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生匯商場,面對熙熙攘攘的商場,兩家門店顯得格格不入。一家是張拉拉·蘭州手撕牛肉麵,位於B2層美食街區,門店冷清;另一家是馬記永·蘭州牛肉麵,開在美食街區的B1層,同樣顧客寥寥。這兩家麵店在合生匯商場中是為數不多的麵館,竟然與周邊的快餐品牌相比生意慘淡,為何會有如此大差異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家麵店的競爭優勢。張拉拉和馬記永這兩個麵館品牌在消費端備受追捧,也是各大投資機構看好的物件。張拉拉在進京時曾引起網紅博主們的熱捧,甚至一度在社交平臺上紅極一時。而馬記永更是申請了“中國蘭州牛肉麵直營門店數量全國第一”的認證。看起來,這兩家麵店的前景應該是一片光明的。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這兩家麵店的門店數量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增長,甚至有的還減少了。張拉拉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開店閉店比接近1:1,門店數量增長不如預期。馬記永在一年的拓張後,淨增門店數也不及預期。 眾多面館品牌的門店數量減少或增長緩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分析說,高房租成本、出品不正宗、業態不匹配等因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質價比”問題。 麵館品牌在過去幾年裡將產品、服務、環境重新升級,逐漸調高了產品價格,一碗麵能賣到30、40元的高價。這種新模式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眼球,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關注。然而,消費者更加謹慎了,更注重高質價比的品牌。他們更願意選擇客單價更低的快餐品牌,而不是花大價錢吃一碗麵。 麵館新貴們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紛紛調整產品價格,迴歸面的本質。
和府撈麵、遇見小面等品牌重新調整了部分產品的價格,總體價格下調。他們希望透過調整產品組合和增加優惠活動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贏得市場份額。 在消費更加回歸理性的趨勢下,面類的剛需消費更加貼近飽腹需求。麵館新貴們的高質價比策略並未能完全反映麵食消費的需求波動。畢竟,在中國線下有近40萬家麵館,其中20萬家是蘭州牛肉麵。麵館新星所佔據的市場比例並不大,消費者對於面的需求仍然存在。 打工人更需要一頓能“吃飽”“實惠”的面了。對於一碗麵來說,並不需要太多的服務、環境或者打卡等附加值。
快餐連鎖品牌能夠提供便宜好吃、出品穩定的麵食,已經成為消費者最為青睞的選擇。 麵館品牌需要重新審視市場需求,調整策略,提供高質價比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