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頭條平臺,抄襲搬運必究!
(有看到抄襲搬運的讀者朋友也請幫忙舉報一下,首發和原創標籤只有在頭條平臺。感激不盡!)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2200篇原創文章
大國博弈,真正的交鋒的戰場,很多時候都看不見硝煙,但是依然殘酷慘烈,驚心動魄。
一個時期以來,國內關注國家政策的人們可能會留意到一個很是奇怪的現象,中國這個國家的許多經濟政策,調控策略,甚至重要決定的出臺前,類似路透社這樣的西方新聞媒體都像是開了天眼一樣,能夠提前預測併發布關於中國可能採取的最新政策的內幕訊息。
而且再細心一些,就會發現,這些西方媒體釋出的這類訊息往往還很準。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問題是,從2023年以來,這種現象就愈發明顯,於是,不免讓很多國人心中生疑,中國國家級的政策法規還沒有正式出臺,這些外國媒體上怎麼提前得知的呢?
難道它們有三頭六臂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2023年,在中國金融市場和樓市上的幾個傳聞,都是路透社提前放出的訊息。
比如取消一線城市非核心區限購令,一有小道訊息後,廣州就已經放開了,上海後面緊接著也是。
還有什麼印花稅、二線限購……
比國內的媒體得到的通稿要早得多,就這幾條都很要命的。
也難怪上次印花稅訊息一出來,市場就牛了一分鐘。
如果人家都先你一步,知道你的底牌,那政策釋放出來的預期,肯定就會打折。
那為什麼以路透社為代表的西方財經媒體,對於國內的一些重要政策,總是先我們一步知道呢?
這些外媒先於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也就算了,但很多時候甚至比國內官媒還快。
巧合還是洩密?又或者存在什麼不可告人的門道和手段?
孫子兵法裡面的那句老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用在現在的東西方關係上,用在中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戰與金融戰上,依然管用。
當前世界正處於動盪調整時期,西方國家也在利用各種手段來刺探研判中國的政策走向,這都是不言而喻的。
和大家分享一個常識,就是西方媒體本身就是由同一個利益集團控制的。
像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彭博社等等
都是統一服務西方,或者說服務美國政府和華爾街的。
而當前和我們國家關係又劍拔弩張,所以他們現在拿眼睛就盯著我們中國的樓市、股市以及任何政策面的風吹草動。
其心可誅,值得警惕和重視。
這篇文章,將從客觀務實的角度,對外媒提前知曉,並且搶先發布這個事件,進行深層挖掘和影響分析。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臺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1
外媒在中國國家重大政策之前的搶跑,是輿論資訊戰嗎?
客觀來說,按照路透社以及其他外媒對於中國在經濟領域重要政策公佈以前的搶跑行為來看,完全可以看作是歐美資本力量在資訊和輿論戰場上,向中國國家發起的持續挑釁和有目的的衝擊行為了。
什麼是“輿論戰爭”?搜尋百度詞條等資訊入口網站,竟沒有找到現成的答案。
先說輿論戰。
狹義上的輿論戰,是指由政府、軍隊或利益集團駕馭各種輿論工具,以網路、影視、廣播、圖文、平面媒體、電子媒體等傳播介質等為武器,進行的旨在壓制對手、贏得公眾的輿論較量。
廣義上的輿論戰爭,是指一種爭奪公共話語權、勵己士氣和亂敵軍心的戰爭形態。
它歷久彌新,資訊時代賦予它更加豐富的內涵。
與論戰爭無形,卻象空氣一樣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它已不再僅僅依附於傳統的常規戰爭,除了是參戰各方在武裝衝突開始時不可或缺的前奏,還常常獨自先期隱蔽開戰,沒有硝煙的戰火會蔓延到所有與輿論相關的事件和人員。
