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
實習生 洪夢婷
“剛下火車就帶著兒子來,第一眼就看見了這塊超大的遺蹟化石幕牆,這趟值了。”1月20日,家住武漢市新洲區的熊桂良從荊門接上放假的兒子,透過“百校百館”——湖北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預約參觀,第一站就來到了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館內這塊由60多塊“龍”足跡和魚類游泳痕跡拼接成的“牆”上,生動展示著兩億多年前動物之間追逐、爭鬥、覓食等場景。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陳列展示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博物館由行星與地球展廳、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珠寶玉石展廳、世界礦物精品展廳、校友捐贈藏品展廳等7個展廳構成,主要展出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目前館藏各類地質標本4萬餘件,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三千餘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東北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以及各種珍貴的礦物、寶玉石、化石標本等。
“滿洲龍是在黑龍江嘉蔭縣發現的,是在我國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由於它的嘴巴扁闊,和鴨子嘴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鴨嘴龍。”在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演化”展區,講解員宋豔芳向遊客介紹。“媽媽,恐龍的脖子比長頸鹿還長嗎?”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展覽處,幼兒園小朋友的提問充滿童趣。據宋豔芳介紹,合川馬門溪龍距今約1.5億年,身長約22米,為長頸素食恐龍,其最大特點是頸長約佔體長一半,大約是現代長頸鹿脖子長度的三倍。帶著小朋友前來參觀的市民吳女士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恐龍化石,真實度高達70%的恐龍骨架給她帶來了滿滿的震撼感。“孩子們大部分也是隔著電視螢幕看恐龍化石,這次能在現場看到骨架化石,對他來說印象肯定更深刻。”吳女士補充說。
“岩石是天然產出的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固態集合體,月岩就是指月球上的岩石。”在行星與地球展廳,深邃的星空、百餘斤重的鐵隕石、數十種用於月面取樣工程技術驗證的模擬月壤、直指雲霄的火箭模型,都靜靜訴說著地質研究者們70餘年來“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生動實踐。剛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小王與朋友一起參觀了行星與地球展廳。“這些模擬的太空車和月壤平時只在書上見過,沒想到這一趟能看到模擬實物,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據她介紹,平時工作很少接觸地質科學、航天知識,這次是趁著週末出來放鬆一下。
今天是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大三學生李佳欣第六次來逸夫博物館,對地質學十分感興趣的她從大一開始就經常來“打卡”。臨時展廳的展品會不定期進行更換,現在只需透過“百校百館”——湖北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一鍵預約即可參觀,方便又快捷。這次來,她在劉光華世界礦物精品展上看到了臨時展出的紫水晶和瑪瑙。“我經常做手賬,這些漂亮的礦石、水晶都被我畫進手賬本里收藏。”
除了在展覽內容上將科學性、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有機融合,博物館還採用聲光電技術、高科技手段、模擬及模擬技術,設計製作典型的地質景觀,復原古生物生活場景,安裝互動體驗裝置,讓參觀遊客身臨其境。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透過“一鍵預約”參觀博物館,加深了對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抵禦災害的認識,種下了一顆顆熱愛科學的種子。
【溫馨提示】
點選“極目新聞”微信公眾號底部選單欄“百校百館”;或在對話方塊私信回覆“百校百館”即可參與預約。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