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 陳麗娜
1953年,一名22歲的女工以一人照看800個紗錠的全廠最快紀錄,從上海30多萬名紡紗工人裡脫穎而出,被評為新中國第一代勞模。從1945年進廠的紡織廠女工到2021年的“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寶妹成為從上海國棉十七廠走出來的一代傳奇技能人物。
圖說:演出謝幕後,滬劇《黃寶妹》人物原型黃寶妹(手拿話筒者)登臺向演出人員表示感謝。 陳麗娜 攝
昨天(1月19日)晚上,以她個人故事為原型的原創滬劇《黃寶妹》在上海逸夫舞臺首演。伴隨觀眾謝幕掌聲與歡呼聲,93歲的高齡的“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黃寶妹一身紅衣、佩戴著黨徽走上舞臺:“謝謝文匯滬劇團創作這個作品,謝謝演員們精彩的演出,感謝大家還記得我,這個光榮不是我一個人的,是55萬上海紡織工人的榮耀。”
圖說:觀眾在逸夫舞臺外拍攝滬劇《黃寶妹》海報。 陳麗娜 攝
滬劇《黃寶妹》講述了黃寶妹為新中國紡織事業無悔奮鬥的動人歷程。演出中記者留意到,觀眾數次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並傳出會心的笑聲,這些橋段正是講述了黃寶妹面對順境時如何做人生選擇的精彩故事。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起伏,有些人在逆境中能夠堅韌不拔,不妄自菲薄,但往往在順境中卻容易忘記初心,迷失自己。
面對這一人生考驗,或許我們可以從滬劇《黃寶妹》中獲得啟發。
求愛信蜂擁而至,她請記者刊登全家福照片
滬劇《黃寶妹》一齣戲中,《人民日報》記者任海風來採訪黃寶妹之前,向其周圍的同事瞭解黃寶妹的情況,是否真的像媒體報道的先進事蹟中一樣優秀。對於黃寶妹的工作能力,她的同事們眾口稱讚,紛紛豎起大拇指。
而當有人談到黃寶妹的個人生活作風時,大家便開始七嘴八舌起來,“雪片般的求愛信寄到廠裡來”“還有高幹給寶妹寫信”“寶妹可以乘機換老公”……儘管她的丈夫吳華芳解釋說大家寄信是相互交流紡織技術,共同成長。但舞臺上一個接著一個身著綠色制服的郵遞員騎著腳踏車“叮鈴鈴”地趕來送信,黃寶妹的同事們爭相拆信看信還是令觀眾的心不由得緊了一下。
東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黃寶妹傳》這樣寫到黃寶妹面對的人生考驗。1953年,年僅22歲的上海紡織女工黃寶妹被選為上海市和紡織部勞動模範。她的先進事蹟在媒體上宣傳後,立即引來了一片讚揚聲,同時也引來了雪花般的求愛信。
車間小姐妹同她開玩笑說,她的老公只是一個普通人,按她現在的知名度和地位可以換一個更好的。對此,黃寶妹非常嚴肅:“婚姻不是兒戲,不能說離就離,說散就散。我老公人品好,為人忠厚,熱愛家庭,工作勤懇,生活簡樸,難道這還不夠嗎?”
舞臺上,黃寶妹坦然面對同事們關於她收到求愛信的討論,向丈夫“唱出”自己的心意,還請《人民日報》記者年輕刊登了有關家庭生活的文章,並同時刊登了她的全家福照片,間接地向讀者說明她已有丈夫和兒子。
不當明星要紡紗,她婉拒了總理的提議
滬劇《黃寶妹》演到後半部分,主人公黃寶妹的服裝與她的工友們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大波浪、高跟鞋、布拉吉(俄羅斯語“連衣裙”的譯音)……女工黃寶妹的穿著打扮引發了一些工友的議論,有人說她要“棄工從影”。
上世紀中葉,黃寶妹曾經本色出演了謝晉導演的電影《黃寶妹》。當時影片在全國各地公映,各大電影院門口貼滿了《黃寶妹》的海報,黃寶妹的工裝像還上了《上影畫報》的封面。一時間,她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還有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許多行業來邀請她去作報告,一度她成了“報告專業戶”。
圖說:電影《黃寶妹》海報 圖源:網路
演出中,電影《黃寶妹》裡大量新聞紀實鏡頭出現在舞臺上,既勾起了人們濃濃的回憶,也突出了作品的時代感。
當時文藝界的一些領導十分欣賞黃寶妹的表演氣質和銀幕形象,建議她去藝術院校進修,改行當專業演員,甚至連周總理都表示同意。
可是,黃寶妹頭腦冷靜,很有主見。她說,自己始終是一個紡織女工,自己能做出一點成績,主要是在巡迴擋車中取得的。離開了紡紗車,自己將一事無成;再說,正因為自己不是專業演員,導演才不會對她有高要求。假如真要當了專業演員,自己可能連跑龍套都演不好。人貴有自知之明。
舞臺上,儘管穿著高跟鞋、布拉吉,燙著大波浪,但挽起頭髮塞進帽子裡,繫上白色的工作圍裙,在車間紡紗車前工作的黃寶妹依舊是聚光燈下的焦點人物。
黃寶妹當時發明的“單線巡迴、雙面照顧、不走回頭路”的先進操作法,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節約了車間三分之一的人力;她首創的“逐錠檢修”法,也就是對照看的800只錠子進行有序檢查,這樣就可以及時調換歪錠子,改善機械狀態。作為“手上拿得出活計”的工人,黃寶妹堅守自己的舞臺。
圖說:昨天演出前,上海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與黃寶妹接受記者採訪。 陳麗娜 攝
“做一部上海先進人物的大戲一直是我的願望。”上海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昨天接受東方網·縱相新聞採訪時表示,經過編劇、導演和作曲等專家的精心編排策劃,滬劇《黃寶妹》創排前後經歷了兩年半的時間。首輪演出後,滬劇《黃寶妹》將於3月初開啟社群和校園巡演,今年預計演出80場。
王慧莉說,最近大家都在談《繁花》中的滬語、黃河路餐飲業,而她就把滬劇《黃寶妹》這出戏當做上海的繁花,“織不出布,哪裡有衣服穿。黃寶妹是上海紡織業走出來的一代傳奇技能人物,同樣也是我們的‘海上繁花’。希望更多的人瞭解黃寶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