誠啊,不亂宰客,不亂收費,即便發生“鍋包肉事件”這種不愉快,當地也是第一時間重拳出擊,生怕有人渾水摸魚欺負遊客。
兩個正向案例充分體現了“人的名,樹的影”,正向的口碑打出來、護的住,再輔以有特色的、值得打卡的遊玩內容,一旦名聲打出來,遊客會用腳和錢包投票,用評價維護為城市旅遊的發展保駕護航。
反之,在這個資訊傳播一日千里的網路時代,只能是遭到遊客們的拋棄,最終喪失發展旅遊的可能。
那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