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網的短影片潮流,似乎讓我們都變成了“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秀才,就算是斗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朋友,也能透過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瞭解到高大上的科學知識。
雖然我們的確要肯定流量媒體的作用,但是個別昧著良心炒作的賬號卻成了“謠言工廠”。
在所有網路謠言中,有十個流傳時間悠久的案例已經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危害。這十大謠言具體是什麼,你有沒有聽說過它們呢?
一、吃啥補啥的偽科學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醫學知識裡的確有“食補”的說法,比如很多朋友選擇用保溫杯泡枸杞來改善氣血就是典型的“食補”。
不過一些沒有任何中醫資質的人,竟然藉著“食補”的幌子編造出了“吃啥補啥”的謠言,很多家長之所以選擇給孩子吃腦花,就是因為中招了“吃啥補啥”的謠言。
飲食習慣並不能直接決定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孩子就算把腦花當成米飯吃,家長也很難培養出一個小學霸。
雖然腦花中的確含有一些對貧血患者有好處的成分,但是過量食用卻會導致人體攝入膽固醇超標,反而容易引起“三高”問題。
很多相信“吃啥補啥”的朋友特別容易迷信野生動物的功效,這不僅對我國的動物保護事業不利,而且還極易引發未知疾病的爆發。
二、食物相剋的恐慌
食物之間的化學反應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比如焦香可口的燒烤就是“美拉德反應”的結果。然而,那些一心在網際網路上搞焦慮營銷的賬號,卻只關注“食物相剋”產生的有害物質,比如大蝦和橙子就是“食物相剋”的受害者。
科學研究表明,蝦肉中含有的砷化合物的確可以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生成砒霜;但是隻有當我們吃下大約40公斤的蝦肉,在服用大量維生素C口服藥的情況下,才可能引起中毒反應。
顯然,如果你只是把大蝦和橙子當成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根本不用擔心食物相剋的問題。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食物相剋讓人中毒的可能性的確很低,但是它對我們的腸胃功能卻有著不小的影響。假設你已經喝了一大杯牛奶,馬上就喝橙汁的話,就會引起腸胃不舒服的症狀。
三、莫名其妙的“壯陽菜”
利用網友對“虛”的恐懼,很多商家都把自家的商品貼上了“壯陽”的標籤,比如韭菜就是很多偽科普文案力推的“壯陽菜”。按照網路謠言的說法,韭菜中含有的辛辣物質可以有效改善男性功能,他們甚至煞有其事地搬出了《本草綱目》當證據。
事實上中醫理論中的“陽”和現代科學所說的男性功能並沒有直接聯絡,韭菜雖然的確可以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但是它對已經出現病變症狀的男性卻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因為迷信韭菜的“壯陽”作用而耽誤了正常治療,患者不僅需要為自己的無知買單,而且還很可能因為過量攝入韭菜患上腸胃疾病。
四、被冤枉的味精
很多討厭“科技與狠活”的朋友都不喜歡加了味精的菜,甚至還有人造謠說味精是石油化工的產物,吃多了不僅容易禿頂,而且還有患癌風險。蒙受冤屈的味精不僅讓一些餐館受到了影響,就連蓮花味精這樣的民族企業也差點破產。
公開資料顯示,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和氯化鈉,其中谷氨酸鈉的生產原料包括玉米、小麥等糧食,而氯化鈉就是我們常見的食用鹽。
如果從配料表的複雜程度來看,味精恐怕要比那些廣告費高到天上去的雞精清白得多。
不過味精的確會在高溫烹飪的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按照專家的建議我們應該在出鍋前放入味精。這樣做不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味精的鮮味,而且還可以避免高溫煎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五、危險的“發汗療法”
“口罩”以來,很多家庭都遇到過家人發高燒的情況,有些朋友就會讓患者蓋上厚厚的被子,然後喝上幾大杯熱水睡一覺。他們覺得只要患者能大汗淋漓一場,病魔就能被徹底擊敗。