它是參戰各方為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維護自身利益,面向大眾傳播己方意志和理念的特殊戰爭樣式,具有軍事作戰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當代國家間的輿論戰爭,是以國際公共話語資訊平臺為戰場,以國家、軍隊、媒體、情報部門、外交機構、文宣創作團隊或利益集團乃至自媒體個人作為參戰方,以所有的輿論工具為武器,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所進行的攻防對抗,涵蓋網路戰、資訊戰、輿論戰、法律戰、心理戰、文化戰、思想戰、政治戰等作戰方式。
這樣的戰爭,在經濟時代,同樣存在,而且,威力絕對不可小覷。
古人說一字值千金,但到了現在,一字卻值千億,如果按照現在行情演算法,1億元能買差不多250千克黃金,千億就是250噸黃金,妥妥的秒殺千金。
特朗普當初能反敗為勝搞定希拉里當上總統,靠的就是在推特上爭取到了一大部分的選民,在競選上打了對方個措手不及,當上了美帝的一哥,所以說,資訊的準確性和影響力或者說輿論戰場非常重要。
輿論不僅能在政治上被做為武器,在經濟上也是一個核彈級的武器,一時錯誤的資訊引起美股千億上下級的波動,比中國這裡還嚴重得多。
當代國家間的輿論戰爭有三個顯著特徵:
首先,突顯戰略博弈。輿論戰爭是一種使全域性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戰略性實踐活動,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內,要獲得民心,同仇敵愾;對敵國,要弱化其凝聚力,甚至釜底抽薪,使其兵民臨陣倒戈;對國際社會和中立國家,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一位學者認為,今天的所謂國際輿論,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傳媒界聯合學術界和政界的輿論製造者們共同策劃出來的,並戲稱其為“哈佛陰謀”。
其次,力爭主導權。參戰的任何一方,不可能使所有戰地輿論完全利己。世界格局複雜多變,大國之間或重要經濟體之間的戰略博弈,勢必會引來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利益訴求的各類媒體蜂擁而至,媒體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使得控制輿論的難度加大。參戰各方均以爭奪輿論主導權為要務,避免己方處於輿論戰不利地位,進而導致鬥志渙散、失去民心和輿論的支援,最終影響到整個戰局的形勢。
第三,搶佔道義高地。人心向背,從來都是取得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爭取人心問題上,參戰各方無不透過操控輿論來贏得主動,無不透過弘揚戰爭正義來爭取民眾支援。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為了爭取輿論支援,大造“人權高於主權” 、“反恐”、“邪惡軸心國”等輿論,“醜化”、“妖魔化”對手,為其在全球鞏固霸權地位、實施“人道主義干涉”的軍事行動撐起“正義之師”的大旗,為對其它主權國家發動打擊進行輿論鋪墊。
回到外媒針對中國在經濟關鍵領域的重大政策前的搶跑行為來看,這其實就是美聯儲那套預期管理的玩法:提前(甚至分批次)釋放政策訊號,擾亂市場預期,創造渾水摸魚的環境。
美帝的彭博社號稱藍星上最牛的金融資訊服務商,有多牛呢?
很多網站都是免費註冊的,可他牛叉到光是一個賬戶就要2萬美元,據資料顯示,光是全球31萬個客戶,每年都要打79億美元給他。
為啥大家都喜歡給他打錢呢?因為他號稱能給出這個藍星上最權威的經濟評論還有觀點,意思就是,只要你買了他的賬號,就能獲得資訊差,透過資訊差就能賺到錢。
現在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報道越來越多,很多都是背後的利益集團夾帶的私貨,極易導致不明真相的群體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西方媒體,經過多年發展,都知道背後是資本和政治,這就是現代全球經濟環境中,重要的攪屎棍和預期管理工具。
2
拒絕沒有依據的胡亂猜測:外媒是如何實現資訊差優勢表現的?
