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懸置了將近一年之後,華為終於找到了它願意合作的夥伴,鼎橋通訊的命運也宣告塵埃落定。
1月1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示了“與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經營者收購鼎橋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案”。根據公示內容,華為、成都高投集團、成都高新集萃科技有限公司和華蓋資本將共同設立持股公司,100%收購鼎橋通訊。
鼎橋通訊的身份頗為特殊,這是一家由諾基亞和華為合資運營的公司,目前諾基亞和華為分別持有51%、49%股權。2023年4月,A股上市公司東方材料公告將收購諾基亞持有的鼎橋通訊股份,遭到華為的激烈反對。華為釋出了一份措辭毫不留情面的宣告,稱其沒有任何意願及可能與新東方新材料合資運營鼎橋通訊。華為還表示,期望與“有戰略價值的股東”共同支援鼎橋通訊繼續發展。
在“斥退”一家上市公司之後,華為花了大半年時間,終於找到了“有戰略價值的股東”,鼎橋通訊新的股東陣容打造成功。這也是華為歷史上不多見的與國資和專業PE機構共同發起一場收購。
巨頭們的“乾兒子”
華為為什麼對鼎橋通訊這麼上心?
鼎橋通訊的最初誕生,是華為與兩大通訊巨頭利益博弈的結果。2005年,就在行動通訊進入3G時代的前夕,華為和西門子合資組建了鼎橋通訊,當時的目的是搶佔中國3G市場的先機。當時中國正在主推自主研發的TD-SCDMA標準,鼎橋通訊也正是為了TD-SCDMA而設的。
鼎橋通訊成立之時,華為和西門子的分工是這樣的,股份方面,西門子佔股51%,華為佔股49%;人事方面,CEO和CTO由西門子指派,COO則由華為的任命;鼎橋通訊的員工也由西門子和華為分別派駐,其中華為方面派了200餘人,西門子則派了100人。
2006年,諾基亞與西門子宣佈將兩家的電信裝置業務合併,成立了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隨後,西門子持有的鼎橋通訊股份被轉到了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名下。2013年,西門子將其持有的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的股份全盤出售給了諾基亞,自此以後,鼎橋通訊就成了華為與諾基亞的合資公司。
不難看出,鼎橋通訊的出生帶著一絲尷尬。它雖然同時有中外通訊巨頭當自己的爹,但這些“爹”之間是短兵相接的競爭關係,而自己又誰的“親兒子”也不是。實際上,雖然鼎橋通訊最初是瞄著TD-SCDMA的機會去的,但2007年中國移動對TD-SCDMA進行裝置招標,鼎橋通訊卻出局了。事後,這起失敗的原因被反思為兩家股東的投入不夠。更尷尬的是,3G推開沒多久就被新一代4G技術所取代,鼎橋通訊連存在的意義都變得不明朗。
但是,鼎橋通訊並沒有就此覆滅,反而在2011年之後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鼎橋通訊將戰略重點轉向了行業專網,2011年在成都設立孫公司,還將總部搬到了成都。依靠面向政府、企業的新業務,鼎橋通訊不僅活了下來,還有了長足發展。無論是行業地位還是規模,現在的鼎橋通訊都是一家頗具實力的科技龍頭企業。
官網顯示,鼎橋通訊目前有云與解決方案產品線、網路產品線、物聯網產品線、終端產品線、新興業務產品線五大業務板塊,業務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800萬行業客戶。鼎橋通訊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設立研究中心,員工超過2000人。另外,鼎橋通訊每年將銷售收入的20%投入到研發領域,研發投入累計100億,申請專利數量逾2000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根據東方材料擬收購鼎橋通訊時披露的公告,鼎橋通訊在2022年底總資產57.5億元,淨資產14.8億港元。2021年-202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1億港元、86.2億港元;淨利潤分別為5297萬港元、-1.57億港元。
華為下場 諾基亞出走
鼎橋通訊的重生,很大程度上是華為介入的結果。
在股權佔比上,華為只是鼎橋通訊的二股東。但實際上,隨著鼎橋通訊在3G時代的挫敗,西門子和後來的諾基亞對這個“乾兒子”就不再上心,華為儼然成為鼎橋通訊的實際運營者,無論是人才還是技術、渠道都支援頗多。
東方材料在公告中也提到,鼎橋通訊與華為在行業無線產品、終端產品、物聯網產品等各個業務板塊均達成了一定的合作關係。在技術方面,鼎橋通訊部分產品基於華為授權,在華為的底層技術或已有產品基礎上進行開發和最佳化;在銷售方面,鼎橋通訊部分產品的銷售與華為合作。
而且,鼎橋現在的管理層大部分來自華為。啟信寶顯示,鼎橋通訊7個董事席位中的5席由華為高管出任,包括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另外,鼎橋通訊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鄧飈也是一位老華為人,他1996年加入了華為,2012年升任華為高階副總裁,2016年調任鼎橋通訊。