這種對普通風寒感冒還有一定作用的“發汗療法”,根本解決不了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問題。而且如果被子蓋得太嚴實,身體的熱量不能及時排出的話,還容易引起“熱驚厥”的危險症狀。
對於發高燒的朋友,最急需的就是讓身體降溫,蓋被子捂汗反而會加重不適症狀。用酒精擦拭身體或者用涼毛巾敷額頭都是不錯的退燒方法,切忌使用“發汗療法”給病情火上澆油。
六、適得其反的餐後運動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很多長壽科普文案都推薦大家注重飯後運動。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餐後一小時內我們卻應該好好休息才對。
餐後休息一小時難道是為了長肉嗎?當然不是,這麼做是讓我們的腸胃可以獲得充足的“工作時間”,讓血液優先保障消化功能。
特別是對於那些心腦血管有問題的朋友,更應該注意餐後運動引發的腦部供血不足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也屬於一種特殊形式的運動。很多忙著備戰中高考的學生,都習慣在餐後立刻開始學習,這不僅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因為大腦供血不足降低學習效率。
七、被扣帽子的泡麵
雖然在“口罩”封控的利好刺激下,過去三年的泡麵銷量迎來了強勢增長;但是這種被扣上“垃圾食品”帽子的速食,2023年的銷量還是比2013年減少超過十億份。
按照中國農大食品學院專家的說法,對比漢堡、薯條等西式快餐,泡麵根本談不上“垃圾”二字。
首先,泡麵的熱量問題完全不值得擔憂。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泡麵,大多使用棕櫚油炸制,它們的平均油脂含量不足20%,這比漢堡平均30%的含油率低很多。
另外,泡麵的衛生標準值得信賴。大多數取得食品安全認證資格的泡麵廠家,都會選用質量標準符合國家規定的原料,並且其中的新增劑也處在安全水平。雖然泡麵的口感的確很難和餐館相比,但是泡麵引發食品安全的風險卻非常低。
八、披著“傳統外衣”的豬油
豬油和植物油都是種花家柴米油鹽的重要組成,可是一些網路謠言卻非要給豬油貼上“東方傳統文化”的標籤,甚至還有人說“植物油是西方資本的陰謀,吃豬油才是中餐的精髓”。這種用立場取代科學的觀點,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無法忽視的影響。
比如很多醫學專家都建議患者減少油脂攝入,無論是豬油還是植物油都應該減量使用。如果你盲目相信“種花家吃了幾千年的豬油都沒事”的謠言,就很容易不遵醫囑,導致心腦血管等方面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三高”病人少並不是因為吃豬油的好處,而是因為古代社會的飲食水平不發達,普通民眾根本沒有條件過量攝入油脂。況且當時的醫療水平極其不發達,就算有些貴族因為吃油太多患上了“三高”,也無法留下確診的證據。
九、“護眼神菜”胡蘿蔔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飲食中缺少維生素A,人眼就很難看清光線昏暗的環境,很多後天性夜盲症患者就需要服用富含維生素A的藥物。因為胡蘿蔔裡含有胡蘿蔔素,而這種物質又能被人體轉化成維生素A,所以很多科普文案就推薦戴眼鏡的朋友多吃胡蘿蔔。
事實上,近視根本不是透過補充維生素A能解決的問題,想要快速擺脫眼鏡的困擾,人們只能透過鐳射手術矯正視力。
對於那些追求美白的朋友來說,過量食用胡蘿蔔還會造成皮膚髮黃的問題,這是因為胡蘿蔔素可以累積在人體的脂肪層內。
與其用吃胡蘿蔔的方法改善視力,還不如少刷一會兒手機。健康的用眼習慣,比任何食療方法都靠譜。
十、蚊子的血型偏好
一些偽科普文案表示,蚊子喜歡叮咬O型血的朋友,因為O型血不會與其他血型發生排斥,蚊子當然喜歡吃這種“不鬧肚子的大餐”。這個謠言存在兩個科學錯誤:
第一,蚊子吸血不等於我們給蚊子“獻血”。蚊子在吸血的過程中,會把人體的血液和它本身的消化液混合在一起吞入體內,這個過程中血液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無論是什麼血型的血液都不可能在蚊子體內產生反應。
第二,O型血也存在和其他血型排斥的可能。雖然很多人都把O型血的朋友稱為“萬能輸血者”,但如果是國內非常少見的“熊貓血”(比如O型Rh陰性血)的朋友,就不能給絕大多數Rh陽性血的朋友輸血。
結語
雖然上面的十大謠言有很多都已經流傳久遠,甚至個別謠言還披上了“傳統文化”的外衣;但是在現代科學的“照妖鏡”之下,這些害人不淺的東西終將現出原形。
那麼,你還知道哪些廣為流傳的謠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們的文章,麻煩大家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