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沒有忘記我們紡織工人,我今天站在這裡非常激動,謝謝大家。”在全場如雷的歡呼聲中,93歲高齡的“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黃寶妹精神矍鑠地走上舞臺,舞臺上的“寶妹”與生活中的“寶妹”雙手緊緊握在一起。1月18日晚,講述黃寶妹人生故事的原創滬劇《黃寶妹》在逸夫舞臺首演。
93歲高齡的“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黃寶妹首演當天上臺講話
該劇由上海文慧滬劇團和上海東方宣教中心(市公益廣告協調中心)合作出品。講述了“七一勳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黃寶妹堅定理想信念,一生聽黨話、跟黨走,為新中國紡織事業無悔,退休後依舊“退而不休”,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的故事。主創團隊表示,這是一次獻給所有新中國紡織工人、獻給所有時代的參與者、見證者、奉獻者的創作。他們是這座城市中真正的“繁花”,明媚、昂揚,記錄了城市前行的腳步,更共同構築起開放包容的上海城市氣質。
故事勾起時代記憶,舞臺凸顯青春氣息
“黃寶妹和她那一代紡織女工身上最感染我的,是她們的朝氣”。該劇編劇蔣東敏說。而“青春朝氣”也成為她劇本創作時最著重表現的一點。
創排《黃寶妹》期間,主創團隊多次來到原型黃寶妹家中採訪。採訪過程中,黃寶妹的樂觀開朗打動了所有人。無論何時,她永遠都在“笑”——發自內心,能夠感染周圍所有的人那種快樂。蔣東敏捕捉到,那就是新中國、一個新時代的特徵,也是上海的城市氣質。
留給編導演最深印象的是:每次接待她們時,老人胸前總是端端正正地佩戴著黨徽。交談中,她反覆提及的一句話是:“毛主席接見我的時候,對我說,讓全國人民穿上好衣裳,要靠你們。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上,一輩子為國家為人民紡紗。”舞臺上,黃寶妹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的出場亮相,胸前的黨徽始終熠熠生輝。
編劇蔣東敏的母親退休前是國棉31廠的一名紡織工人,是黃寶妹的同行。“得知我要寫黃寶妹,媽媽比我還激動。”蔣東敏說,前期準備過程中,她去了紡織博物館、棉紡廠老廠房,每次媽媽都要求與她同行,過程中不斷向她講述她們年輕時的故事。
導演吳佳斯的外婆也是一名紡織工人。小時候,幼兒園和外婆的工廠離得很近。放學後她經常會去廠門口等外婆。工廠打鈴的聲音留給她極深的印象。
但蔣東敏坦言,這個劇可能是她寫過最難的劇。黃寶妹一輩子都在紡織車間、都在為新中國紡織業奉獻。她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孩子孝順,看上去缺乏“戲劇衝突”。但是,主創團隊還是堅持不為了刻意追求矛盾而虛構故事,真實、樸實地反映出那一代紡織工人的精神面貌。
《黃寶妹》劇照
“青春氣質”也是導演吳佳斯對於該劇整體風格的定位。在她看來,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女工的奮鬥史,更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砥礪前行、追求卓越的縮影。
全劇強調了多媒體與表演的融合運用,拓展了舞臺表現空間。流動的機器、縷縷紗線織成的紗幕,為全劇增添了一份靈動浪漫的色彩,觀眾也在舞臺上又看到了那個年代。而由黃寶妹本人出演、謝晉導演的電影《黃寶妹》、大量新聞紀實鏡頭勾起了人們濃濃的回憶。
作曲汝金山的創作也為全劇的“青春感”加分不少。女主角黃寶妹的唱腔糅合丁(是娥)派與楊(飛飛)派特色;男主角吳華芳則充分發揮王(盤聲)派的深情優雅,既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滬劇韻味,又符合人物、劇情。
“愛”與“情”成為音樂創作的主旋律,對黨的愛、對人民的愛;對工作的情、對家人的情。貫穿全劇始終的、從“咱們工人有力量”化出的旋律,充滿時代奮進的氣息。
《黃寶妹》劇照
創作獲得各方支援,主創重溫初心使命
對於新中國、對於上海,曾經作為支柱產業的紡織業,都是不能忘卻的記憶。黃寶妹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人,《黃寶妹》的創作也得到了來自各界的支援。
該劇也是上海文慧滬劇團繼《早春》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原創作品。劇中,扮演黃寶妹的是文慧滬劇團國家二級演員、副團長繆佩紅;黃寶妹愛人吳華芳則由國家一級演員、文慧滬劇團藝術總監楊音飾演。
《黃寶妹》劇照
劇團團長王慧莉坦言:“如果不是有那麼多人在背後為我們鼓勁、幫助我們。我們可能堅持不下來。這都是受寶妹老師的精神感召。”
合作方上海東方宣教中心與文慧商定了首輪演出計劃,解決了劇團的後顧之憂。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勞模協會為前期採訪、溝通提供大力支援;徐彙區文旅局、上海演出行業協會也都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援。
故事原型黃寶妹更是自始至終關心創作、接受採訪。在觀看了聯排之後,對劇中一些與現實有差距的細節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幾乎每天一個電話,詢問進展,鼓勵團隊。
《黃寶妹》的主創團隊也是一次上海戲曲舞臺的“集結號”。編劇蔣東敏和副導演陳寅都來自上海滬劇院;導演吳佳斯則是上海越劇院的優秀青年導演。劇中女二號張阿花的扮演者吳嘉倩及紗廠女工的扮演者,多是上海滬劇院最年輕的06屆、13屆青年演員。影片製作、樂隊成員更有上海京劇院、上海淮劇團的加盟。
《黃寶妹》劇照
全劇的創作過程也是劇組每個人“重溫初心”的心路歷程。黃寶妹的初心是“讓全國人民都有好衣服穿”。那麼,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又是什麼?這是創排過程中,主創團隊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王慧莉說,文慧滬劇從創辦之日起,就注重現實題材創作。這可能和她自己的創業經歷有關,作為改革開放後的新一代企業家,王慧莉與姐姐一同創辦了蜚聲滬上的“小南國”餐飲集團。
“我始終不曾忘記要回饋時代、回饋社會。”王慧莉說。雖然民營戲曲院團的生存發展困難重重,但王慧莉始終把傳承滬劇、傳承海派文化、培養滬劇接班人作為自己的使命責任。
在她看來,滬劇、滬語是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氣質的載體。“《繁花》的熱播再次證明海派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而我們更要守護好這座城市的‘繁花’滬劇,傳承好寶妹老師的‘繁花’精神。”
主演繆佩紅則說,“在排這個戲的過程中,寶妹老師的那種堅定的信仰,真的讓我動容。”而另一個“差距”是:“寶妹老師真的很漂亮,我沒有她漂亮。她那麼漂亮,所以謝晉導演拍電影的時候,會讓她自己演主角。”但在表演中,她緊緊抓住了黃寶妹“愛美”這一特色。“她要讓全國人民有好衣服穿,自己也喜歡漂亮的連衣裙。對美的追求,其實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對時代的自信。”
據悉,18日、19日首輪演出後,滬劇《黃寶妹》將於3月開啟社群和校園首演。“未來,我們還將推出更多適合不同場地、觀眾的版本,以及以該劇片段為主體的文藝黨課。”王慧莉說,“希望透過《黃寶妹》,讓更多人瞭解黃寶妹的故事,同時愛上滬劇,讓滬劇這朵‘海上繁花’越開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