2021年鼎橋通訊宣佈佈局消費者終端業務,與華為的關係就更加緊密了。2021年-2022年,鼎橋通訊先後推出鼎橋N8 Pr、鼎橋M40、鼎橋P50等多款手機,與華為的Nova 8、Mate 40和P50手機外觀一模一樣,在網上一度被當成華為手機的“李鬼”版。但實際上,鼎橋手機獲得了華為的設計授權,且在華為商城和華為線下門店以“華為智選手機”的名號售賣。
然而,事後來看鼎橋通訊的手機業務做的並不成功,這很可能是最終促使諾基亞決定撤資的重要原因。
雖然外觀與華為手機一樣,且有華為官方渠道加持,但消費者們對鼎橋手機並不買賬。在社交網路上,鼎橋手機遭到了一片罵聲。不少人吐槽,去華為專賣店買了臺Mate 50,拿回家一看卻是從沒聽過的鼎橋品牌。慘淡的銷量使得鼎橋手機庫存積壓嚴重,2023年騰訊新聞曾援引渠道商爆料,華為內部人士暗示未來若想要在華為5G手機上市後分貨更多,需要提貨更多的鼎橋M40等華為智選產品,當時鼎橋還有約10幾萬臺的庫存,需要透過渠道消化下去。
鼎橋通訊在2021年還盈利5297萬港元,但在2022年變成了虧損1.57億港元,東方材料在公告中稱其原因“主要系標的公司2022年積極拓展終端產品業務、增加業務投入規模,導致銀行信貸金額上升、利息支出顯著增加;另一方面,終端產品存貨規模較大,2022 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較高,從而影響淨利潤水平。”
前面提到,鼎橋通訊對諾基亞而言本就雞肋,而且諾基亞自己這兩年日子也不好過,2021年、2022年是連續鉅虧。當鼎橋通訊也開始鉅虧的時候,諾基亞尋求退出也就不令人意外。諾基亞在還沒有與華為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就草草與東方材料宣佈了交易,由此也可見其甩手願望的迫切。
華為組局
但對華為而言,是不可能把鼎橋通訊拱手讓人的。
東方材料在公告中表示,其收購鼎橋通訊51%股份後將取得控制權,鼎橋通訊7人董事會的組成將是,包括董事長在內的4人由東方材料提名,其餘3人由少數股東提名。在此基礎上,東方材料將形成“油墨+通訊”雙主業執行的經營模式。
不難想象華為在看到這份公告時的震驚:自己一手帶大的鼎橋通訊,一夕之間成了別人家的“主業”。更何況,東方材料作為一家主業與通訊八竿子打不著、市值不過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要來跨界蛇吞象,這華為如何能忍。
因此,華為在東方材料披露公告的當天深夜就釋出宣告,措辭之間難掩憤怒。
東方材料在宣佈收購的當天股價瞬時漲停,在華為發聲明後則連提了三個跌停板,算是碰了一鼻子灰。
在華為強硬表態後,東方材料就已經事實上出局了。2023年9月,諾基亞宣佈終止向東方材料出售鼎橋通訊51%股權;2023年12月,東方材料宣佈公司與諾基亞達成和解、終止本次交易。
但事情仍然沒有解決,諾基亞的退出需求仍在。華為並不反對諾基亞退出,但對於未來的新合作伙伴顯然有著極高的要求。最終,華為組建的這個收購團,無論對華為還是鼎橋通訊而言,應該都是最優解了。
成都高投集團、成都高新集萃科技有限公司都是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資金融局所有的國資平臺。成都高新區正是鼎橋通訊總部的所在地。
成都高投集團實力雄厚。根據官方介紹,成都高投集團成立於1996年,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經過20多年發展,已成為集城市開發運營、產業投資和資本運作、實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截至2022年,高投集團註冊資本207億元,資產總額1615億元,營收175億元,利潤總額18億元,擁有國內最高的3A主體信用評級和穆迪國際Baa2(穩定級)、惠譽BBB雙國際評級。參與收購鼎橋通訊,也高度契合成都高投的戰略佈局。成都高新區重點打造的產業投資平臺,在成都高投集團的“1+4”佈局中,電子集團強鏈是重要一環。
華蓋資本則是中國VC/PE行業的知名機構,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約200億人民幣,是壁仞科技、軟通動力、微眾銀行、華大智造等眾多知名公司背後的投資者。華蓋資本的兩位創始人許小林、鹿炳輝均是從業多年、戰績彪炳的資深投資家。在創立華蓋資本之前,許小林在建銀國際從一線投資經理起步,一直做到建銀國際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鹿炳輝歷任KKR投資集團投資總監、高盛中國業務執行董事和中銀國際投資銀行部副總裁等職。
雖然諾基亞在全球通訊行業擁有強大的實力和地位,但相比於原來的“兩頭不靠”,鼎橋通訊未來的“華為+國資+知名VC”的股東組合顯然要更加均衡和合理,既能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有利支撐,也更有利於釋放公司經營團隊的活力。隨著5G革命徐徐推進,鼎橋通訊也在發力5G行業終端和應用。在新股東加持下,鼎橋通訊的前景值得期待。(文/陶輝東 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