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通全網維權搬運抄襲必究⚠️
誠邀“關注”真心感謝您的支援!
⩥⩥圖文&編輯*||*禪心凡語LiNO
1945年6月,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首都仰光唐人街地區,當地華人華僑夾道熱烈歡迎祖國軍隊到來!
這是時隔四百多年後,中國軍隊再次正式成建制的踏上這片(不是進入緬甸,僅指進入仰光)土地,上一次還是在大明王朝時期。
此刻的中國軍隊威武雄壯,軍容整齊,前面兩位高大帥氣的遠征軍官兵,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中華熱血男兒的風華正茂!
當時進入仰光的中國軍隊,已經換上全套美式軍服和裝備,一改曾經的破爛與裝備不足的頹態,難怪入緬作戰後期,能頻頻爆揍日本師團。
“那一天仰光唐人街上的華僑華人,對祖國軍隊的到來,歡欣鼓舞,光腳的孩子們都很開心,有一個小男孩還和一名遠征軍拉著手,同胞之情,讓人倍感溫暖!一切彷彿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情。”
公元1406年,在明朝軍隊強大的軍威之下,統治伊洛瓦底江口的勃固王朝向大明帝國臣服,明朝在其境內設立了大古剌宣慰司,正式獲得印度洋出海口。
大明透過設定宣慰司這種制度,實現了對這片土地的有效管理,直到一百多年後,影響力才逐漸變小,再次脫離大明統治。
鄭和下西洋時曾經過緬甸,《鄭和航海圖》記錄了答那思裡、北暹、打歪、八都馬等16處緬甸港口。
明朝時期,這一大片連線印度洋的區域,曾隸屬“大明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管轄範圍,雲南布政使司除了正式府州外,還設立了三宣六慰。
“三宣六慰”是指明朝在中國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設定的管轄機構統稱,明朝時期的三宣六慰,包含今天的:“緬甸全境、泰國北部、寮國中部、印度東北部”。
從明朝雲南的地圖來看,實際控制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在明朝的領土範圍內,不但整個緬甸,甚至今天印度的東北部都是屬於大明疆域,那時的中國是擁有印度洋出海口的。
1945年6月15日,盟軍中緬印戰區在緬甸仰光,舉行了盛大的光復仰光閱兵式,中、美、英、紐西蘭,澳大利亞五國的部隊參加此次活動。
中國遠征軍派出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30師,它代表中國參加此次閱兵儀式,國軍新編30師是密支那戰役的攻堅力量。
1943年開始,中國駐印軍,開始換裝美械裝備,同時進行美式訓練,重慶方面決定多換裝一些中國軍隊,不僅透過駝峰航線給印度蘭姆迦運去大批新兵。
還先後空運了三個嫡系師前往印度和緬北,整建制地接收美械武器裝備,就是新編第30師、第14師和第50師。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新編第30師,有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整建制空運出國的戰鬥師。
對於當時貧窮落後的中國來說,這些部隊的煥然一新,簡直就是,一下子從乞丐部隊,一直整成了土豪部隊!
對緬作戰中新一軍的基本情況:
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將駐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新22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
1943年10月24日,在緬甸新平洋和於邦大戰中,新1軍擊敗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的緬甸密支那攻堅戰中,新1軍殲敵近4000餘人。
日軍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將切腹自殺,攻克密支那,標誌著中、美、英盟軍在印緬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944年8月,新1軍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將軍任新1軍軍長,統領新編38師和新編30師。
“對日軍有沒有活埋或殺俘,不知道,但立人將軍,對待小本子,是真能打,毫不留情!”
1944年10月,緬北反攻開始,新1軍立下驕人的戰績,到了1945年初,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新1軍繼續猛攻,取得了入緬作戰的最後勝利。
1944年12月,新編38師,新編30師,新編50師,統歸新1軍管轄。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新1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23軍投降。
在整個入緬作戰的部隊裡,新1軍在緬甸殲滅的日軍最多,被賦予了“天下第一軍”的稱號,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三個階段:
抗日戰爭自1939 年開始,中國沿海的幾乎所有港口及對外交通要道,均被日軍佔領或封鎖,國際援華物資瀕臨斷絕,當時急需開闢雲南昆明至緬甸臘戍的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成了中國西南大後方唯一的,一條國際運輸通道,國際援華物資幾乎都是依靠這條公路運到前線。
緬甸曾是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1月,日軍開始進攻緬甸南部,緬甸獨立義勇軍的領導人仰山將軍(昂山素季的父親)與日軍聯合作戰,驅逐英國勢力。
日軍入侵緬甸後,開始切斷中國與國際的最後聯絡,當時駐紮在緬甸的英軍,很快就被日軍擊潰。
“中國戰區生命線”直接面臨被切斷的威脅,形勢緊迫,國民政府必須保護中國唯一的國際援助大通道,滇緬公路!
1942年3月8日,日軍攻佔緬甸首都仰光,英國政府一再提出,請求中國軍隊儘快入緬作戰,至此中國十萬精銳部隊拉開了入緬作戰的第一階段:
中國政府在1942年2月組成中國遠征軍,3月開赴緬甸前線,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
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救圍困英軍之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4月,遠征軍新編38師113團,在團長劉放吾的指揮下,以少勝多,以寡救眾,1000餘人解救了7000多英軍,取得了仁安羌大捷。
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200師,在同古堅守12天后,最終以一敵五大勝日軍後,戴安瀾將軍奉命撤退回國,後在與敵遭遇戰中,親赴第一線指揮,不幸中彈。
1942年5月26日,下午5時40分,戴安瀾將軍,在野人師山深處一座小廟中,重傷不治,壯烈犧牲!