不說陰謀論、不聊內鬼、資訊植入等等那一套。
這些東西,先不去判斷,普通人也無法判斷,那是國家安全部門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但是可以換幾個靠譜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路透社等西方國家的老牌媒體,長期的新聞從業歷史,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的關注度非常的高,如果能夠提前預測中國的政策走向,這對提高他們媒體的知名度和權威性有著其它方面無可比擬的益處。
這使得他們對獲取中國政策走向有著先天性的興趣和衝動,讓他們能夠長期地關注和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動態,深入瞭解和掌握中國決策體系的運作模式和決策過程,進而分析出中國可能會出臺的一些政治經濟措施。
這些老牌的新聞媒體,在許多方面都有自己的資訊來源,他們可以根據經驗和資訊來源地可靠性,按照資料大模型推斷出中國可能採取的政策,或者某些可能的所謂的內幕訊息。
有往來就有交往,有交往就避免不了接觸,這些西方媒體能夠憑藉其特殊的身份,和中國的各個社會層面來往,很容易就能夠了解到他們想要的資訊,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每當有大的或者重要的政策變化之時,這些嗅覺靈敏度外媒,總能夠根據獲取的資訊,從中嗅到特別的味道,進而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加工,最終形成一種看起來相對具備可能性的預測的報告。
現在雖然是和平時期,但政治經濟間諜依然是無孔不入,他們會利用各種手段刺探中國的政治經濟情報,有可能把這些情報出賣給這些西方媒體。
就和大使館是明面上的情報中心,外交官就是公開身份的間諜一樣,外媒在中國的辦事處,記者,還有所謂的簽約撰稿人,以及不具姓名的“訊息人士”,其實套路都是一樣的。
現在雖然是和平時期,但政治經濟間諜依然是無孔不入,他們會利用各種手段刺探中國的政治經濟情報,有可能把這些情報出賣給這些西方媒體。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不斷挖出間諜的新聞,就是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另外,現在是資訊時代,社交媒體上如此的發達,只要是稍微有心的人,都有可能從浩如煙海的網路資訊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何況這些天生就具有一副嗅覺靈敏鼻子的老牌外國媒體呢。要知道,人家就是靠這碗飯活著的。
以路透社為例,這家英國老牌媒體機構,手上的套路和操弄輿論的經驗,不是開玩笑的。
從機率論跟心理學的角度出發。
其實路透社玩的類似於彩票詐騙套路,在彩票詐騙套路里,透過給十萬人群發簡訊,總會有人得到對的中獎號碼,收到猜中號碼的人,自然深信不疑,而沒猜中號碼的,大家能一眼就看出這是個騙局,不在意的丟在一邊,一會兒就忘了。
而只要透過兩輪篩選,就能建立強烈的信任感。
這種爛的不能再爛的套路,就算在當下,對於媒體行業來說依然非常有效。
路透社透過使用這招,如果它猜對了,那麼很多人真認為它有內幕訊息,併成功的建立了信賴感,若猜錯了,把資訊刪掉,迅速降低造成的影響,而大眾就當是沒看到,很快就忘掉。
透過往復留下正確且經過驗證的訊息,路透社就與國內民眾建立了信賴感,其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句話就能對國內市場造成重大影響,那會不會針對重要節點進行狙擊,或者對中國優質資產打壓抄底?
