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夜晚,被古人形容為“歲窮月盡,挨年近晚”,它具有辭舊迎新的特殊意義,也是傳統習俗和禁忌最為集中的一日。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猜出來了,它就是歲末的最後一夜——大年除夕。
據古籍《風土記》中的記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闔家團聚的夜晚,也是除舊佈新的好日子,值得期待和慶祝。
除夕是歲除之夜,也是年尾最重要的日子,從古時候起,就有許多的規矩和講究,並且大部分都延續到了現在,是春節年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也包括老人們常說的,“除夕三不扔,來年財要空”。你知道,這“三不扔”指啥嗎?提前做個瞭解。
“除夕三不扔”,指哪3樣?
一、破損的飯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飯碗不光光是盛飯時用的容器,還象徵著生存方式和職業地位,同時過年祭神祭祖擺放供品時,也會用到飯碗。人們經常會用“鐵飯碗”形容工作的穩定性,用“砸了飯碗”比喻失業或失去經濟來源。古人還用“衣食飯碗”來代表一個人賴以生存的技能。
一般在臘月採辦年貨時,很多家庭都會專門買上一套嶄新的飯碗,留到過年的時候吃飯用,取的就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寓意。同時在年尾大掃除時,人們也會將家中破損的飯碗收集起來,在除夕到來之前丟到垃圾桶裡。
這第一扔,就是要將家裡破損的飯碗扔掉,有裂縫的、有缺口的、碎了一角的都包括在內。從現實意義來理解,破損的飯碗,如果用來吃飯,容易傷到手或劃到嘴;如果長時間閒置在家裡,又佔空間,的確應該趁著年底打掃衛生時,將平時容易遺忘掉的破損飯碗一次性丟掉。而在老傳統看來,過年吃飯時用破損的飯碗,有“漏財”、“破財”的意思,不太合適。
二、生鏽的工具
古語中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將事情做得漂亮,就一定要先做足準備,將工具打磨好。在古人看來,如果平時用的工具出現了損壞的痕跡,要及時修理或更換掉,不然留在家中,只會帶來不好的氣場。
從現實角度來理解,如果家中存放的工具,出現了生鏽的情況,通常由2個原因造成:一是長期未使用而長鏽,屬於平時用不上的工具;二是使用方法錯誤或維護不當造成的生鏽。工具一旦出現了生鏽的情況,又無法修復回原樣,會一定程度影響使用功能,還可能傷到自己,的確不該留在家中。
這第二扔,就是要將家中生鏽的工具扔掉,包括長期不用的、鏽跡斑斑影響使用功能的等等。在老傳統看來,生鏽的工具,象徵著腐朽、過時、毫無生機,應該及時清理掉,而不是佔用寶貴的居住空間。
三、過期變質的食物
孔子曾將自己的飲食習慣,總結為“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其中就包括“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臭惡,不食”。用句大白話來解釋,就是餿了、腐爛了、變色了、發臭了的食物不吃,可以總結為是不吃“過期變質的食物”。
每年臨近春節,除了大掃除外,家家戶戶還會採辦年貨,當中就包括各種各樣的年節食物。在打掃衛生、存放食物時,記得檢查下家裡的冰箱和存放食物的櫥櫃,看下有沒有過期的食物,要及時清理掉,避免因為誤食而給身體帶來傷害。
這第三扔,就是要將家中過期變質的食物扔掉。按照老傳統裡的說法,除夕過年期間,吃的食物儘量是新鮮的、乾淨的,只有吃好了,才能有飽滿的精神狀態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儘量不要吃過期的食物,過年期間因為飲食不當而進醫院,不是什麼好事。
“除夕三不扔,來年財要空”,意思就是,趁著除夕除舊佈新之際,將家裡破損的飯碗、生鏽的工具、過期變質的食物扔掉,讓家中變得整潔、有序,不被無用之物霸佔。適當的捨棄,才是獲得的開始。新的一年,也要提醒自己,學會斷舍離,學會做減法,如果依舊雜亂無章,自然很難留住財,正所謂“骯髒之家難進錢,邋遢之家不留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