同年9月因日本大量增兵,遠征軍主力撤至滇西怒江東岸,另一部撤至印度東北岸。
從此,雲南怒江以西淪陷,雲南從抗日戰爭大後方變為最前線,中國遠征軍分為滇西遠征軍與駐印遠征軍兩部。
從1942年到1944年,中國遠征軍的第二階段,主要作戰目標是把日軍牢牢地阻擋於滇西怒江西岸。
隨著盟軍在太平洋其他戰場取得了主動態勢,1943年11月15日開始,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重新出兵野人山,大戰胡康河谷,攻取密支那。
1944年5月11日晚,中國遠征軍怒江守軍,發起了強渡怒江,奪取松山,強攻騰衝等地的戰鬥,陸續光復了騰衝、龍陵、芒市、畹町,1945年1月27日,兩軍會師於緬甸芒友,滇緬公路全線貫通。
反攻緬北和滇西二場戰役歷時一年多,中國駐印軍傷亡2萬多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滇西遠征軍傷亡6萬餘人,擊斃日軍2.1萬餘人,兩軍合計殲斃日軍7萬餘人。
至此,中國遠征軍完成了西南戰略大反攻的全面勝利,滇緬印戰區,是抗戰歷史上,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唯一取得完勝,並徹底擊潰日寇的戰區。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再次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得以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
日軍被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與重創了緬北和滇西日軍,為抗戰取得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1942年3月中國軍隊初次入緬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總計投入兵力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日本在中緬印戰區投入兵力總計30餘萬,被殲滅18萬5千餘人。
中國遠征軍及駐印軍用生命和熱血,完成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和輝煌的一頁,中國遠征軍,必將永載史冊!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的華人華僑對國內的抗戰事業,大力支援,他們不但捐錢捐物資,還組織大好兒郎參加對日作戰。
今天在緬甸的華人總數,約250萬左右,大多數來自福建、雲南、廣東,主要生活在仰光,其次是曼德勒等地。
目前持有仰光戶籍的華人有97萬,仰光的唐人街,還生活著約15萬的華人和華僑。
然而,抗日戰爭勝利後,緬甸卻多出了一群特殊的華人群體,他們就是散落於緬甸各地的,中國遠征軍老兵。
戰爭結束後滯留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總體上,大多過得非常艱辛。
因為緬甸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遠征軍又曾和英軍共同作戰,在二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一直是個相當禁忌的詞彙。
今天,安葬中國遠征軍的十幾座公墓全部被毀壞推平,在上面蓋上了其他建築,這其中就有緬甸八莫政府大樓,而入緬抗擊日軍的英軍、美軍的公墓卻保留完好、詳細鐫刻著陣亡士兵的資訊。
甚至連作為侵略者的日軍公墓,都花團錦簇,環境優美,這樣強烈的對比,不能不令中國人氣憤!
以前只知道遠征軍的後代去緬甸,為遠征軍烈士收斂遺骨,原來他們受了如此大的委屈!
很多公墓,如今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紀念碑,更過分的是,這些將士們的屍骨被肆意丟棄,如今已不知所蹤,永遠無法安息!
那些追求緬甸獨立的緬甸人,一直將遠征軍視作侵略者,英軍殖民他們卻是另一種結果,這個民族不想說了!
“這個事情表明,中國必須要更加強大!”
因此很多遠征軍老兵,根本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遠征軍老兵李光鈿,就是其中的一個,他籍貫雲南宣威,民國28年(公元1939年)自願從軍,是中國遠征軍71軍28師,83團2營82炮排排長。
遠征軍老兵李光鈿,在緬甸一直隱姓埋名,由於沒有身份,李光鈿不僅做不了很多工作,連正常的社會福利都無法享受,每年還要因沒有緬甸國籍,額外向緬甸當局支付一筆錢,負擔很重,日子過得相當清貧。
除了在戰場上會打炮,李光鈿沒有什麼手藝,拉板車、下苦力修路,憑藉著中國人的勤勞和忍耐,李光鈿終於在密支那謀得了一條活路。
老人一直拒絕加入緬甸國籍,他對子孫說得最多的話是:“我要回家,我要帶你們一起回中國,你們是中國人,你們血管裡流的是中國的血!”。
他曾有多次機會加入緬甸國籍,做一個正常的緬甸百姓,但由於李光鈿一直有歸國情懷,他表示自己寧願餓死,也不會加入緬甸籍。
直到2015年,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當年我國正在開展“尋找抗戰老兵”的計劃,李光鈿的情況很快被有關部門瞭解。
透過多方努力,歷經70年風雨,李光鈿終於回到了心心念唸的祖國。
“2015年3月28日,老人在兒媳和孫子的陪伴下,李光鈿從緬甸密支那入境並乘車抵達中國昆明。”
在雲南宣威市洛水鎮灰硐村老家,這位抗戰老兵受到了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老人笑著用地道的宣威口音向人們表示感謝。
在孫子攙扶下,李光鈿跪在母親墳前不停的磕頭,嘴裡唸叨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
雲南省宣威市公安部門,採取特事特辦為老人辦理了落戶手續。
“2015年5月7日,洛水鎮派出所的戶籍民警把簇新的戶口簿交到李光鈿老人的手中,同時還為他辦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這時,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此時的李光鈿已90多歲高齡,它是當年中國遠征軍最後的倖存者,他起伏的一生,值得國人尊敬。