這就屬於典型的長線釣魚了。對路透社的資訊建立信任只是第一步,至於什麼時候引導發力,主動權就被路透社這樣外媒拿捏住了。
“名字有叫錯的,綽號沒有起錯的”,其實從外媒的一些綽號,就能看到一些本質:
“路透社”,綽號“路邊社”,經常用“不具名的訊息人士,靠近決策核心的人士”這樣的名頭去釋出一些訊息,準確率出奇高的同時,該社釋出的很多內容和新聞,也存在胡編亂造,缺乏依據的特徵。
路透社擅長提前公佈訊息放出國內還不知道的事情辱華。
B-B-C,綽號“B-B-CHINA”,針對中國經常釋出帶有有色眼鏡,惡意剪輯的各種假新聞。名聲在國內已經崩塌了。當然,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其實B-B-C的濾鏡抹黑傳統,早已惡名全球。
B-B-C擅長進行採訪和釋出專家意見來辱華。
所以,B-B-C辱華時容易爆巨大的輿論流量,路透社辱華時容易影響股價和國內資產市場。
當然,還有美國華爾街一眾媒體,日經中文網,包括透過利益手段在國內培養的一些自媒體和MCN機構,以及透過資本收購,掌控資訊釋出權力的國內媒體。
這些媒體作為打壓他國的輿論平臺,配合資本機構,散佈真真假假的資訊,導致他國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這種動機實實在在的存在。
透過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報道,夾帶私貨,極易導致不明真相的群體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造成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極易達到打壓他國,資產抄底的目的。
因此,當外媒開始集體唱多的或者集體唱空的時候,就必需得開始警惕。
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迷魂湯洗腳水,喝不得。
3
幾輪在資訊戰場上的博弈,能夠給中國帶來哪些啟發和警示?
雖然外媒的這些動作和手段在輿論和資訊戰場上沒有什麼硝煙,但是帶給中國經濟和現實的衝擊和影響,一點也不少。
儘管從國際法的角度,或者從狹義的“戰爭”概念來看,現階段的輿論戰爭難以被定義為真正的戰爭,但是從功能上來說,同傳統戰爭一樣,輿論戰爭能夠實現“戰爭”本應具有的功能。
刨除戰爭手段上的話語傳播特徵,輿論戰爭在本質上依然是“政治的延續”。
有網友將輿論戰爭簡要定義為“一國使用話語攻擊另一國以造成破壞的行為”。
該定義大致包含了人們通常理解的“戰爭行為”,只不過是透過話語方式進行的戰爭行為。
美國一旦要對那個國家動手,必先發動與論戰。
美國在這方面的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的確是高手。
“高手”透過控制輿論來操縱大眾思維,形成社會思潮,再轉變為行動,甚至觸發街頭暴力事件,破壞對手的穩定,造成對手的社會動盪。這就是美國的輿論戰爭套路。
中國在輿論戰場,吃了很多虧,也是事實:從華為到香港黑暴事件,再到對中國國內經濟領域重要市場政策和調控的預期干擾……
有一說一,結合一系列經驗和當下最新動向,在輿論和資訊戰場,其實暴露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傳媒、文藝水平,遠遠配不上中國的綜合國力。
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中國都沒有體現出應有的輿論影響力。
中國至今拿不下的“工業王冠上的明珠”,除了男足之外,其實是傳媒和文藝,我們遙遙落後的,是“遠端養殖技術”和“隔空洗腦忽悠欺騙一條龍技術”。
好好思考一下,堂堂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工業總產值是G7國家總和的國家,一個讓美國“明白自己幾斤幾兩”的國家;
市局釋出一條通緝令就能讓緬北的什麼“總司令”、“家族領袖”頭懸北闕的國家,一個能讓紅海危機中過往商船都要打上China標籤、貼上五星紅旗就暢通無阻的國家,一艘南昌艦就能追瞄、逼退美軍整個航母編隊的國家……
在國家和國內的輿論場上,就該是目前這個地位嗎?就該是處處被動,先機盡失的局面嗎?
這個問題是非常嚴峻的,美國早就知道“輿論傳媒”、“文藝輸出”就是意識形態鬥爭,就是“和平演變”,他們早就知道這是一場“低成本、高回報”的戰爭,他們甚至動用最專業、最精銳的軍事人員、特工來做宣傳公眾,最早負責這塊工作的,就是美國中情局的局長杜勒斯......
敵人早就發動戰爭了,有的人完全不把它當作戰爭,有的人甚至和敵人站在同一個戰壕裡,對自己的國家和民眾火力全開。
外敵固然值得警惕,但是國內輿論環境中,沒有骨頭和被蠅頭小利牽著鼻子的奴才們,更值得小心。
這個風險,對應的衝擊和影響已經愈發明顯,這個問題,也值得國家層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對應的一些行動了。
寫在最後:
從個體角度,外媒在重要資訊上的這一系列套路和手段,該如何理性看待?
這個世界,理性的態度和思辨能力,稀缺程度,或許遠遠超出大眾的認知和想象。
有些東西的本質,經過解讀和分析,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
文章最後,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分享幾點個人的思考和觀點,給清醒的群體:
1,資訊時代,一個至關重要的底層認知:任何經濟活動和投資行為,都是有資訊差的
當大家在官媒上獲取到的一些政策,基本上已經是最後一手訊息了。
很多新手很容易一看到利好就盲目激動,滿倉梭哈。
其實通常這個時候市場都要收攤了,莽撞的殺進去不就成了妥妥的接盤俠了。
中國這個國家,將預期管理做好,任重而道遠。
2,對於來自於外部的資訊,一定要有“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態度和理性。
3,立場問題,開不得玩笑,要相信國運,押注國運。
對這些西方媒體來說,他們預測中國的政策走向甚至國家大勢,並不是總是那麼的“神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崩潰論”,如果他們的預測總是那麼準,中國早就崩潰了不知道多少次了,那還有現在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呢?
最後,西方媒體的預測,也並不總是看起來像是一副“好心腸”,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只不過表達的手段巧妙些罷了。
針對西方媒體的這些看起來很“準”的預測,巧合也罷,洩密也好,記住一句話就好:不畏浮雲遮望眼!
4,一切經濟活動和投資行為,腦子一定要清醒,別聽風就是雨,否則很容易被市場帶了節奏。
資訊差優勢,在經濟環境中,是這個世界上最迷惑人的陷阱,沒有之一。
依靠資訊短期套利,屬於賭博,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就算可以贏很多次,一直贏,但是沒有自己的主線判斷和價值邏輯,只需要輸一次,就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依賴不靠譜的資訊差,要輸,是必然的結果,
5,外敵好防禦,內賊難抵擋。
對於資本掌控的外媒,真正是嘴巴說的都是仁義,背後卻都是生意的具體代表。
有人說,這是網站和外媒媒體的,國內各大資訊平臺,社交媒體,比如微博之類的應該沒這麼混亂,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外網來這麼糟糕的輿論環境下,對於很多人來說,光是分辨資訊的真實性就需要花費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成本。
更別說國內輿論和資訊環境中的很多真假難辨的分析和觀點了。
對於媒體還有很多人來說,一定要注意到新聞的準確性和影響力。
注意沒有,從2023年3月份之後,中國自己網內的輿論畫風突然就變得異常紛擾,以前本就有很多帶節奏,故意煽動對立面的現象,可這幾個月看下來更加嚴重了,有小夥伴們想過沒有,這是為什麼?
經濟下行和承壓的特殊階段,各種么蛾子必然層出不窮,適當主動遮蔽,減少被資訊和輿論洗腦忽悠的可能,很重要。
中國和所有中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對了,外部他們鬧他們的,我們堅持走好自己的道路就行。
相信絕大多數國內同胞們,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家園建設得越來越好,這是所有人的大共識,雖然國家內部確實有些小矛盾,但還是那句話,中國人自己千萬不要亂,至少國家和人民的大共識是一致的。
而對於一些被利益矇蔽雙眼的群體,分享一個歷史和經驗已經反覆證明過的規律給你們:
依賴投機取巧的手段和沒有底線的附庸跟隨,賺到的錢,未來遲早還是要栽在這樣的手段上面的,沒有例外,也不需要什麼僥倖心理。
以上,就是基於外媒對中國政策實施以前,屢屢提前進行的多輪多次資訊戰場的發難動向梳理,進行的一次深入討論和分析研究內容,和各位頭條的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交流和分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